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呂梁學院汾陽師范分校,山西 呂梁 032200)
茶文化具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見證我國古代史的朝代更替以及歷史變遷,茶文化的盛行源于自身豐富的精神內涵以及文化底蘊,因此我們可以將中華茶文化精髓引入到現代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環節,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這樣不僅學生的民族榮譽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可以得到有效培養,而且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也會明顯提升,可謂是一舉兩得。
通常而言,茶藝思想可謂是整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而言,茶藝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較為強烈的行為藝術,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茶文化的本身含義,并且影響了茶葉生產人員的精神境界以及心理境界,逐漸演變成茶社以及茶館文化的具象體現,充分展現了茶藝文化中所蘊含的深度價值。
茶道精髓是指在學習茶藝環節當中產生的思想境界以及精神境界,這也是茶藝的核心構成部分,更是國內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體現了我國人民群眾的文化特征以及傳統美德,與道教思想緊密相連,茶文化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體現了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可以減輕人們的身心壓力,使大眾通過飲茶的方式釋放自身的天性與思想,這是一種良好的抒情方式。傳統茶文化最為核心的特點在于安靜與高雅,這也是茶文化本身的屬性,相較于茶藝精髓特征,茶道當中蘊含了更為豐富的優質思想與內涵,這也是茶文化可以發展至今的重要基礎。
相較于茶道精髓與茶藝精髓,茶德精髓與思政教育的內容更為緊密,因此也是高等院校德育教育、思政教育、美育教育開展的重要助力與保障。隨著茶文化的演變與發展,茶德文化也逐漸被大眾所熟悉接受,是茶文化當中備受世人贊揚的優秀品質,因此在茶文化發揚以及茶文化傳承環節,茶德文化最為核心的莫過于提升品茶人的品格思想,并且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與行為觀念,幫助個體實現自身目標。
在我國古代,茶葉不僅是一種可以飲用的飲料,同樣是一種反映大眾審美情趣的重要媒介,我們將傳統文化當中的藝術氛圍以及審美意蘊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可以使高校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后,品味到不同層次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樣一來,可以使更多高校學生通過思政學習轉變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顯著提升高校學生對各種新鮮事物的審美標準,從而生成更深層次的藝術追求以及審美需求,以此提升高校學生的美育素養,這對于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傳統茶文化當中蘊含豐富的價值內涵與精神內涵,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反映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儉節約,這也是當代高校學生所欠缺的優秀品質與道德素質。由于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資源愈發豐富,高校學生逐漸失去了勤儉節約這一傳統美德,厲行勤儉節約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所倡導的,同樣也是對高校學生價值觀念重要要求。為此,將傳統文化精髓引入到思政教育環節當中。可以顯著提升思政教育效率,培養高校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與價值觀念,這樣的舉動可謂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不僅如此,我們應當加強茶文化的導入,這樣可以對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目前高等院校教育環節思政教育材料當中,主要涉及高校學生的行為教育、思想教育等方面,在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環節當中處于核心位置,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在茶文化精髓引入到思政教育環節中,應當考慮將文化精髓引入到思想政治教材當中,以此豐富思政教育內容,結合學生特點來進行思政教育內容選擇。為實現這一目的,在編寫思想政治教材時,材料編寫人員應當更加深入地了解與掌握茶文化精髓,并且明確在思政教育環節引入茶文化的實用價值,合理引入茶文化思想,發揮茶文化在思政教育環節當中的作用與價值,使思政教材當中包含豐富的茶文化思想與茶文化精髓,從而彌補以往思政教育環節當中空缺內容。毫無疑問,將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環節時,應當注重高校學生行為特點與思想觀念融合,使茶文化可以作為思政教育內容的良好補充,通過茶文化教育來加強高校學生的民族認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同時深入茶文化的精神以及思想境界,以此促進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念形成,并且將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發展作為思政教育長期目標。長此以往,教育人員可以有效發揮茶文化的精神價值,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環節當中對學生的思想境界以及精神境界展開優化與培養。
在高等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環節,思想政治課程開展是整個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核心陣地,因此相關人員應當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與趣味性,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以及優質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展開引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以及思政學習欲望,而茶文化精髓與高等院校思政課程極為契合,符合學生的行為特征與心理特點,因此,為保證思政教育效率,應當從思政教育課堂入手開展優化,對思政教育人員提升要求,使其在課堂教學環節當中引入茶文化精髓,并且在潛移默化之間對學生展開引導與教育。
例如:在思政教育授課環節,需要在恰當部分提出與茶文化相關的事件與典故,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環節感受到茶文化的文化性與趣味性所在,并且將生動形象的茶文化內容傳授給全體學生。除此之外,在現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環節開展茶文化選修課也是極其必要的,這樣可以有效促進傳統文化弘揚,并且將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良好態勢。在此環節,茶文化的作用可以充分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使學生自覺、自愿地融入到茶文化思想探索當中,不斷對茶文化當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展開探索與理解,以此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育注重學生的個人修為以及價值觀念培養,而高校學生受到家庭因素與社會因素的影響,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思政教育工作也應當學會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學生展開差異化教育、個性化引導,使不同層次的高校學生都可以在思政教育以及茶文化精髓的引導與教育下,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高等院校學生思政教育也應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才可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不僅要求教育人員對理論知識能夠充分掌握,而且要求加強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教育效率。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對學生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觀念展開培養,而茶文化同樣是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助力,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可以明確茶文化的深度內涵,確保更好地發揮茶文化的功能與作用。為此,高等院校應當積極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戶外拓展活動,例如:茶藝表演以及茶道展示等活動類型,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茶文化展開深度了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以及道德觀念,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傳統文化弘揚提供助力。
總而言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與茶文化思想精髓極為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人員可以通過拓寬思政教育內容,豐富思政教育形式、發揮茶文化精髓價值,提升思政教育效率、加強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明確茶文化精髓等方式來開展茶文化思想導入,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