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錫敬
(陜西省寧強縣高寨子街道辦事處,陜西寧強724400)
果樹在生長過程中對外部環境比較敏感,需重視其栽培和管理。大多數果樹都是木本植物,只有很少一部分屬于草本植物,所以培育過程比較漫長,2~3年后才能結果,甚至部分果樹需要生長10多年才能結出果實。結果之前種植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這對大多數農戶來說難度較大。因此,選擇什么品種的果樹非常重要,需考慮種植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及果樹的成熟周期。此外,為了提高產量和經濟收益,還要提高栽培技術。
嫁接技術是果樹栽培中的常用技術。以油桃為例,其嫁接過程中一般用李子樹為砧木,桃子樹為接穗,于春季發芽前以頂部單芽切腹接的方法嫁接,或在秋季采用帶木質部芽接的方法嫁接,這2種嫁接方法的成活率都較高。嫁接分為2種方式:一種是同一物種間的嫁接;另一種是兩種不同物種間的嫁接。同一物種間的嫁接適合一些樹齡比較大的低產果樹,在同種高產的果樹上剪下枝條,然后嫁接在低產果樹的樹干上[1]。該嫁接方式主要是在果樹的主要枝干上進行的,把嫁接枝條的末端修剪成楔形,然后插入到果樹枝干上與之相契合的凹槽內,最后將嫁接處包裹固定,以免溫度太低使得嫁接成活率下降,可在嫁接處涂抹一層抗生素防止蟲害。2種不同的果樹之間進行嫁接,需要2種果樹的產量都較高,主要采用斜面嫁接的方式,嫁接后的處理措施同同一物種間的嫁接。
果樹種子的發芽率是果樹栽培的一個重要指標,需做好幼苗保護工作。幼苗對周圍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弱,可通過覆膜對其進行保護。種子播種后立即在其上覆蓋一層薄薄的地膜,并對地膜進行穿孔處理,孔洞間距為30 cm,以確保氧氣供應。種子萌芽后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要定期澆水[2,3]。
果樹栽培過程中由于種植密度較大,自然授粉無法滿足所有果樹的授粉需求,進而導致果樹產量較低。針對這一問題,可進行間苗或間果,也可進行人工授粉,即人工將花粉蘸到雌蕊上,但該授粉方式僅適用于面積較小的果園。面積較大的果園人工授粉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不能保證其授粉率,可通過養蜂提高授粉速度,降低果園生產成本。
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商品化,減輕農民的勞動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果樹種植的機械化程度高,通過機器進行果樹栽植、農藥噴灑、修剪枝葉及采摘果實。我國只有部分果園實現了機械化和商品化,且程度不高。果樹栽植的商品化主要體現于水果的品質和外部包裝,可通過套袋、打蠟等措施提高水果的商品價值和商業化程度。
果樹的產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樹苗質量,應選擇優質樹苗。但優質的樹苗并不代表高產,還要確保樹苗在生長過程中能夠適應當地環境。樹苗選擇要考慮氣溫、地理環境和土壤酸堿度等因素,大面積種植時要提前進行試驗。
影響果實生長的因素有土壤、水源、氣候等,因此要重視果園選址。酸性土壤適合種植蘋果樹、杏樹、桃樹等,不適合種植果樹的黃壤只能發展經濟林木。果園選址時要避開化肥廠、藥品廠、垃圾廠,嚴格進行土壤檢測、水源檢測、空氣污染檢測,并綜合考慮日照時間、溫濕度等因素。
施肥是果樹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肥料中的營養成分可促使果樹茁壯生長,同時也能優化土質。肥料的種類較多,要根據果樹品種合理選擇。最常用的肥料是氮素化肥,氮肥能促進果樹枝葉生長,使得葉片碧綠繁茂,但氮素化肥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施用過量會導致大量亞硝酸鹽的沉淀。因此,要合理施肥,如施加經科學處理的農家肥及綠色肥料,再配施適量硫酸肥及尿素,效果顯著[4]。
果樹生長過程中會受到外部環境的侵害,如鳥類和昆蟲等會啃咬較豐滿的果實,嚴重影響果實品質。此外,氣候環境也會影響果實的生長,進而影響果農的經濟收入。對果實進行套袋處理既可以防止害蟲侵害,還具有保溫功能,不僅保護了果實的完整度,還能讓果實顏色鮮亮。此外,套袋成本較低,操作簡單,避免了外界因素給果實生長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提高了果實品質和果農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