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麗莉
2018年9月2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齊齊哈爾考察中車齊車集團有限公司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情況時強調:“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要提高競爭力,要靠實體經濟。齊車要乘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永遠掌握主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肩負著“承載民族工業希望”的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如何走好創新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2021年上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但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等領域增長尤為迅速。這離不開該領域創新能力的提升,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優勢提升,其創新發展中的成就主要表現在:
破解國家若干重大技術難題。中國一重成立至今,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機械產品500 余萬噸,開發研制新產品421 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75 項,創造了數百項“第一”,提升了我國重型機械產品的制造水平,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今年上半年,中國一重累計申報專利71 項,其中發明專利44 項,并榮獲“科技創新十大領軍企業”榮譽稱號。作為我國發電設備制造的領軍企業,哈電集團70 年來先后成功制造新中國首臺水電機組,研制出60 萬千瓦、100 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等,累計創造了涵蓋水電、火電、核電、氣電等領域228項“共和國第一”。今年上半年,哈電集團為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制造的全球首臺100 萬千瓦水電機組成功實現并網發電。同時,哈電集團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倡議,挺進世界高端電站工程總承包領域,發展足跡遍布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03 研究所在艦船動力等領域,哈飛工業集團在直升機、通用飛機、先進復合材料構件等領域,航發東安在機械動力等領域,哈爾濱玻璃鋼研究所在復合材料等領域,中車齊車在軌道交通等領域都為國家作出過突出貢獻,或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打破國際壟斷或填補國內空白。
具備較強科技研發實力。哈電集團擁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 個博士后工作站和2 個院士工作站;中國一重擁有1 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 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 個博士后工作站;哈爾濱工業大學擁有我國最早開展機器人技術研究的“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具備從機器人原始創新到核心產品開發的全鏈條研究能力;哈爾濱工程大學位列2018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全球500強;此外,航空工業氣動院是國內從事空氣動力科研和試驗僅有的兩家科研機構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理工科院校每年為國家培養大批裝備制造業人才。目前黑龍江省從業技術人員約3 萬人,產業工人近10萬人。

中車齊車集團齊車公司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新型160t伸縮臂式鐵路起重機的安裝調試 邵國良/攝
擁有一批極具工匠精神的隊伍。裝備制造企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離不開工匠的工藝創新。踐行工匠精神是自主創新水平提高的關鍵,其對自主創新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提供創新思路和實現創新想法上,也表現在促進企業和產業自主創新上。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當下,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領域都擁有大批踐行工匠精神的工匠隊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崇高品質和精神風貌,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在大慶油田首創三次采油技術,為大慶油田穩產高產做出了突出貢獻。馬恒昌小組堪稱中國工匠的典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的馬恒昌小組座右銘沿續至今。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榮獲2018 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當之無愧的強國巨匠。近年來,黑龍江省通過改革,在技能人才參與管理、企業評定技能等級等方面實現突破,破解了很多長期制約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展的瓶頸問題,培養壯大了新時期龍江工匠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仍需在持續創新發展上繼續發力。
提升裝備制造業創新能力。裝備制造業的持續競爭優勢來源于創新。其研發經費來源主要有三個:企業、政府和其他來源。其中企業是研發投入的主體,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創新的成本高,若沒有充足的利潤,企業將失去持續創新的能力。因此,一要加大企業創新投入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財政資金與政策杠桿,撬動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引導企業建立自發投入機制。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二要建立企業研發投入激勵機制。各類財政扶持資金優先支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大的企業。落實財政資金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各級財政資金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三要建立技術創新財政投入穩步增長機制,確保技術創新資金增長比率不低于產業扶持資金的增長比率,逐步提高財政資金用于研發活動的比重。四要鼓勵社會資金投資企業研發。積極引導各類投資主體投入研發活動。積極探索試點技術創新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各類銀行發展科技型分支機構,加強與融資擔保、保險、創業投資、天使基金等合作。五要提高黑龍江基礎研究水平。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科技創新生態鏈,構建更有利于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是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主力軍。國有企業作為黑龍江省裝備制造產業創新體系中的中堅力量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要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進行體制機制改革。一是繼續推進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黑龍江省應針對出資企業體制機制不活、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共性問題,以“三項制度”改革為基礎,以中國一重集團為標桿,推進市場化改革。二是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 年6月30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 年)》,該行動方案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充分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激發企業創新力的重要突破口。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形成黑龍江省獨具特色的政策體系。如廣東省頒布的《廣東省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對黑龍江省是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推進駐省央企與地方深化合作。黑龍江省擁有中國一重、中車齊車、東安動力等駐省央企,應發揮好駐省央企對地方經濟及產業的帶動作用。在合作機制上,進一步健全央地合作工作機制,建立規劃對接、政策信息共享、項目謀劃生成、重大項目服務督導等工作機制,確保央地合作項目順利實施。同時,黑龍江省應進一步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央企提供最優質、最高效的服務,努力實現央地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共贏發展。
加快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裝備制造業是黑龍江省改造升級“老字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提供持續動能。一是盡快編制并出臺《黑龍江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十四五”規劃》。二是集聚全省之力打造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依據黑龍江省已有的裝備制造業產業布局為基礎,選擇3~5 個行業作為集群發展的重點,并按不同類型施以不同策略。例如,航空產業集群目前在黑龍江省處于領先水平,要在延伸產業鏈條、強化上下游產業互動上下功夫;汽車產業集群在黑龍江省有一定的基礎,但龍頭企業競爭力不強、本地化配套產業鏈不完善,因此要在企業扶持和招商引資上加大力度;特色裝備制造(含新能源、機器人等)集群在黑龍江省處于彎道超車階段,要加強地方制造業根植性。三是推動全流程智能化升級。對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產業鏈智能化升級改造。在研發環節,加快智能化工具的應用,在生產環節,推動系統、設備、產品、人員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提高關鍵設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售后服務環節,依靠智能化水平提升服務質量。四是深化裝備制造業領域開放合作。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積極開拓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裝備制造業市場,并鞏固和提升在歐美高端市場的份額和地位。
強化裝備制造業創新人才培養。“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一方面,培養更多大國工匠。黑龍江省應出臺多種舉措拓展產業工人發展空間,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提高產業工人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讓勞動價值體現在產業工人培養全過程,深植于治理者、管理者、經營者的各項舉措中。另一方面,壯大科研人員隊伍。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強協同創新和人才聯合培養,大力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制定并完善調動科研人員投身科研積極性的獎勵機制,建立并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同時,建立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容錯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大膽探索,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