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大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6次考察東北,3年內兩次考察黑龍江,親自為龍江振興發展把脈問診、指路定向。在農業發展方面,更是給出了“壓艙石”“大熊貓”“排頭兵”三大關鍵詞,指明了龍江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黑龍江省作為中國糧食第一大省,“十三五”時期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穩居全國第一,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地位更加凸顯,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更好地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在“十四五”規劃中,黑龍江省把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核心區作為重點任務以保障糧食產量安全?!笆奈濉睍r期,黑龍江省力爭耕地保有量穩定在2.39億畝以上,筑牢糧食安全之基。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2.15億畝以上,穩居全國第一位。永久基本農田穩定在1.68億畝以上,占全國10.8%。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800億公斤,增強保安全能力。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50億公斤以上,居國家絕對領先地位。建成“人”字形布局、綿延千公里,全國糧食安全產業帶中面積最大、品種最全、產糧最多、品質最優的核心區。
同時,開展“中國糧食,中國飯碗”質量提升行動以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一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種植結構優化工程,完善農業生產標準體系,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區和綠色發展先行區,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建設中華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在2020年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分別達到7661.5萬畝和852.2萬畝的基礎上,到2025年,綠色及有機食品種植面積突破1億畝,其中,有機食品種植面積突破1000萬畝。二是構建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實施“兩牛一豬一禽”工程,推進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建設國家級高品質乳制品、肉制品加工基地。大力推進奶業振興,加快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肉畜禽養殖規?;戎剡_到75%以上。壯大生態漁業規模。三是打造高品質食品品牌。實施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工程。到2025年,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數量達到160個、全國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80個、全國知名企業品牌160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以生動形象的比喻,精準抓住了中國人端牢中國碗、中國碗里主要裝中國糧的基礎和關鍵,深刻揭示了加強耕地尤其是黑土地保護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為新形勢下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為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在“十四五”時期,黑龍江省規劃了6項舉措:一是擴大黑土地保護面積。落實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堅持生態優先、用養結合,對黑土地實行戰略性保護,擴大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保護面積達到1億畝,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用好養好黑土地。二是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保護區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個等級(別),坡耕區和風沙干旱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05個百分點,平原旱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1個百分點,水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15個百分點。三是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加大耕地輪作休耕力度,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穩步擴大玉米秸稈翻埋、碎混還田及覆蓋免耕,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四是推進農業“三減”。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坡耕地保護和侵蝕溝及小流域治理,提升耕地質量。五是探索“田長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探索實施“田長制”,建立加強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實現黑土地永續利用。六是加速黑土地保護利用研究。建設國家級黑土地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黑土地保護利用研究院,成立黑土地保護專家組。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明確提出“黑龍江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黑龍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水利化、產業化、規?;剑囗椫笜祟I跑全國,努力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在“十四五”規劃中,黑龍江省提出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高質量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農業生產規?;?、機械化、智慧化水平全國領先,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并采取以下8個方面舉措來保證。
一是提升農田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在2020年高標準農田累計建設達到8116.5萬畝的基礎上,新建及改造4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總規模達到1.22億畝。耕地質量提高一個等級,實現集中連片、溝渠連通,基本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改造4000萬畝。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穩步提高單產水平。實施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工程,新增和改善水田有效灌溉面積30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以上。實施設施農業提升工程,累計達到100萬畝以上。
二是實施全程機械化行動。2020年,黑龍江省農機總動力穩定在6200萬千瓦,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基本建立,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取得明顯進展。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7%以上,100馬力以上拖拉機保有量達到4.3萬臺。到202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穩定在6600萬千瓦左右,農機具配置結構更加合理,農機作業條件顯著改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農業機械化進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時期。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穩定在98%以上,100馬力以上拖拉機保有量達到5萬臺。大型農機裝備和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
三是實施科技強農戰略。2020年,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8.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和農產品優質化率均達到100%。“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研發平臺體系、園區建設體系和農技推廣體系,到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
四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種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命線”,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薄笆濉币詠?,黑龍江共審定推廣主要農作物品種906個,大豆、水稻、小麥全部為自主選育品種,主要農作物自育品種種植占比87%?!笆奈濉睍r期,黑龍江省要大力實施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工程、農業種質資源創新工程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工程,到2025年,主要糧食作物自育品種推廣面積達92%以上。
五是加快智慧農業建設。全面實施數字農業發展戰略,加快構建農業生產數據采集體系,建設一批智慧農牧業特色示范區。建立農業災害等風險數字化預警監測平臺,建設農業應急指揮數字化體系。提高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發展高精度農機作業導航監測、植保無人機航化作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六是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全產業鏈發展,將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打造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重大項目建設,支持益海嘉里(富裕)建成世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推動農村流通產業創新跨業融合發展,建成覆蓋全省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建設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和農服平臺,加快發展統防統治、烘干倉儲、農資供應、測土配肥、飼料配送等新型服務業態,大力推行“訂單式”“全程式”服務,構建覆蓋農業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七是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工程。在2020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萬個的基礎上,培育省市縣三級示范家庭農場2萬個,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50個,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000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00家。在2020年土地規模經營面積1.3億畝的基礎上,2025年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9億畝。農業生產全程托管面積6000萬畝。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完善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八是打造北大荒現代農業航母。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實現高標準農田、農機智能化、綠色生產、標準化生產、數字農服管控、投入品專業化統營“六個覆蓋”,推動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農藥替代傳統農藥、保護性耕作替代傳統翻耕、無人化替代機械化、規?;裉锾娲话慊裉铩傲鶄€替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50億公斤以上。重點培育500億級大企業2家、300億級大企業1家、百億級大企業3家,上市大企業3~5家。實施農產品加工轉化示范工程、糧食流通體系建設工程和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實現“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墾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大農業全國標桿。把北大荒打造成中國現代化新型糧農糧商糧企綜合體,建成世界一流現代農業產業集團,進入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