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驍
(甘肅省定西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安定分隊,甘肅定西744300)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是落實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
2014年1月26日,甘肅省政府出臺了《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在全省范圍內正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2019年3月修訂的《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專門用一個章節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為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自2014年省政府出臺追溯管理辦法以來,定西市安定區充分利用“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截至2020年底,已納入被監管單位556家,納入各類生產經營主體147家,其中種植業主體70家、畜牧業主體29家、種植類農資門店46家、養殖類農資門店2家。2016—2020年共有143家生產經營主體出具合格證946份,其中2016年2份、2017年91份、2018年13份、2019年28份、2020年812份;2016—2020年共出具農產品產地證明79份,其中2016年1份、2017年2份、2018年7份、2019年2份、2020年67份;2016—2020年共開展追溯93批次,其中2016年5批次、2017年8批次、2018年0批次、2019年45批次、2020年追溯35批次。
2019年機構改革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追溯業務主要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具體負責,機構改革后,撤銷了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機構更名為“定西市安定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職能調整為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和質量安全分析研判,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業務仍由區檢測中心負責。全區19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業務范圍未調整,仍然負責本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及追溯工作。
負責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區檢測中心級別為股級單位,由于級別低,人員編制核定上不去。鄉(鎮)級雖然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但沒有經過機構編制部門審批,沒有正式核定“三定”方案。
區檢測中心核定事業編制7個,遠遠不能滿足檢測、追溯業務工作需要。鄉(鎮)級監管站由于沒有經過編制部門批準,沒有核定編制。
區檢測中心實有工作人員5人,在編在崗3人,借調2人。占編人員中1人離崗創業,3名借調到其他單位。鄉(鎮)監管站基本上都是1名兼職工作人員,還要負責農業項目、農業保險、土地確權、農業統計等其他大農業農村方面業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追溯基本上是副業。
區檢測中心實驗室還沒有取得CMA(中國計量認證/認可)認證,檢測結果不具備法律效力,僅能作為參考依據。
生產(經營)者未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大多數生產(經營)者還未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即使開展了追溯的,生產(經營)記錄項目也記載不全,未按規定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沒有利用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出具質量安全合格證和產地證,產品上未加貼電子追溯標識,全面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困難較大。
按照農業農村部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從2019年12月份全面實行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但是落實合格證制度工作量大面寬,縣、鄉兩級機構既需要專職人員正常開展追溯業務,也需要廣大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按規定開展追溯相關工作,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記載完成生產記錄及其他數據資料,并上傳至國家、省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需要區鄉兩級配備相應業務人員,生產經營主體也需要配備專門業務人員,還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追溯業務相關的知識培訓。
雖然區上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指標納入了區鄉目標管理責任書,但由于所占分值較低,未能引起各鄉(鎮)的重視,大多數鄉(鎮)仍未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追溯工作。
要保障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業產業持續發展,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需要在不斷擴大產業發展項目、資金投入的同時,要更加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追溯能力的建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逐步解決區檢測中心機構、編制和人員配置問題;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人員、經費、場所、設備方面的問題;督促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市場準入準出、生產(經營)記錄、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開展產品抽檢、自檢,按照要求出具質量合格證明、農產品產地證明,加貼電子追溯標識。
積極開展實驗室資質認證前期準備工作,協同相關部門,爭取人員配備到位、熟練掌握各項儀器設備操作后能夠及時參加并通過實驗室資質考核認證。
進一步做好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檢測及追溯業務培訓指導,結合全面施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督促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產(經營)記錄,按照“入市抽檢、出市必檢”的原則,認真開展農藥殘留檢測,依法依規出具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產地證明、標注電子追溯標識,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
按照省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認真完成農藥殘留檢測任務,及時、準確提供檢測報告。加強與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協作配合,加大對不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生產(經營)主體、農藥殘留超標樣品生產(經營)主體的處罰力度,依法依規打擊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提升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區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廣大農民群眾、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要使廣大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自覺、自愿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需要大力開展追溯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的學習培訓,培訓出一批骨干追溯力量,確保每個行政村、每個生產(經營)主體都有1名追溯技術明白人,并由這些技術人員對本鄉(鎮)、行政村、企業開展相關培訓,進而在全區范圍內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目標。
繼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區鄉政府目標管理責任書,調整完善考核指標和賦分標準。做好目標管理責任書延伸,推動鄉(鎮)與行政村、農產品(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經營承諾書或質量安全承諾書等,不斷落實、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日常工作督促檢查,以責任書考核促進屬地管理各項目標責任的落實。
總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要以推動農業高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為核心,持續推動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將“四個最嚴”和“產”、“管”并舉要求落實落地,著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發展、品牌化建設,逐步實現全過程監管,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