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兆偉
(武威市涼州區黃羊河水利管理處,甘肅武威733006)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黃羊河灌區自2005年起,借鑒省內外灌區運營機制改革的經驗,按照先成立協會后規范管理的整體部署,堅持“民主辦理、民主管理、民主受益”的基本原則,通過實行民主投票、民主選舉、公開監督的辦法,在灌區黃羊鎮大墩、橫溝、唐溝、李寬、上莊、土塔村和謝河鎮五中、四上、五壩村及黃羊河農場成立了11個農民用水戶協會,開展了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改革試點工作,在協會組建、制度建設、規范運作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節水示范效應。2007年按照武威市、涼州區水權水價改革文件精神,在灌區1鄉2鎮又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30個,并根據協會領導班子、辦公條件、管理范圍內渠系配套情況,按照“五個一”的要求,對農民用水戶協會按照一、二、三類標準進行了分類等級評定。截至目前,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已達到41個,覆蓋率100%,其中一類協會9個,二類協會25個,三類協會7個。2016年涼州區黃羊鎮土塔村農民用水戶協會、謝河鎮謝河村農民用水戶協會被評為國家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示范組織。
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在水管處和各鄉(鎮)水資源管理辦公室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入手,以用水戶為核心,正確行使民主管理權利,逐步改變落后的管理模式,依法開展本協會業務范圍內的工程建設、灌溉管理和經營活動,初步形成了合理配置水資源、促進水資源有效利用的新機制。
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結合實際情況,出臺制定了《農民用水戶協會章程》《農民用水戶協會灌溉管理制度》《農民用水戶協會工程管理制度》《農民用水戶協會財務管理制度》《農民用水戶協會水票運行管理辦法》和與之相配套的各項管理制度,同時以灌水小組為協會組成成員,并發放農民用水戶協會會員證,明確了農民用水戶協會會員應有的權利和應盡的職責。
按照“總量控制,逐級分配”的原則,農民用水戶協會根據涼州區和水管處核定的各用水戶水權面積、用水定額進行水量配置,統一發放用水戶水權證,明確各用水戶的水資源使用權,同時根據灌區水管站的輪次配水計劃,制定本用水協會的“定額配置,配水到戶,分時到田”的具體配水計劃,對協會所屬范圍內的斗、農渠水利工程設施進行管護,做好在每輪水灌溉結束后水量的統計計算和水費的收取結算,“陽光操作”,張榜公布,讓用水戶交明白錢、用放心水。
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在多年的運行實踐中創立了分時到戶管水模式,節水效益十分顯著。近年來,協會在總結以往分時到戶經驗的基礎上,把水票作為分時到戶的媒介,將灌水時間印制在水票上,創造性地實施了分時到戶加水票制運行模式,真正達到了公平合理、均衡受益的目的。如黃羊鎮黃羊村農民用水戶協會、謝河鎮五壩村農民用水戶協會突出制度節水和管理節水,實行分時到戶加水票制運行,節水150 m3/hm2左右。
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財務管理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遵循“來自會員,服務會員,勤儉節約,合理使用”的原則管理和使用資金,切實履行財務職責,如實反映財務狀況,認真做好財務收支計劃,按需合理籌集資金,有效利用各種資產。嚴格遵守成本開支范圍,劃清各項費用界限,實行民主理財,財務公開,以保障協會健康發展,農民用水戶協會財政補貼資金主要用于統籌協會人員補助、水利工程維護、辦公經費及其他支出,財務管理上單獨設立公用賬戶,賬目公開。每年協會的財務收支情況要向用水戶公示,并將年度財務報告及各種會議憑證、賬本和資料等建立檔案,安排專人妥善保存。水管處對協會運行費用進行監督,協會經費開支、使用情況接受區財政、審計等部門和單位的審計審核。
針對“用水戶認為水利工程設施是國家政府投資修建起來的,應由國家出資對渠道水利工程設施管護,不愿出資出力維修養護”的問題,農民用水戶協會采取有力措施,將斗渠工程劃段承包給受益的灌水小組,農毛渠劃段就近承包給各用水戶管護,按季度檢查,年度考核,兌現獎罰。協會通過承包管理、評比打分、獎優罰劣等辦法,使每一位用水戶責任意識得到增強,真正認識到水利工程管理養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調動了用水戶集體投勞投資建管水利工程的積極性,形成了“誰建設、誰管護、誰受益”的良好局面,斗農渠的工程完好率不斷提高,徹底解決了存在的田間工程建管脫節、管理缺位的問題。如謝河鎮五壩村農民用水戶協會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民主協商、民主決策,采用“一事一議”的方式集資購水泥、投工投料,維修斗渠1條5 km,新修分水口12座;河東鄉五橋村農民用水戶協會積極動員用水戶投勞完成斗渠襯砌1條3.9 km,田間配套16.67 hm2,有效地改善了灌溉條件,提高了保灌率。
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在多年工作中一方面積極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灌溉用水管理、水權精細化落實、水費征收等多項涉水工作,形成了“農民用水戶協會+灌區各鄉(鎮)+灌區+基層水管站”的民主管理模式,切實發揮了協會在水權水價政策改革落實、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護中的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積極配合做好水利、農林牧及民政等部門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務實,促進了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隨著水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協會工作量加大,工作人員任務繁重,部分協會用水小組長頻繁更換,甚至空缺,影響了協會的正常運行。二是協會與村委會分離運行困難較大。目前由于協會無固定辦公地點,運行經費不足,只能掛靠村委會運行。三是協會沒有田間工程管護經費,使末級渠系得不到及時管護維修,影響了田間工程的安全運行,不能充分發揮節水效益。
一是進一步規范運行農民用水戶協會,加大對協會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通過分類管理、達標晉級、互相促學,推動農民用水戶協會健康有序發展。
二是積極探索建立農田小型水利工程有效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灌區各鄉(鎮)水利服務站的職能和作用,指導各農民用水戶協會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逐步提高田間工程管理水平,形成長效管護機制。
三是灌區加強對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監督指導,積極引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推廣以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節水為主的常規節水技術和以大田滴灌、管灌為主的高效節水技術,形成自主節水,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良好運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