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麗,張吉寧,侯康鋒
(1.慶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肅慶陽745000;2.甘肅省慶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慶陽745000)
近年來,慶陽市“331+”肉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但可供千萬只肉羊食用的飼草料資源還比較緊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331+”肉羊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慶陽市種植的玉米品種大多是以收獲籽粒為主的普通玉米,這種玉米只收獲苞谷,剩余的秸稈部分大多被農民隨意丟棄或直接焚燒,資源化利用率極低,且對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污染,而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的全生物學資源都能夠被有效利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總面積2.7萬km2。地貌較復雜,山、川、塬兼有,地處中緯度地帶,深居內陸,屬大陸性氣候,冬冷多晴,夏熱多雨;年平均氣溫7~10℃,年日照時數2 250~2 600 h。自然降水極其貧乏,有效水資源緊缺,年降雨量的70%集中在7、8、9三個月。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智慧農業的興起,自2006年起,慶陽市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技術,全市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玉米種植面積達到20萬hm2,已成為慶陽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1]。發展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是慶陽市落實農業農村部“糧改飼”產業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也是助力“331+”肉羊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現有種植面積近2.67萬hm2。
慶陽市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生產技術始于2018年,為支持“331+”肉羊產業發展,全力保障肉羊產業飼草料充足供應,首先在“331+”肉羊產業試點地區的慶城縣、華池縣和西峰區等縣(區)試驗示范推廣,并獲得了成果。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的生產是集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引進、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玉米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于一體的綜合生產配套技術。經實地測產,在玉米蠟熟期間,北部3縣生物學產量達到52 500 kg/hm2以上,南部5縣(區)生物學產量達到60 000 kg/hm2以上,可為青貯玉米提供優質草料。玉米綜合利用率的全面提升使玉米籽粒和秸稈得到了充分利用,其籽粒既可以作為糧食食用,又可以作為能量飼料使用。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的籽粒產量與常規玉米的籽粒產量基本一致,在籽粒成熟后玉米秸稈仍然是鮮綠狀態,秸稈可以作為飼喂牛羊等牲畜的優質粗飼料,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經實地測產,北部3縣玉米籽粒產量達到9 000 kg/hm2以上,籽粒收獲后秸稈產量達到45 000 kg/hm2以上;南部5縣(區)玉米籽粒產量達到9 750 kg/hm2以上,籽粒收獲后秸稈產量達到52 500 kg/hm2以上,使玉米生物學產量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北部3縣農民收益達到18 000元/hm2以上,南部5縣(區)農民收益達到22 500元/hm2以上。因此,大力發展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不僅可以提高本地農民的農業生產性收入,而且能避免因玉米秸稈隨意丟棄或直接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從而實現增產增收與凈化環境的效果[2-4]。
糧飼兼用型玉米在旱地的種植重點在于規范化管理生產技術,準確掌握關鍵性節點,最大化地發揮出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特性,進而實現優質高產的目的。
糧飼兼用型玉米莖葉繁茂,其優異的生物特征造就了對土壤的高要求。首先,選擇地勢比較平坦,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通透性良好且周圍遼闊的地塊。其次,為了便于種植和收獲的機械化操作,坡度應保證在15°以下。整地時,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并根據測土配方結果精準搭配適當化肥,確保土壤養分均衡。
所選擇的品種需經國家和甘肅省審定,并適合隴東地區種植的優質高產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如金穗1號、富農1號、金穗1203、沈單10和豫玉22號等[5,6]。
種植模式為地膜和露地。地膜模式按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規程覆膜種植,露地模式按常規整地種植。慶陽市旱地糧飼兼用型玉米露地種植一般在4月20—28日,地膜種植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0日。
一般采用點種器或機械穴播,露地種植一般播45 000~52 500株/hm2,株距為30~35 cm;地膜種植一般播60000~67500株/hm2,株距為26~30 cm。每株下籽2~3粒,播深3~5 cm。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糧飼兼用型玉米的特異性是由其隱性基因控制的,如果與普通玉米發生授粉,它的優質特點則會完全喪失,嚴重影響到產量和質量。因此,在播種期要充分考慮與其他玉米品種的隔離措施,進行隔離種植[7]。
在玉米種子出苗后要及時做好補苗、間苗、定苗等苗期管理。在整個玉米生育期一般進行2次中耕除草,以達到除草、疏松土壤和抗倒伏的作用。同時,做好水肥管理,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合理追肥、合理灌溉,雨季要做好排水,防止發生澇災[7]。此外,做好玉米青枯病、大斑病、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8]。
青貯玉米大多采用機械收獲,秸稈同籽粒一起收割、切短裝入拖車當中,運回青貯窖直接裝填入窖;籽粒玉米采用人工搬棒留稈,采收后進行剝皮晾曬,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3%時,進行脫粒;秸稈在玉米棒采收后及時進行機械作業,收割草料,裝填入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