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朝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100 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永葆生機與活力,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賡續、信仰如磐,血脈相承、薪火相傳,紅色基因永不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與紅船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承,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身上永不褪色的紅色基因。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最高理想。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堅持真理、堅守理想,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把青春和生命、鮮血和汗水熔鑄到了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豐碑之中,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黨的百年歷史就是我們黨踐行初心,勇擔使命的百年光輝史。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新中國的創建,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是無數革命前輩前赴后繼,用熱血澆灌理想,以生命奉獻家國,書寫下的可歌可泣的紅色篇章。除了中國共產黨,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聽黨話、跟黨走,黨倡導的堅決執行,黨反對的堅決抵制。百年來,黨之所以能從小到大,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靠的就是黨不負人民,黨與人民血肉相連。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紅色基因可以概括為愛黨愛國、苦干實干、犧牲奉獻,與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核高度契合。
愛黨愛國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色基因的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大慶石油人的誓言,一定要將貧油國的帽子丟到太平洋里去的堅定信念,使他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并最終打破了“中國貧油”的謬論。“我為了給人民給祖國貢獻出更大力量,所以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鐵人王進喜入黨志愿書上最質樸的話語,他帶領石油工人學習《實踐論》《矛盾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懷著崇高的石油理想,為我國實現從“貧油國”到“石油生產大國”的轉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幾十年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大慶石油人始終高擎愛黨愛國的旗幟,牢記“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使命,百折不撓,奮發進取。“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苦干實干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色基因的主題主線。人煙稀少、天寒地凍,沒有房屋、沒有爐灶,甚至連油鹽醬醋、鍋碗瓢盆在當地都很難買到。器材不齊全、設備不配套、汽車吊車不足,甚至沒有運輸的公路。就是在這樣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廣大會戰職工艱苦奮斗,僅用1 個多月的時間,就實現首車600 噸原油外運。大慶人的奮斗并不止步于大會戰,60 多年來,油田開發建設的每一步都鐫刻著苦干實干、奮斗發展的足跡。1995 年,大慶油田正式進入“高含水時期”,按照國際慣例,這時它已經可以“功成身退”。但大慶油田工作者向開采極限發起挑戰,依靠三元復合驅技術提高原油采收率。這項技術的應用,使大慶油田主體油田采收率突破60%,較國外同類油田高27%以上。到2002 年,大慶油田的年產量依然突破了5000 萬噸,此后一直保持每年數千萬噸的產量。今天,大慶油田古龍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苦干實干就是大慶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生動詮釋。
犧牲奉獻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色基因的昂揚基調。大慶精神是大慶人犧牲奉獻的群像。1960 年,黨中央一聲令下,幾萬人奔赴大慶,總工程師、總地質師、大學教授等各類工程技術干部達1000 多人。他們服從祖國的需要,將青春、熱血甚至生命獻給了祖國的石油事業。在油田全力保生產期間,為了節約資金,減少國家對油田職工住房建設的投資,會戰指揮部就地取材,建“干打壘”。房子陰冷潮濕,夏天房頂的油渣一曬就化,每年都需維修。當年的石油工人和家屬就是在這樣的居住條件下奪取了大會戰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的面貌,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落后的帽子。一切為了采油讓路,一切服務于石油生產,哪里有油,路就修到哪里。城市里的經濟空間演變,完全受資源分布制約。大慶人的犧牲奉獻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貫穿于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
新時代,弘揚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需要我們著眼當下、放眼未來、抓好“關鍵少數”,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在實踐中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資料圖)
著眼當下,抓住時代特點。精神的傳承要立足當下,緊扣時代特點,不斷創新傳播方法手段,使其更有吸引力,更具傳播力。要不斷挖掘精神的時代意義,不但要講好精神締造者的故事,也要講好不同時代精神傳承者的故事,讓精神永遠煥發時代的光芒。要注意區分不同的受眾群體,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等特點,推出差異化的精神傳承故事、黨史故事。要利用好黨建培訓這個載體,針對機關、企業、非公組織等不同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黨史和業務相結合的紅色培訓。培訓要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有歷史又有現今,既有個人學習又有集體探討,培訓者既是聽眾又是傳播者。全方位的學習感受體驗是增加彼此了解、情感認同的好途徑,會使精神的傳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放眼未來,緊扣青少年特點。血脈的賡續,基因的傳承,要在一代代青少年身上實現。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充滿深情叮囑未來一代:“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要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進課堂、進家庭。針對青少年的認知特點進行黨史宣傳,進行潛移默化的精神傳承。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式地開設思政課,打造一批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利用好“五老”這支有熱情、有能力的隊伍,讓他們能夠以自身的光和熱引導更多的學生熟知鐵人、了解大慶。適應青少年的教育規律,探索互動式、啟發式、交流式教學,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愛國主義教育“公開課”。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志愿服務有機結合,引導更多的青少年爭當“小小紅色講解員”,在潤物無聲中傳承紅色基因。
抓好“關鍵少數”,發揮好領導干部的重要作用。抓住“關鍵少數”是對黨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正是“關鍵少數”帶頭沖在前、干在先,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巨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能夠成功化解危局困境,從弱小走向強大,并長期穩定執政,使黨的事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因此,要發揮好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抓好紅色基因挖掘傳承工作。“關鍵少數”應注重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系統學習,注重對黨史的接地氣式解讀,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將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承紅色血脈變成一種自覺、一項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