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昊
本文主人公
直升機救援演練
第24屆冬奧會將于2022年02月04日在中國舉行,奧運健兒們將在冰雪世界奏響拼搏的旋律。還有一群人,他們也在以自己的專業能力為籌備冬奧會助力,“滑雪醫生”李銳就是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醫療保障團隊的一員。
李銳是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大夫,他具備高超的滑雪技能,負責延慶小海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場醫療保障工作。
2021年2月21日,北京冬奧會測試活動高山滑雪項目比賽在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式開賽,作為醫療保障隊員,李銳鉚足了勁兒,認真對待這次測試活動。
這場測試賽對李銳而言是一次“大練兵”的好機會。在這期間,他和隊員們每天天不亮就從駐地出發,早早到達賽場,在比賽期間始終守候在賽道旁,完整地參與了超級大回轉、速降、大小回轉項目的測試,同時也參與了保障殘疾人運動員的超級大回轉、大小回轉的各項測試。整個過程雖然辛苦,也有隊員受傷,但沒有一個人退縮。
演練過程中,運動員摔倒受傷后,如果傷情較重,李銳會和同事一起將傷員第一時間包扎,固定,用雪橇船轉運到競技結束區運動員醫療站,跟他們溝通,甚至從那里再轉運到延慶的醫院。
從最開始的探討摸索,到后來團隊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醫療救助預案,李銳在不斷提高練習水平的基礎上,更有信心在北京冬奧會的轉播鏡頭前接受全世界的“檢驗”。
高山滑雪中心賽道險峻,醫療救援難度大,傷員轉運困難。國際雪聯要求賽時要有直升機救援和轉運能力,以確保給予運動員最好的醫療保障和最快的轉運條件。3月17日,一場全要素的直升機醫療救援演練實戰打響了。
在這次演練中,李銳被指派作為醫療leader。一名醫療醫生,全程參與救助的過程,從指定模擬“傷員”,到看到直升機帶著“傷員”騰空而起,至今回想起來,李銳都覺得記憶猶新。大家齊心協力成功打造了一條“空中救援通道”。
快速傷檢、明確傷情并給予高級生命支持,請求直升機救援,直升機到達“傷員”附近,將“傷員”放在真空擔架上并固定,用吊籃升空……雖然壓力不小,但一套“行云流水”般全流程的演練獲得了圓滿成功。在這之前,李銳也曾在國際奧委會的官員面前做過一整套直升機救援演練,這給了他和隊員們莫大的信心,也為下一次的演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滑雪場中的李銳
伴隨著演練結束,李銳暫時告別了白雪皚皚的小海坨,投入到日常工作中。由于2021年冬季要沖刺備戰冬奧會,他抓緊每一天為預約好的病人做手術,盡己所能地幫助他們康復。李銳心中放不下這些病人,只有先把他們醫治好了,才能放心去集訓。
日常生活工作中充斥著與小海坨完全不一樣的美景:上班路上盛開的花、醫院院子里搖曳的櫻花樹……但工作之余,李銳卻總能想起腳踏滑雪板在雪道飛馳的景象,看著小海坨的美景從眼前掠過,聽著風聲在耳畔呼嘯。在醫院面對一個個病人,他的眼前也總是浮現出運動員有時受傷的場景。漸漸地,李銳萌生了一個想法:我還能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滑雪運動雖然刺激,但危險系數極高,隨著“三億人上冰雪”目標的提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冬奧會,體驗冰雪,選擇滑雪的市民不僅數量上大量增加,年齡結構上也更加多元。這就對教練群體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資質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對專業的救護知識也要求更高。對于初學者來說,摔跟頭在所難免,但如何掌握正確和安全的方法,保證自身及他人安全,在李銳看來是一門最重要的滑雪必修課。
李銳為雪場工作人員進行醫療救護知識培訓
以前李銳在軍都山滑雪場練習滑雪的時候,就會順便為醫務人員進行救護專業知識培訓,為自己身邊熱愛滑雪的朋友和雪場救護人員普及科學滑雪的要領和專業急救知識。
未來,李銳會繼續向大家傳遞安全第一、科學滑雪的理念,為普及高山滑雪做出一點貢獻。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平臺,把冬奧醫療保障團隊所習得的經驗和掌握的專業救護知識普及給大家,讓初學者和滑雪“發燒友”們都能科學上雪場,合理規避受傷風險。只有首先保證自己的安全,才可以在滑雪中體驗到更大的樂趣,才能真正讓這項運動更持久。
雪季結束到再次封閉訓練的這段時間,對李銳而言是一段寶貴的休整期,他堅持鍛煉,時刻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2021年11月他將要為沖刺備戰冬奧會進行全封閉訓練。對李銳而言,無論是雪場救人還是回歸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