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大鵬
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以下簡稱全會)明確提出,要“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全面實施‘十二項工程’,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展望“十四五”,黑龍江省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中國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的殷殷囑托,力爭做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為“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優質“龍江糧食”,為農業強省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全會提出要“聚焦短板弱項抓攻堅”“全面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要針對各個市縣產業需求和技術難點,開展科技短板攻關,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提高糧食單產,提升農機化、水利化、科技化、標準化水平,推動良種、良機、良法、良田深度融合。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工程建設、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加大對大型農業器械裝備和現代農業科技的支持力度,充分運用農業物聯網等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持續推動智慧農業發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探索建立智慧農業生產園區,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掌控,對農產品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分析,智能掌控農作物生長光、水、氣、肥等條件,逐步全面推廣精量播種、精量施肥、秸稈還田等現代化農業技術手段,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科技水平。
全會提出要“緊扣目標任務抓突破”“全面實施糧食安全保障工程”。黑龍江省應持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布局,延長糧食產業鏈條,構建糧食安全產業帶,保障糧食安全。要建立起合理的糧食供給體系和經營體系,通過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夯實糧食安全基礎。要促進三產融合,將黑龍江省的土地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形成產量足、經濟興、產業旺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要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強農業現代化技術推廣和產學研結合。組織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在農村定點服務、掛職鍛煉。在農村現有產業園或生產基地基礎上,將農業科技實地研究、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人才培養融為一體,建設農業科技研究基地,開展各類新技術、新模式宣傳。同時建成一批技術服務機構,搭建科研院校分支機構、研究調查基地、產業孵化園等平臺,將現有的農業生產科技成果通過有償服務、技術轉讓等方式,對農村經營主體進行線上線下服務和技術支持。扶持新型經營主體,首先確定要重點幫扶的經營主體,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或專門農業科技企業與其建立聯系,鼓勵支持發展生態農業、康養農業、農業電商等新型農業產業。
全會提出要“對現代種業提升和黑土地保護等要害問題……實施項目化推進”“全面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黑龍江省應提高種質資源原始創新能力,縮小與國際先進種業水平差距,應積極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進一步加深產學研融合,擺脫當前種子企業小而散、科研水平不足的困境,提高專業科研人員技術產業化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既要解決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提高與企業合作積極性,也要避免侵權假冒,增加企業投資意愿。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在“十四五”期間應積極配合國家推進的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協助發掘攜帶優良基因資源種質材料。農業農村部已確定把種業作為“十四五”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推進,黑龍江省應全力保持水稻、小麥等品種的競爭優勢,不斷提高其他農業產品水平。
全會提出要“建設龍江民居風格的美麗鄉村,不斷提升鄉村宜居水平”“全面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工程”。“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省要通過農業科技現代化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種好“黑土地”,建設好糧食安全產業帶。要守好珍稀的黑土地,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和利用好寒地黑土的資源優勢,落實保護優先、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啟動實施化肥、農藥減量行動,帶動農戶通過科技化、生態化、無公害化等多種生態手段,解決農藥殘留問題,推進循環性農業,通過源頭減量、無害處理和資源利用三個環節強化畜禽糞污、秸稈、地膜綜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強黑龍江省鄉村建設,改善鄉村生態宜居環境。要持續改善鄉村面貌,建設美麗鄉村、善治鄉村、文明鄉村,形成生態一體化治理和綜合保障機制,要細化住建、交通、衛生、農業農村等部門在鄉村環境改善、生態保護、綜合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職責和任務,形成各部門協同長效工作狀態。要完善長效激勵機制和目標責任制,將鄉村生態宜居環境建設責任層層壓實,改進考核評價體系,豐富正向激勵機制,根據鄉村具體實際,采取網格化管理方式分配環境整治任務。
全會提出要“全面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人,應完善人才資金科技“三下鄉”激勵機制,鼓勵和吸引高校畢業生、退伍返鄉軍人、在外創業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任職,發揮其聰明才智,還要積極培養鄉村本地人才,激發其內生動力。要積極落實創業就業扶持計劃,從稅收貸款、經營環境、基礎設施、技術扶持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切實為鄉村人才干事創業提供良好氛圍。要完善鄉村人才教育體系,加快涉農企業、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等培養,不斷完善基層實用人才專業技能培訓,實施鄉村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開展各類技能培訓班,全方位提升各類人才能力。大力培養鄉村本土人才,有效解決鄉村人才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