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琴高娃
(內蒙古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查閱《神農本草經》可知,在BC 2737-2697年間,茶葉最先被神農發現并用于藥學領域。茶在不同時期的角色和作用不盡相同,從商代至清朝,再到新中國成立,茶事業得到長足發展,逐漸形成了底蘊深厚的茶文化,并且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多有飲茶習俗,作為中華文化重要表現的茶文化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雙向關系。“一帶一路”建設為茶文化傳播提供契機。首先,“一帶一路”倡議為茶產業拓寬市場。在各國頻繁展開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中,刺激了大眾消費,助推茶文化產業飛躍式發展。其次,“一帶一路”為茶文化創新發展開創道路。很多沿線國家擁有飲茶習慣,為我國茶文化融合創新帶來可能。再次,中華茶文化促進“一帶一路”建設?!耙粠б宦贰背h的核心是實現“設施聯通、政策溝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其中的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構建“一帶一路”各國交流機制,發展跨國文化圈,打牢“一帶一路”建設基礎。
中華茶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價值。第一,特殊的歷史優勢。受益于古絲綢之路,中華茶文化長期以來得到沿線人民的廣泛認同和喜愛,逐漸代替瓷器、絲綢產品,一躍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茶文化的普遍性、包容性,使其廣泛傳播于各國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飲茶風氣主要受中國影響,飲茶、品茶已成為“一帶一路”地區人民生活的新常態。第二,中華茶文化的交流體現了政治價值。中國近現代政治屬于高層論壇范疇,伴隨民主政治的興起,基層微觀政治影響逐漸擴大,中華茶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傳播深入到大眾微觀政治生活領域,對國家政治決策的制定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促進各國政府合作。茶文化的交流強化“一帶一路”沿線人民的信任和友情,提高多國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第三,茶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F階段,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產業結構升級有賴于文化產業的有效帶動,“一帶一路”建設,提高了茶文化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沿線地區茶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對于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產業結構升級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第四,提高中國的世界地位。產品化的中國茶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及關鍵性的民族精神,茶文化產業在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輸出方面體現了極大的價值,有利于提高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地位和影響力,增強各國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第五,中華茶文化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華茶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觀念,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實力。茶文化在海峽兩岸關系發展中有著不容小覷的力量。古絲綢之路的開辟,使得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民早已擁有認同中華茶文化的歷史基礎。中華茶文化的深度交流,有利于強化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在跨文化交流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支持。
研究“一帶一路”建設對中華茶文化的價值及其實現方式,既可促進中國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又可助推“一帶一路”偉大倡議的順利實施。中華茶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實現路徑具體如下:
中國茶業產地產量、面積、產值、茶葉消費、從業人員均占世界第一。然而,出口量卻與產量并不協調,原因主要是中國茶葉生產質量有待于提高,缺少特色品牌的推出,導致我國茶葉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不盡人意。中國茶葉共計出口五大洲百余國家及地區,“一帶一路”沿線的亞、非、歐約占80%,“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茶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我們要竭力開創中華茶文化世界品牌,充分發揮各地有利資源,發展世界知名度高的茶文化企業,開發主打產品,培植國際一流的茶文化企業,培育一批世界著名的茶文化理論專業人才及實業家,強化中華茶文化的傳播能力和國際影響力。茶文化是一個涉及多種藝術的文化集群,相關人員要積極加強資源整合利用,培育茶文化傳播者,開發以茶文化為主題的配套性產業,著力建立茶文化世界品牌,力求引領多國茶文化產業發展。
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要求以及新時期的主要特征,促進中華茶文化創新發展。第一,將文化傳承和文化創造有機結合。以辯證的角度看待中華茶文化,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的實際需要,讓茶文化實現內容、形式方面的創新,例如:借助新媒體技術,強化茶文化內容的精致包裝,讓茶文化成為與“一帶一路”倡議理念相符的價值產品,啟動先進的傳播平臺,讓人們在初步認識茶文化的前提下,有效吸納茶文化特色,開創新的“時代印象”,促進茶文化形態發揚光大。將茶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合,為沿線地區經貿合作打下基礎。第二,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的結合。中華茶文化享有“第五大發明”的美譽,體現了創新發展的精神?!耙粠б宦贰笔俏覈哟髮ν忾_放的一項重要倡議,可以有選擇性地借鑒他國文化特點,在自主創新前提下,促進融合創新,增強中華茶文化實力。第三,構建茶文化學科。建立中國特色的茶文化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依托于各高等院校及研究院,在促進茶業本科教育的同時促進茶文化研究生教育發展,培育高端的茶文化人才,促進茶文化創新發展。
建立健全中華茶文化制度,推行文化輸出機制,“一帶一路”具有豐富的內涵,加強頂層設計,達到統籌規劃的目的。第一,制定國家“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與交流合作倡議,促進茶文化與“一帶一路”規劃良好對接。第二,設立清晰的茶文化發展目標,優化資源整合配置,加快茶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茶文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出茶文化品牌,有效協調茶文化產業與茶文化事業關系,帶動茶文化產業升級,以滿足市場主體對茶文化產品不斷上升的需求。
第一,建設中華茶文化交流與傳播機制,配備相應的產業合作設施,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茶文化傳播、合作的活動開展提供保障。第二,促進中華茶文化交流與傳播內容的變革,打造茶文化品牌,有效開發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茶文化資源,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例如:在向各國進行茶文化宣傳過程中,在文字展示基礎上,還可運用VR技術實施形態化表達。在不斷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過程中培育新的茶文化品牌,形成多樣化具有特色的中華茶文化產品。第三,以點帶線促進茶文化傳播。國家要加強“一帶一路”沿線交流支點地區的有力扶持,逐漸向周邊國家形成輻射作用。此外,建立“一帶一路”和中華茶文化的聯動機制,如創立茶文化世界教育中心、建設中華茶文化教育網站、組織茶文化產品世界博覽會以及貿易活動交流會,或者帶頭編寫優質的中華茶文化教科書,構建一套茶文化教學資源體系。
發展生態旅游也是傳播中華茶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有利于樹立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心中的美好形象,進而促進“一帶一路”進程。第一,完善茶文化生態旅游的客戶體驗。在發展茶文化生態旅游問題上,必須組織新奇的茶文化生態旅游活動,不斷強化游客的體驗,讓其充分體會、感知中華茶文化的吸引力。第二,提高茶文化生態旅游服務人員綜合素質。生態旅游從業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如綠色生態觀、茶文化理論、語言表達、溝通力、親和力等,直接影響中華茶文化的傳播效果,“一帶一路”倡議對茶文化生態旅游從業者提出較高的要求。培育與時俱進的高素質旅游服務人才非常關鍵,有利于進一步促進中華茶文化的傳播和價值體現。第三,強化相關法律建設。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對于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我國政府要積極修訂國家法律及地方法規,完善茶文化生態旅游行業運行管理制度,為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總之,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耙粠б宦贰背h與中華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具有積極的互動關系,二者互相促進,彼此影響,中華茶文化借著古絲綢之路的開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我國與各國文化交流中占據重要地位,相關部門要采用有效措施,充分發揮中華茶文化優勢,力求實現創新發展,不僅可以帶動“一帶一路”的有效實施,而且可以創造茶文化自身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