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楊梅,周 歡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9000)
生產效率低、建設周期長、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及管理難度大是我國建筑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基本問題,然而在生態文明的影響下,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能夠引導現代建筑產業通過發展綠色裝配式建筑的方式,解決傳統建筑產業所存在的問題,使我國建筑事業獲得全新的發展方向和渠道。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綠色裝配使建筑發展中,能夠切實推動該建筑模式的快速推廣與發展,能夠提升新型建筑的社會推廣與應用質量。
裝配式建筑主要指在工地裝配預制部件的建筑,根據預制構建的施工方法和應用形式,可分為骨架板材、盒式建筑、板材建筑、砌塊建筑等類型。而綠色裝配式建筑主要指擁有能源節約功能、生態環保功能的建筑,可以在降低建筑施工對環境污染的前提下,縮短建筑建設的時間,降低建筑建設的成本,使建筑更契合社會大眾對我國居住環境的基本需求。在特征和特點上,綠色裝配式建筑的構建種類主要有樓梯、空調板、陽臺、疊合板、內墻板、外墻辦等內容,在工地施工的時間較短,質量管理的效率較高。并且可以切合節能環保的要求,降低噪聲污染、光污染、粉塵污染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此外由于綠色裝配式建筑施工步驟簡單,工期較短,因此能源耗費程度較低,能夠幫助施工企業更好地節省電能、水能等能源。而在綠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過程中,新型建筑的推廣則成為該建筑發展的基本問題,嚴重影響到綠色裝配建筑的發展速度。但在茶文化的影響下。綠色裝配式建筑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和應用。茶文化主要指在飲茶活動中所逐漸形成的文化特征,具體包括茶藝、茶故事、茶學、茶畫、茶書、茶聯、茶精神、茶道等內容,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能夠將古人的道德觀念和思想理念傳遞給人們,使人們獲得精神和思想上的陶冶。而挖掘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能夠凸顯綠色文化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推動綠色裝配式建筑的健康發展。因為天人合一理念是茶文化在千百年間所形成和濃縮的文化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思想,能夠提升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使其更好地接納并推廣綠色裝配式建筑。
綠色裝配式建筑作為全新的建筑范式,無論在運輸、生產、設計環節,還是在竣工驗收、施工安裝等過程中,都缺乏相對統一的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并且建筑參與單位對綠色裝配式建筑的掌握程度和認識程度都相對有限,缺乏較為成熟的操作技能。誠然我國大部分施工企業和開發企業都對綠色裝配式建筑充滿信心和希望,然而大部分參與單位如施工安裝、生產運輸、建筑設計的單位普遍不具備應用、掌握、研究綠色裝配式建筑技術的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依舊存在明顯的差距。而大部分參與單位所掌握的技術能力較低,又將導致綠色裝配式建筑難以形成較高的標準,難免會出現綠色裝配式建筑在產業發展中出現良莠不齊的問題。譬如資金雄厚、研發能力強的企業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而資金、研發能力相對較弱的企業則很難達到相應的建設標準。而如果低標準為要求,又將影響大型綠色裝配企業的高質高效發展。因此如何提升綠色裝配式建筑的標準化程度,則成為我國綠色建筑產業發展的關鍵。
完善的綠色裝配式建筑,需要熟練的施工、可靠的運輸、合理的生產、科學的設計及良好的后期服務。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提升綠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質量和效率。然而在具體的施工建設上,綠色裝配式建筑要求企業擁有高超的研發能力、雄厚的資金儲備條件以及合理的管理機制。但我國能夠達到以上條件或要求的企業相對有限,且普遍集中在大型企業中,其他企業配合能力較低,且配套缺乏。而受我國傳統建筑發展模式的影響,利益驅動理念已經根深蒂固,并且形成較為穩固的利益鏈條,導致企業難以從綠色、環保等角度出發,挖掘和凸顯綠色建筑的應用優勢。此外在產業鏈上,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主要包括運營維護、施工調試、安裝、生產及設計研發等環節,參與企業主要包括安裝單位、運輸單位、生產廠家、設計企業、建設單位、研發單位等部門。但由于產業管理不完善、產業發展不成熟,導致我國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鏈還不夠科學。
現階段,我國建筑企業還難以完全掌握裝配式建筑技術,缺乏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人才隊伍,且管理模式較為滯后,導致綠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進程受到嚴重的影響。而直接影響綠色裝配式建筑發展進程的最根本原因,是參與單位“基地投資額度高”、“預制構件加工費用大”,“銷售成本高”。在此類因素的影響下,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成本、工程成本較高,推廣難度較大,并且相較于傳統建筑結構,裝配式建筑在運輸管理、生產制造、施工安裝、設計研發等層面上的配合難度較高,也增加了該類建筑的工程成本。而工程成本的提高,導致綠色裝配式參與單位的規模和數量受到影響,使建筑的購買群體被局限在特定的富裕基層,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的整體發展。要想切實破解此類問題,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在財政投入、市場引導上做出努力,參與企業應在工程成本上下足功夫。
茶文化是種悠久的文化類型,通過挖掘茶文化,能夠為綠色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然而在實際的產業發展上,我們應結合具體的問題,探究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相較于歐美等國家,我國綠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緩慢、起步較晚,缺乏切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技術結構機制。因此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在大力發展綠色裝配式建筑的過程中,開發并研制出能夠切實我國基本國情的結構機制,主要包括維護結構、設備設施、廚衛構件、主體結構等內容,并逐漸推動綠色裝配產業的標準化、系列化、配套戶的建設。應用、開發、研究符合現代建筑產業要求的結構機制,譬如框架結構、輕鋼結構等,可以提升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質量。而在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我國應結合參與單位實際的建筑技術水平及發展能力,構建出等層次的等級標準,如擁有雄厚資金條件和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應遵循A級標準,而資金和研發能力弱的企業則需要遵循B級標準等。在等級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我國建筑產業、政府部門應結合綠色建筑的相關要求,細化標準內容,譬如模數體系、框架體系及配套體系等。唯有如此,我國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才能在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下,獲得更好、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科學的產業管理模式作為支撐。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裝配式建筑產業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如后期保養、施工安裝、運輸、加工、設計、研發等過程,每個參與單位都需要充分配合與協作起來。其中在資金、技術、管理等層面上擁有優勢的企業,能夠發揮自身的核心作用,使該產業鏈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發展。因此在產業模式優化上,我們應突出大型企業所擁有的主導作用,通過龍頭企業帶領小型企業發展的方式,提升上下游各參與單位的發展質量。然而在產業管理模式上,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廣全過程咨詢、全方位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綠色裝配式建筑項目研究,勘察設計、總體規劃、施工管理、構件生產、項目運維、造價咨詢等內容。以此使產業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讓各參與單位都承擔起綠色發展的責任和義務。
首先,擴張市場規模。我國相關政府部門要想提高綠色裝配式建筑的市場規模,應以茶文化傳播為抓手,借助茶文化傳播,提高國民綠色環保的理念,使其對綠色建筑產生需求,激發市場活力。但在真正的市場普及和推廣的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應在保障性住房、學校、醫院等領域制定優惠政策,使該領域成為綠色裝配式建筑的應用場域,隨后逐步地拓寬市場規模,提高建筑的推廣率。其次降低工程成本。參與單位應在生產階段,制定科學的生產計劃,科學安排、統籌規劃綠色裝配式建筑的生產周期,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預制作業對廠房的占用。隨后加大預制構件模具、模型、機械設備的周轉速度,降低設備分攤和折舊成本。而在運輸環節應合理規劃運輸路線,篩選出性價比較高的供應商,并根據施工周期,明確運輸時間點,優化企業的運輸成本。在安裝環節上,參與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有機械費用與人工費用較高,因此在合理規劃的前提下,應科學應用垂直運輸設備和安裝設備,提高安裝效率,降低各類成本的支出。
在茶文化背景下綠色裝配建筑能夠切實滿足我國綠色發展的基本要求,革新傳統企業的發展模式,提高我國綠色發展的質量和效率。而擴張市場規模,降低工程成本、優化產業模式,加強產業管理、優化標準體系等手段,不僅能夠切實解決綠色裝配建筑所面臨的發展問題,還能提高綠色裝配建筑的產業發展質量,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