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虹
生活在沈陽市大東區東站街道藍山社區的群眾感到幸福又踏實,因為大家的訴求在哪里,藍山社區的黨組織就在哪里。多年來,藍山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協商、群智共建”的工作思路,開拓了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的新路徑,實現了服務一方群眾的長遠目標。社區黨委先后榮獲“沈陽市文明窗口”“沈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編織服務愛心網。社區黨委以“1+14”模式開展群眾需要幫助的項目認領活動。“1”是社區黨委,“14”是“樹醫生”、水管家、愛心助老、文藝宣演等14 個由群眾協商選出的需要志愿者幫助的事項。社區退休和在職黨員、駐社區企業黨組織、職能單位黨組織及黨員等隨時為群眾解決問題。
社區黨委還成立了五色花學雷鋒志愿服務聯盟,沈陽雅頓朗逸酒店、海曼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近30家駐街企業成為會員,每逢佳節,大家會為社區重病居民家庭、殘疾居民家庭等獻愛心,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給這些家庭送去溫暖。

藍山社區駐街企業與“熱心大媽幫問團”在社區組織幸福餃子宴活動
商量出的溫馨角。有事好商量,在藍山社區是一種文化。社區成立了“評理說事點”,方便群眾在法律的框架內表達自己的訴求,通過協商議事,維護自身利益。社區黨委也通過“評理說事點”議事平臺,開展“一事一議”的現場協商工作。時間久了,“評理說事點”逐漸成為群眾和諧相處的溫馨角。今年,一個老舊小區被列入改造工程,個別居民對燃氣管道改造有看法,在小區里引發鄰里矛盾。社區黨委通過“評理說事點”向大家介紹了工程設計、審批流程,并展示了相關文件,鼓勵居民發表各自看法。通過現場協商,曾經的反對者轉變了認知,改造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用實踐活動提升凝聚力。“熱心大媽幫問團”是社區黨委的又一支志愿者隊伍,協助社區黨委宣傳黨的政策,在社區講堂上指導居民練習太極拳、舞蹈,主動在社區義務修繕花壇、健身器材、休息椅等公共設施。這些實踐活動在無形中提升了黨群間的凝聚力。此外,每年社區黨員帶領群眾開展公益活動都達百余次,比如:清明節舉辦“倡導感恩理念,推行文明緬懷”活動,端午節與居民們一起做香囊,春節舉辦聯歡會等。居民在參與中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增進了友誼,以小鄰和睦促大鄰和諧。
“AI 智能”助力精準服務。為了解決藍山小區群眾反映強烈的車輛亂停放、外來人員亂貼小招貼問題。社區引入了“AI 智能”技術,以人臉識別代替人工登記,全面實現無接觸入門管理。這一服務不僅讓群眾、網格員受益,還為推進社會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謀百姓需,鑄社區魂。藍山社區黨委將不斷完善社區服務,以黨建促社建,以社建固黨建,創建居民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