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章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
建筑安裝工程具有涉及面廣的特點,在建筑行業中長期存在。因此,在建筑安裝施工中易受到市場變化、環境變化影響,導致人工、材料價格出現變動,因為價格變動情況難以預測,將會嚴重制約工程成本控制。因此,強調相關工作人員應以建安成本作為研究方向,具體對人工材料價格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具體探索風險管控措施。
在建筑安裝工程中,受到人工價格影響,將會嚴重影響建安成本。而價格上漲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為人工成本數量改變,其二為人工成本價格改變。在整個工程運行過程中,工程人工價格可占據項目全部資金投入相對較高,而針對建筑安裝工程,人工成本資金占比將會更高。因此,工程人工價格變動將嚴重限制建筑安裝工程成本控制工作。
相關調查顯示,如果人工價格上漲1%,工程成本將上漲0.6%,由此可見人工價格變動影響力之大。針對施工單位而言,在人工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其采購、招標計劃受制約嚴重,部分單位將采取觀望態度,觀察到人工價格下降到自身可接受范圍內,才進行采購、招標活動,這不僅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還會導致項目進程被打亂,對工程工期影響嚴重。
特別是針對部分小規模項目,在人工變動的情況下,將會造成工程工期延長,無法按時交付。同時,還存在部分企業為降低價格變動情況,降低用人要求,從而實現建安成本控制,這將會進一步加大工程施工風險以及工程安全隱患,導致工程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工程質量下降,在后續工作中,該建筑安裝工程將會出現多次返修情況,反而造成工程成本增加。
對于總價、單價合同而言,建筑安裝工程具有一次性定性特點,并且款項固定。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既無法變更合同,也無法進行追加合同款。在簽訂合同后,如果材料出現上漲情況,則按照規定,這一部分多余款項由承包商承擔,這樣會嚴重損害承包商經濟效益,導致承建單位經濟損失嚴重。
因此,如果材料價格波動劇烈,將會增加承建單位經濟損失,進而出現拖欠貨款情況,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造成工程被迫停工,增加工程運營風險。受到材料上漲影響,建筑安裝工程預算、概算也會隨之改變,導致與合同簽訂價格相比,實際建安成本明顯增加,進而引發合同雙方資金關系問題,出現承建、建設單位糾紛。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如果沒有在合同中明確材料價格漲幅風險控制措施,將具有較高的合同雙方糾紛風險。同時,在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承建單位為保障自身經濟效益,將會出現低價采購材料或者將劣質材料取代價格上漲材料的情況,進而引發工程質量風險,導致工程安全隱患加大,并且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項目停擺。另外,如果雙方涉及打官司,將會進一步增加資金投入,導致工程成本增加。
結合上文材料價格風險因素,可提出具體防控措施。具體而言,相關工作人員可采取公示材料價格手段,對工程材料價格市場進行分析,并完成對人工材料價格信息材料的收集。同時,可進一步健全材料價格信息管理體制,為信息材料收集工作提供保障,通過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材料變動解決措施,可有效降低合同雙方產生糾紛的可能性。通過合理調整材料價差漲跌幅度,并做好調價時間間隔控制,可有效實現材料價格變動風險防控[1]。
在一段時間內,工作人員可通過市場調研,發布工程材料綜合價格,并對材料差額加以調整。結合實際工程經驗而言,通過對材料綜合價格進行發行,能夠起到改變材料差額的作用。綜合價格可由工程造價總管負責發行,能夠準確對工程材料價格進行反映,并且與材料現實情況相符,能夠幫助承建單位選擇最佳時間,完成材料采購工作,可有效降低材料采購價格,有利于保障承建單位綜合效益。同時,還能夠為建安成本控制提供精準的資料。目前,我國各工程標準定額站均具備自己獨立的信息網站以及成本信息期刊,并以月為單位,發布材料指導價格。
工作人員應深入材料交易市場,建立在有效分析基礎上,獲取到準確的材料價格信息,并通過明察、暗訪形式,收集不同時期下,材料存在的價格差情況。其中,明察主要指與材料生產企業以及銷售企業建立合作,借助定額站名義,完成各項材料市場價格收集工作。而暗訪主要指將自己定位材料業主單位,對材料市場價格進行收集,在這一過程中,不可暴露自身工程造價部門人員身份。承建單位應進一步建立材料價格采集體制,為材料價格采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承建單位可結合自身管理經驗,對內部現有材料價格信息管理體制進行完善,并進一步提高體制的合理性,并實現價格管理的互聯網化。建立在有效價格市場情況收集基礎上,能夠確保材料費用能夠得到有效分析,使管理體制得到有效落實。企業可以自己采購部門對工地采購部門加以管理,因為合同雙方采購部門均處于采購一線中,因此,所有獲取數據均屬于真實交易價格,具有良好的采集價值。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該類價格存在較高的機密性,不易被發現,但是因為所有材料價格均需要在所在單位進行報賬,因此,可通過材料價格單據,獲取建筑安裝工程一線人工、材料價格情況[2]。
相關調查顯示,建筑材料價格影響因素包括以下幾種。
(1)市場人工、材料價格變化。
(2)政策變化。
(3)難以預測的工程建設多方面性。
為有效實現風險防控,工作人員可以合同著手,在對影響因素進行歸類的基礎上,提出有效解決問題措施,并使其成為合同內容的一部分,做好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確保工程施工能夠緊跟工程進度,提高工程施工順利性。
相關工作人員應落實材料價差漲跌控制,確保漲跌幅度始終在可控范圍內。就目前而言,在工程總價比中,材料價格可占據69%,以此作為依據,經推算,如果材料價差漲跌在20%左右,則工程總成本變化幅度可達到15%,基于這一情況,工程約定應將材料差價控制在20%范圍內。
如果工程項目地處北方,受季節影響,建筑安裝工程將會存在有效施工時間,并且還會對工程質量、投資防控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因此,為確保材料價格優勢能夠得到最大化發揮,要求工作人員應做好價格時間調整工作,通過建立材料價格浮動機制,通過合理調整增長速度,縮短調價時間。
結合激烈的市場競爭,為有效保障建筑安裝企業競爭優勢,企業應著力于成本控制工作,樹立人工成本管控意識,并形成相應的管控理念,以戰略層面上認識到加強人工價格控制對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實現對勞動者利益的有效調節,并在企業中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通過正確人工價格控制作用,有利于有效監督內部勞動力消耗以及投放工作,并進一步提高對人力資源的利用度,優化企業綜合效益。
當前,我國處于人口紅利消逝階段,相關調查顯示,在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愿意從事建筑行業的勞動人群數量顯著減少,未來企業招聘難度將會進一步增大,用人成本也會隨之提升。因此,企業應著力于建立穩定的勞務關系,并以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良好的用工模式,使企業始終能夠獲得具有較高靈活性的用工來源,以較低的用人成本保障自身市場競爭優勢。
企業應組建屬于自己的施工隊伍以及造價控制隊伍,通過加大培訓力度,為各部門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培訓機會,既要保障施工人員工作能力,還要保障造價人員專業素質,使其能夠長久留在企業中,貢獻自身力量。相關調查顯示,未來我國仍以勞務公司作為承擔施工作業的主體,因此,企業應著力于尋找專業能力較強的勞務公司,并與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使其成為施工作業的主要力量。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應遵循優勝劣汰的原則,在借助市場調節作用的同時,定期內對勞務公司進行考核,確保勞務公司能夠始終符合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從而實現成本控制[3]。
以實現人工價格控制作為重點,可采取定制預制件現場組裝形式完成部分施工作業,實現對人力資源的節省。通過預制構件,可有效降低用工量,并進一步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質量。另外,應加大對機械化設備的引進力度,以機械化手段取代人工,實現對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具體而言,企業應轉變傳統建筑施工思路,改變落后的建筑生產方式,通過合理將各類設備、技術應用到實際工程中,在提高工程機械化水平的同時,可有效減少人工施工作業工作量,并且通過大規模施工作業,還能夠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降低人工成本。同時,結合當前信息化技術發展,還可以將該類技術有效應用到建安成本控制中,解決成本計算過程中涉及的復雜計算問題,提高成本計算準確性以及計算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對建筑企業管理水平的優化,進而在整體上為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提供保障。
基于建筑安裝工程特點,該類工程在成本控制中往往需要多次計價,而在這一過程中,材料價格也逐漸向市場單價方向轉變,成本也在向實際水平靠攏。因此,當處于不同階段下,材料價格差異情況不可避免,相關工作人員應積極了解國家政策方針,并深入市場,加大對人工、材料成本的關注度,主動明確其變化趨勢,切實落實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確保建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促進工程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