唐 波 徐成昊 朱成昊 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邁入高發展通道,各行各業對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斷提高,鉆前工程作為石油行業最重要的環節和內容之一,相應的有了越來越高的安全要求。設備設施安全管理作為其中主要的構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由于鉆前工程具有其特殊性以及復雜性,仍然會由于設備設施安全管理的安全管理不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阻礙鉆前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從而影響到石油勘探。為了進一步提升設備設施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隱患風險施工,保障鉆前工程的施工,就必須理解設備設施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應用的意義,以及標準化體系應用具體措施,才能做好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工作。
在川渝地區,地質條件復雜,環境較為惡劣,安全風險較國內其他區域更多,因此受鉆前工程施工特點因素影響,鉆前工程中設備設施使用與管理明顯與其他施工現場存在著差異化,增添了許多安全風險,這對設備設施管理以及操作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
鉆前工程中存在施工時間短,區域分布廣的特點,加上為解決當地就業和拉動當地經濟的目的,因此施工現場常常聘請井場附近的工程機械操作手和電工,沒有形成固定的人員班底。
這些工程機械操作手和電工缺乏統一管理協同作業的集體意識,對自身安全的保護意識不強,加上對鉆前工程相關安全知識了解甚少,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容易引起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施工現場租用井場附近的設備,常常存在著設備年限久,設備完好性差等安全隱患風險,對鉆前工程安全管理提出極高的挑戰。
鉆前工程單井場工期較短,工程量小,設備設施使用期限不長,短時間內設備需要頻繁轉場。加上井場間分布較廣,設備運輸道路種類繁多,包括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鄉間道路,井場間路況條件各不相同,風險源較多,在運輸過程中極易產生安全隱患。
鉆前工程施工現場,設備設施在野外露天工作的環境下,運行狀況惡劣,設備設施極易發生故障,從而引起安全事故,這對設備設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施工方為了項目進度考慮,對設備設施重視度不夠,忽略維修的重要性,常使用帶病設備設施,極易引起安全事故[1]。
鉆前工程現場地處偏僻地區,遠離城市區域,野外作業地形環境復雜,工程機械存在多機聯合作業、人機交叉作業等狀況,吊車等設備調動不易,使用成本較高。現場施工人員常常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監護手段不到位,存在違規指揮,強令挖掘機違規吊裝作業等現象,增添許多安全隱患,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同時,因設備管理人員與施工現場距離較遠,人員溝通存在著阻礙,專業化設備管理人員的作用在施工時無法及時體現,給現場安全管理提出了不少的挑戰。
在施工現場管理體系中,管理人員常常以施工管理為主,組織機構松散,對設備設施的管理重視程度往往不夠。為進一步提高設備設施管理水平,預防和減少設備設施安全事故的發生,蜀渝公司創新性的將原設備設施管理機構進行重組,成立專業化分公司,統一對設備設施進行管理。通過組建專業化分公司,明確設備設施安全生產管理中各個崗位人員的主體責任,構建了設備設施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由專業人員依托于鉆前工程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結合設備設施管理專業知識,制定并執行符合實際需求的設備設施管理規章制度,對現場設備設施和操作人員進行直線管理,使標準化管理體系具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合理化,從而加強對設備設施的安全監管,預防減少鉆前工程中設備安全事故的發生。
同時以“兩書一卡一手冊”的應用構建現場設備設施管理體系標準化。圍繞“服務保障”的定位,制定的“兩書一卡一手冊”貫穿從工程機械入場檢查、人員培訓交底、隱患排查治理、操作手評分考核、工程結束后服務保障質量回訪等生產管理全過程,著力強化管理基礎,有效保障了鉆前工程現場工程機械管理,提高了設備管理水平,切實做到現場職責明確、內容清晰、資料規范,為鉆前工程的安全管理做出了重要的支持。
設備設施操作人員作為設備第一使用人,是管理標準化體系的核心。蜀渝專業化分公司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方針為核心,從設備設施操作人員入手,加強人員素質的提高,助力標準化體系的應用。
人的行為受意識影響,提高人員意識的積極性則是關鍵。一是與現場設備操作人員簽訂HSE責任書,以HSE結果性和過程性指標為依據,作為現場操作人員績效的考核內容之一,讓操作人員一方面學習了解現場安全風險,另一方面積極去規避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二是建立班組長考核機制,提供績效的獎勵,將現場表現突出的操作手任命為設備班組長,對現場設備和操作手進行直接管理。三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現場安全知識和設備操作規程進行網絡答題,以競賽和獎勵的方式,讓操作手更樂意去學習。三是舉辦專業技能比賽,通過比賽引領操作手練就過硬的技術本領,不斷提升公司技能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設備設施操作手的技能水平直接影響標準化體系應用情況。為全面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以日常培訓學習加專業培訓競賽相結合的方式,努力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施工一線員工操作技能,提升服務保障能力,激發廣大員工力爭上游的工作熱情,推動公司操作崗位技能和意識的全方位提高。同時開展“安全移動課堂”到現場,利用雨班停工時間,組織內外部操作人員進行具有針對性、實操性的培訓,提升操作人員主動安全意識。
針對鉆前工程中工程設備設施入場前需要進行長距離運輸引起的風險問題,構建設備設施運輸標準化體系。在運輸前設備設施管理人員和運輸承包商一起對設備設施運輸路線進行道路踏勘工作,對路況進行了解,檢查出風險源,合理規劃運輸路線,做到合理化、標準化、規范化。在得到當地交通部門批準后,派出專人仔細檢查運輸情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同時專人跟車,和運輸承包商一起進行設備設施運輸工作,確保設備設施在運輸過程零事故。
施工現場設備設施管理標準化則是直接體現。一是對內、外部設備設施及人員實行“三統一”,即統一管理、統一編號、統一培訓,確保設備設施和人員管理過程中的科學化、規范化、體系化。在此基礎上,制作設備設施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工程機械作業“七不準”標示貼粘貼至每臺設備上,涵蓋鉆前工程施工現場涉及的主要設備的安全基本知識、作業注意事項等內容,通過通俗易懂的標示貼,讓工程一線設備操作人員,尤其民工等文化水平相對低的作業人員得到了有效的安全宣教提示。二是堅持方案統一編制,人員統一調度,設備統一編號,安裝統一標準“四統一”原則,編制臨時用電安裝標準化手冊,對現場使用的配電箱、電桿、電纜支架進行統一定制制作,將臨時用電安裝流程進行標準化,降低安全風險,減少發生的安全事故。通過現場設備設施的標準化體系的應用,確保了鉆前工程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大提升。
維修管理作為設備管理的重要階段,是保障施工過程中設備正常運行以及減少設備隱患的重要方式。區別于以往設備發生故障或損毀后才進行維修的傳統事后檢維修模式,以“預防性檢維修+事后檢維修”結合的方式構建維修管理服務標準化體系[2]。首先制定定期的設備檢查設備修理工作,形成修理周期結構。其次通過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化被動于主動,做到對設備小問題早發現早修理,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對于設備故障后,及時聯系建立的維修承包商網絡,安排維修隊伍,同時在大型項目設立維修站點,及時維保現場機械設備,做好鉆前工程服務保障。
在此基礎上,推進科研項目研究,加快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助力標準化體系的建設。一是從設備自身進行出發,通過對挖機H臂、液壓系統進行改裝,同時編制吊裝規范,解決現場吊裝的安全隱患;二是從操作人員角度出發,在工程機械加裝四路高清攝像頭,實現360°環影全景顯示,同時安裝配備語音提示的監測主機實現自動識別人形并報警;安裝駕駛室顯示屏實時顯示作業畫面;安裝SD卡實時記錄監控畫面,最終實現設備視頻監控、自動識別作業范圍內人形并報警等功能,為現場操作人員提供可靠有效的預警方式,減少現場常見的工程機械傷害事故。三是從管理人員角度出發,開展設備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研究,通過設備信息化管理手段,促進設備管理全面升級,實現設備“在哪里”“干什么”和“怎么管”,對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控,讓管理人員實時了解設備各項指標情況,如果有指標異常,管理人員即可根據數據判斷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將事故扼殺于搖籃中,同時降低管理人員的管理難度。通過積極推動“360°視頻監控預警”“”“吊裝作業改造”“工程機械云管理系統”等科研項目的進行,用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推動現場安全管理。
在我國日益嚴峻的能源需求的背景下,鉆前工程施工管理中對設備設施安全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針對鉆前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提出了設備設施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同時結合近幾年在設備設施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的探索建設經驗,給出了可以推廣的制度措施。這為鉆前工程的順利施工提供了有效保障,減少了安全隱患,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也為其他行業設備設施安全管理給出了新思路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