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0)
2021年4月第29屆湖北?英山茶文化旅游節開幕式暨文藝演出在黃岡市英山縣職教中心舉行。本屆英山茶文化旅游節以“茶旅融合?藝潤鄉”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挖掘該縣茶文化內涵和旅游亮點,展示茶鄉風貌,借機撬動市場,加快經濟轉型步伐,助力鄉村振興。據悉,截止到2020年底,英山縣茶園面積達到26.24萬畝,產量2.7萬噸,產值22.1億元,建成萬畝生態茶葉帶5個,千畝茶葉小區50余個,各種制茶機具8200余臺(套),茶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茶是起源于我國的健康飲品,它有很多保健功能,如提神醒腦,促進消化等。喝茶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種精神享受,在泡茶的整個過程中,人們對茶,水,設備,飲茶環境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由泡茶、飲茶而衍生出的茶文化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今起源于中國的茶文化更是流行于世界,隨著飲茶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茶文化更是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湖北省就有茶葉種植、生產加工和商業貿易的歷史,湖北省也是著名的茶圣—陸羽(湖北天門人)的故鄉,與茶葉相關的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儀的深入推進,有關茶文化和史料的發掘、研究、分析、整理蓬勃興起。而涵蓋中蒙俄109個節點城市,綿延13000公里的“萬里茶道”更是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湖北是萬里茶道上的重要省份。為助推“萬里茶道”項目,早在2008年,湖北省文物局就開始進行了萬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遺產調查,發現了300余處與茶道相關的不可移動文物。
“一帶一路”和“萬里茶道”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湖北省古老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但也不可忽視來自世界頂級茶葉生產國和中國其他茶葉生產大省的激烈市場競爭。湖北茶葉種植必須充分利用其優勢,敢于挑戰,爭取更高的市場份額。
湖北是我國的茶葉大省,其獨特的自然條件有利于茶樹的種植和生長。據統計,2019年湖北茶園總面積已達到482萬畝,僅次于云南,位居全國第二位,茶葉總產量33萬噸,茶葉的農業產值達到168億元,茶葉出口貨值達1.5億美元。在全國20個產茶省中,湖北省茶樹產量排名第4,年產值排名第5。
現階段湖北茶樹和茶葉生產加工企業主要分散在農村地區,茶葉的生產加工技術比較落后,品牌效應較差。通過茶旅融合提升湖北茶葉的品牌影響力是改造和發展落后的茶葉產業鏈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民增收,改善鄉村環境,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
英山縣位于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主峰南麓,英山茶葉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總產量居湖北之首,是湖北和全國重點產茶縣之一。英山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在唐朝年間,英山種植的名為“團黃”、“蘄門”的兩種茶,與安徽出產的茶葉“黃芽”并稱為“淮南三茗”,這三種茶被欽定為貢品,送往當時的唐朝都城長安。
英山茶葉的加工技術屬于唐代的制法。其中,英山云霧茶是傳統的蒸綠茶,在我國很少見。它有濃密的茶色,蒸汽結束后,茶具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茶綠色。通過這種生產過程加工的綠茶可以保留大量的葉綠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因此,英山云霧具有“三綠一醇”的特性(茶綠,湯綠,葉底綠,茶湯醇)。
英山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主峰,那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因海拔較高,常年云霧繚繞,茶樹生長條件十分優越。大部分茶園分布在海拔200-800米高中低山和丘陵上,茶樹生長旺盛,芽葉肥壯,持嫩性強,內含物豐富,自然品質好。目前已開發的茶葉品種有“英山云霧(意自“高山云霧出名茶”,前身為“天堂云霧”)”系列產品---春筍、春蕊、春茗、碧劍等名茶。先后榮獲“中國茶葉之鄉”“中國綠茶(名茶)之鄉”“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等稱號。
在優質自然生態環境的滋養下,英山茶葉的茶色和口感都是最上乘的。如英山云霧條緊,細,圓,直;顏色蔥郁碧綠,形狀像松針,茶湯明亮,香氣清新,味道醇厚,葉底綠色均勻。
雖然英山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且茶葉種植歷史悠久,但英山云霧茶一直處于“茶好喝,叫不出名字來”的尷尬境地。其品牌影響力在全國范圍來看辨識度較差,與其產量明顯不相稱,其市場價格、競爭力遠不及省內的蕭氏綠茶、采花毛尖等,讓“中國茶葉之鄉”的英山倍感尷尬。
2018年4月,“一紅一綠”-恩施玉露和利川紅茶驚艷地出現在世界舞臺上。2018年8月,英山也開展了英山云霧全球推廣計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現階段,英山市政府應靈活運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鼓勵茶葉企業生產優質茶葉產品,并組織當地茶葉企業參加茶道文化主題風格展覽和茶文化博覽會,向世界各地推廣英山茶葉。此外,政府部門還引領英山骨干茶企,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并以此為契機,提高英山云霧的國際知名度。
英山要抓住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一方面發展英山云霧等區域知名品牌,并要特別注意英山云霧的商標申請管理和市場標準,避免濫用公眾知名品牌。建立專家團隊,嚴格執行英山云霧商標的授權申請,進一步打響著名的英山云霧品牌,促進英山由大茶市場向強茶市場的轉變。
另一方面,在宣傳營銷中,應把旅游和茶業進行一體化包裝,景區即茶園,茶園也是景區,做到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造勢,不論是品牌打造、廣告宣傳,還是各類茶事活動、旅游推介活動,都做到茶業與旅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聯袂亮相、相得益彰。如峨眉山茶葉廣告“一山一茶、峨眉雪芽”的廣告語,就是茶和景區在宣傳上的有機結合。
縱觀我國,茶旅融合產業鏈已經囊括了茶樹生態種植,生產加工,學習培訓,旅游休閑,茶道文化展示等一系列行業的發展。
就茶旅在產業融合上的發展思路,農業部全國休閑農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楊建勇認為,“應該通過產業聯動、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農業等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收。”
因此,英山茶旅融合產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結合現代旅游業的發展形態,深挖英山茶文化內涵和茶產業特色,開發豐富多彩的茶旅產品和線路。如提升茶園環境開展生態茶旅、延伸茶俗茶事開展節慶茶旅、創新茶藝表演開展休閑茶旅、挖掘茶葉功效開展養生茶旅、結合宗教文化開展修行茶旅,同時開設親子式茶旅、游學式茶旅、探險式茶旅等,滿足不同層面、不同類別的消費需求,不斷提升茶旅產品的吸引力。
湖北省茶旅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茶旅產業與網絡技術融合不力的問題。調查發現,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盛行,傳統營銷渠道正因為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上漲導致壓力不斷增加。近年來,傳統茶企逐漸意識到營銷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不斷加大電商銷售渠道建設和宣傳的資金投入,如在淘寶、京東商城等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等。與傳統方式相比,網絡推廣平臺仍有很大優勢。傳統企業規模小,店鋪租金也很高。而網絡銷售具有租金低廉的優勢,進一步解決了成本問題。
2020年受疫情影響,英山縣以茶道秀活動為突破口,開展網絡主播陪你逛茶樹、采訪茶葉權威專家等內容。還推出代言人、自媒體平臺、小視頻、直播間等,多方位、系統地向全國客戶宣傳英山茶歷史,探索自主品牌創新、提升品質保障的道路。讓客戶通過互聯網了解英山的茶歷史和茶道文化,記住英山茶的特點、提升英山茶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促進茶旅融合產業的發展。今后還要借力世界茶旅聯盟和其他茶旅組織,匯集茶旅產業大數據,構建世界茶旅電商大平臺,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茶旅企業和消費者都可即時了解英山茶旅的交易動態、價格行情、消費趨勢,并進行網上交易,用互聯網、大數據為英山茶旅產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英山縣應積極與旅游機構和旅游公司合作,開發設計以英山茶道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旅游休閑養生路線和研學路線。游客在英山通過參觀茶廠,體驗茶樹種植、茶葉采摘,學習和了解茶文化來感受到英山茶道文化的獨特風格和魅力,并將英山茶旅融合經驗在湖北省進行宣傳推廣,助力湖北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