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山區橋北街道富家村種植園作物長勢喜人
“過去,村內道路泥濘不堪,路邊就是垃圾堆,你看現在,環境變好了,老百姓的素質也提高了,再沒人隨便往街上丟垃圾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心情也很好,感覺很幸福!”家住本溪市平山區橋北街道河東村的村民周玉泉笑著說。
近年來,平山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以強基固本的理念創新農村黨建模式,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及黨建工作與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切實發揮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力軍作用,實現基層黨建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互動雙贏。
“黨建+ 頭雁”,配強鄉村振興“領頭羊”。對標鄉村振興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戰略,區委從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選拔村黨組織帶頭人,從村“兩委”換屆選舉結果看,新一屆村“兩委”班子落實了省、市、區委工作要求,全區村“兩委”班子成員年齡學歷全面實現“一降一升”,呈現出結構優化、素質提升、活力增強的新局面。全區11 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一肩挑”,占比100%;選舉產生新一屆村“兩委”成員67 名,平均年齡43 歲,比上屆下降8 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37 名,占55.2%,比上屆提升了17 個百分點;所有村全部配備了35 周歲以下年輕干部和女干部。開展“歸雁行動”,吸引鼓勵有理想、有意愿、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畢業生和退役軍人回村工作,不斷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
“黨建+ 保障”,補齊鄉村振興“最短板”。平山區以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政治路線的高度政治自覺,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確保將鄉村振興短板補齊,讓全體村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和加強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并將“三農”工作納入“三抓三促”目標考核和年度黨建實績考核,作為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明確街道黨工委、有關部門和幫扶單位的職責。充分發揮選派幫扶干部作用,從強化日常管理和保障支持入手,督促選派干部沉在村里扎實干。持續加強農村黨的建設,運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建+ 生態”,打好鄉村振興“綠色牌”。步入平山區橋北街道河東村,一座座農舍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伸向村組院落,整個村莊既有農家的鄉土韻味,又兼具民俗文化和時尚風格。2018年以來,河東村先后投資800 余萬元,打造美麗鄉村。新建村內循環主干路15 余公里、支路入戶路近5000 米,到戶路實現了“戶戶通”,修繕護河堤岸800 余延長米,安裝路燈30 盞,有線電視、網絡寬帶、自來水均已入戶;村中建有文化活動廣場兩處共1800 余平方米。臺溝村“兩委”班子積極組織村里的黨員骨干、入黨積極分子清理河道3000 余米,清理河底的陳年白色垃圾460 噸,極大改善了村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