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山間多蒼翠,遍地松香沁心扉。”9 月的遼東山區濃蔭蔽日,清泉奔流。在本溪市南芬區思山嶺街道解放村,村民們一邊享受著“天然空調”帶來的清涼,一邊感受著鄉村旅游帶來的“火熱”。
南芬區地處長白山系千山山脈東延部分,山勢起伏,林茂水豐,森林覆蓋率達76.87%。近年來,南芬區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將原有的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打造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徹底帶“火”了鄉村旅游。2020 年,解放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甬子峪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財神廟村、楊木溝村、太平山村和永安村入選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黨建進景區,將“標準”植入鄉村旅游。南芬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因村施策,打造升級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線路。解放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徐慶波認為,“發展鄉村旅游,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先把黨建抓起來”。解放村大力實施“黨建領航、鄉村振興”旅游工程,積極貫徹落實“黨建進景區”工作要求,嚴格按照“五有標準”建設本溪大峽谷冒險公園旅游景區,即有全面的組織覆蓋、有特色的黨員服務、有統一的紅色標識、有創意的活動載體、有暖心的基礎保障。解放村現有黨員62 名,根據其自身的年齡、崗位、特長等實際情況,輪流服務在旅游咨詢服務、景區秩序維護、應急救援處置、突發事件應對等黨員先鋒崗位,全天候為過往游客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的優質服務。

南芬區思山嶺街道南溝村大冰溝森林公園景色宜人
扶好小農戶,將“產品”植入鄉村旅游。“這游客們絡繹不絕的,咱楊木溝村的山野菜每天都供不應求呢。明年我得買個大容量的冰柜了,多存點山貨。”在南芬區的23個村里,像于大姐這樣擺攤賣山野菜、土特產的村民還有很多,村民們乘著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東風,日子越過越好。為了讓全村的老百姓都能增收致富,各村“兩委”還扶持村民開辦農家樂,修建大棚引進靈芝種植項目,聘請農業專家指導農戶種植刺五加、抗旱櫻桃、錦繡海棠等新型農村經濟作物,鼓勵小農戶在家庭種養基礎上通過發展特色手工藝品、采摘山貨等方式,實現家庭生產的多業經營、綜合創收。近兩年,村民們靠賣藥材、山野菜、玉米、禽蛋等土特產,每戶年均增收2 萬余元。
打好特色牌,將“文化”植入鄉村旅游。“以旅游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這是南芬區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方向。2016 年年初,甬子峪村成功地向省民委申請到了滿族特色村寨建設項目,爭取到省、市民委共計1000 多萬元資金支持,先后開發建設了全長28 公里的登山健身步道、荷花灣休閑公園、葦連山(海拔1028 米)百花谷、農耕文化休閑廣場以及180 平方米的滿鄉民俗文化展示館,讓游客在體驗新農村田園生活的同時,充分感受獨特的滿族人文文化。如今,風光旖旎的甬子峪滿族特色村寨,打響了鄉村旅游的文化品牌,托起了全村百姓的“金飯碗”,成為省內外大批游客的“新晉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