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磊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近年來,我國日益關注現代農業發展和小農經濟組織之間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了推動農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確保農業現代化發展和小農戶進行有機銜接,以使小農戶能夠充分共享到農業現代化發展成果,從而使小農戶的增收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解決小農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使小農經濟發展煥發出更多的活力,確保在小農經濟發展空間得到拓展的過程中使鄉村振興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為此,本文將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小農戶轉型的必要性進行探討,深入分析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小農戶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針對這些實際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以此探明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小農戶的轉型之路。
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小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其自身存在的生產規模小的特征,使其在農業領域受到的關注和扶持較少。為全面實現農業快速發展,解決小農戶生產上的問題,加快小農戶轉型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體現在3 個方面:首先,通過小農戶轉型,能夠縮短農村內部的貧富差距,采取各種惠農政策能夠確保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得以逐步減小。長期以來,我國在出臺各種扶持政策時,很多受益對象都是農業生產大戶,而且我國工商資本具有明顯的逐利化特點,這也使得一些地區的農村內部貧富差距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容易造成小農戶參與生產的積極性降低,最終導致我國農業生產總量減少。為更好的促進農業增效,只有加快小農戶轉型,才能使其具備價值實現的載體,進而使貧富差距得到有效減小,從而確保我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通過小農戶分型可使農村變得更加穩定和諧。很久以來,小農戶都處于自給自足的發展模式,雖然其為農村穩定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因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難以經受較大的生產風險。通過加快小農戶轉型,可使小農家庭經濟具備更加強大的生命力與競爭力,進而使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使現代社會及農村經濟變得更加穩定。最后,促進小農戶轉型能夠推動我國綠色化農業的發展。由于一些小農戶并不具備較強的生態環境意識,這使其在發展過程中只是注重生產的便捷性與生產效益,忽視了對土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于我國綠色農業的建設。同時,實現農業綠色化發展則需大量的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小農戶自身經濟收益有限,在綠色發展意識低和經濟壓力的雙重作用下,絕大多數的小農戶難以開展綠色化農業。為了實現小農戶的轉型,就必須要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中有效引入農業綠色化理念,以此增強小農戶的生態環境意識,使其認識到農業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性,并在農業生產實踐各個環節中充分體現出農業綠色化理念,進而使廣大小農戶在農業綠色化發展理念的帶動下,逐步落實農業綠色化發展內容。同時,落實小農戶轉型發展工作,政府部門會在政策上給予扶持,緩解農戶經濟上承受的壓力,減少農業生產的成本,逐步縮小農戶之間的收入差距,加大小農戶參與生產勞作的積極性,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
對于分散經營來說,通過精耕細作能夠大幅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率。不過,因農業生產規模存在局限性,再加上耕地呈現出細碎化特點,這使得資金、勞動力、技術等方面的要素難以得到優化配置,這也造成分散經營存在明顯的生產弱勢,進而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對于廣大的小農戶來說,其土地經營規模通常都在50 畝以下,不過這些小農戶的土地經營面積累加起來卻占到全國總耕地面積的80%以上,這也充分說明小農戶仍舊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經營主體。而對于我國現代化農業來說,其發展質量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農戶的農業生產水平,但是農業現代化所提出的要求卻是采取專業化分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推行生產社會化等內容,而小農戶則明顯達不到這些要求。另外,小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化水平偏低,土地經營面積較少,采取的生產方法及工具也較為落后,這使其農業生產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還需要確保農業生產儲存及運輸等方面具備較強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資本投入水平、土地經營規模和資金回報率,并保持順暢營銷渠道,這些也是小農戶無法具備的。
一方面,小農戶并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這也使小農戶在農產品供需生產中出現嚴重的失衡問題。對于農產品來說,極易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生產過程中無法進行統一集中。在生產空間方面則呈現出高度的分散性,不過人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卻非常集中,這也使得眾多的小農戶在“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過程中,因長期存在技術及資金方面的制約,使其在生產過程中難以擴大自身發展規模,從而在對農產品進行供給時,無論是農產品數量還是農產品種類都較為有限,無法對現代社會的農產品需求進行有效滿足,進而使農產品在供需過程中經常出現錯位或缺位現象。而且小農戶在發展過程中無法獲取全面準確的市場信息,在獲取傳遞和轉化信息的過程中,有著明顯的滯后性,這也造成其無法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情況來對生產計劃進行及時的調整,從而在農業生產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這也造成小農戶對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非常差。另一方面,小農戶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沒有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這也使其難以對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進行有效的運用,對技術信息的獲取難度也較大,無法對經濟創新形式進行有效適應,同時我國正不斷邁入老齡化社會,這也使得我國農業生產中存在日益明顯的“農戶兼業”現象,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而留守于農村的民眾則普遍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這些人群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及意愿也普遍缺乏,正是因種種制約因素的限制,使得小農戶的升級發展面臨重重阻礙。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農業中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在組合過程中需要大量資本來進行黏合,這樣農業現代化才能真正實現增效增收目標。對于小農戶來說,其在轉型過程中,為了和現代農業發展進行有機銜接,就必須要保證資金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而這就需要具備寬松的金融環境。不過,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環境卻并不完善,無法對小農戶的資金需求進行有效滿足,從而導致小農戶在轉型過程中變得過于被動,這體現在以下3 點:其一,小農戶在融資過程中缺少相應的抵押擔保物,從而影響其融資能力。小農戶所經營的土地并不具備明顯的財產屬性。我國也并未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抵押貸款,銀行也沒有對小農戶的農村土地經營權進行有效擔保,從而造成小農戶在融資過程中缺少抵押擔保物,這給小農戶的轉型發展造成了很大困難。其二,銀行很少開展涉農貸款業務,這是因為銀行在開展涉農貸款業務時需要投入大量的風險監管成本,而且還要收集大量的涉農貸款信息,這也使其并不具備較強的積極性來開展涉農貸款業務,而小農戶也因金融產品的缺失或銀行服務意愿的缺乏,導致無法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充足的資金來進行轉型發展。其三,小農戶在對融資資金進行獲取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即使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對小農戶進行放貸,但因小農戶在資金需求方面呈現出較為分散、數量少、次數多等特點,而且經營規模也往往較小,這使其只能被動地接受金融市場價格,無法針對金融產品進行議價,不僅需要對融資服務費進行承擔,還要承擔融資使用費,高昂的融資投入成本也進一步削弱了小農戶在升級轉型中對所需資金的信貸意愿,并由此阻礙了小農戶的順利轉型。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我國雖然積極推廣農業先進技術及機械設備,但是推廣對象卻主要以農業生產大戶為主,而小農戶則很少成為農業先進技術與機械設備的推廣受益對象。首先,我國在推廣現代農業技術的過程中,只是對農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需求進行了考慮,卻并未對小農戶的農業技術需求進行考慮,這也造成小農戶沒有渠道掌握先進的現代農業應用技術,從而使其在農業生產中仍舊采取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而這勢必削弱了小農戶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最后,我國在推行農業現代化發展中所制定的各種政策,并沒有對小農戶信息進行全面搜集和關注,這也使得這些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都是以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為扶持對象,而廣大的小農戶卻無法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這也導致其無法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有效分享,從而嚴重阻礙了小農戶的轉型發展。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需要結合我國國情,根據我國氣候特點及土地分布特點來開發對應的現代農業技術及農業機械,通過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加工、質量、安全等相關領域進行攻關,以此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產量與質量,促進農業綠色化發展,使人和自然能夠健康和諧、綠色發展。此外,還要對農業物質裝備進行優化,對農業生產裝備進行不斷的提升與改善,確保農村的農業機械化利用率得到不斷提高,使農村勞動力匱乏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針對貧困地區的傳統農業,則需通過現代技術設施及裝備的有效利用來進行改造,以此開展健康農業、綠色農業,推行“一村一品”工程,使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實現有效對接,使小農戶的農產品銷售問題得到解決,進而提高其經濟效益,實現精準脫貧。我國還需要對農業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積極構建,確保合作組織、服務機構等力量得到充分發揮。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需要對現有的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快速調整,使產業融合內容得到不斷豐富,提倡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發展,使旅游、養老、文化等產業能夠和農業進行相互融合,使農業功能得到有效挖掘。此外,還要對農業新業態及新產業進行扶持與發展,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使農業全產業鏈得到相應的改造與升級。我國還要對農村三產融合模式進行不斷探尋與創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確保廣大小農戶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小農戶的主體意識及身份認同,使其具備更高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并對農耕文化、非物質文化和鄉土文化等進行充分挖掘,組織廣大農民進行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以此提高其農業生產能力,使我國盡快培育出一批批能夠推動小農戶轉型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
我國需要對農村土地和小農戶關系進行深度審視,對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使農業現代化經營體系得以順利構建,使小農戶能夠對改革發展紅利進行有效共享。同時,還要對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機制進行不斷摸索與建立,采取聯耕聯種、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互換等方式,以此擴大小農戶的土地經營規模,并且還要對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進行創新,使小農戶能夠積極參與到農業現代化進程之中。我國還要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進行打造,確保小農戶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并根據小農戶的金融需求來開發出對應的金融服務產品,以使小農戶存在的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我國需要確保價值鏈收益分享過程中,能夠使小農戶充分參與其中,而這就需要對農業補貼政策進行相應調整,確保財政補貼能夠覆蓋到廣大的小農戶群體??刹扇」蓹喾旨t、訂單農業等方式,以使小農戶在價值鏈與產業鏈收益分配中得以全程參與。并且,還要對農民增收渠道進行不斷拓寬,引導廣大農民進行就業創業,并對創業就業扶持服務體系進行健全,通過完善創業就業服務條件,采取資金優惠、政策扶持等方面的舉措,以使鄉村小農戶在返鄉創業人員的不斷帶動下實現增收目標,進而促進小農戶的轉型發展。
總而言之,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小農戶的轉型之路進行不斷探索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當前,我國小農戶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多種制約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有效銜接。為了促進小農戶的升級轉型,實現增產增收目標,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就必須要采取各種措施,通過積極探尋能夠解決小農戶轉型問題的有效策略,確保小農戶得以順利邁入轉型之路,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