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 虹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強大的號召力和科學的理論體系引領著時代的潮流。面對新世紀、新形勢下的新要求,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需要結合不同歷史條件對時代之問作出解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年,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的一百年。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引領下不斷克服艱難險阻,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中走向勝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實踐中開拓創新,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理論、新思想。百年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始終圍繞“中國向何處去”這一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探索中,不斷走向完善和成熟。
中國共產黨受命于中國人民飽受戰亂、災難深重之際,奉命于中國先進分子苦苦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之時,堅定地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大旗,勇敢地承擔起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艱巨使命。1938 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新階段。在這一重大理論成果的指導下,我們黨逐漸解決了“左”右傾主義、教條主義、機會主義等錯誤思想,正式確立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方針,并將其應用于實踐,在探索中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嚴峻的考驗。我們黨正確認識當時的局勢,繼續堅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工作方法,確立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思想方針。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逐漸確立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方針,開啟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發展模式,逐漸擺脫了“蘇聯模式”的困擾,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國民經濟恢復后僅用了4 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重新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并明確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重新確立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發展方向。作為新一屆的領導集體,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充分討論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工作方法后,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政治主張。由此,我國逐步形成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化,開創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在奮斗與探索中形成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中所蘊含的基本內涵和科學方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再一次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證明我們走馬克思主義道路是對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正確的。
歷史的必然性終將世界帶領到一個新的階段。面對和平與發展的全球化浪潮,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又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總的來說,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依然呈現良好的態勢,各個學派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在新的環境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仍面臨著不少問題。
首先,全球化的國際格局發展對馬克思主義提出了新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從誕生到今天已經走過了170 多年,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今世界的局勢已經和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所處的時代不盡相同,當今世界已經由兩極對抗變為多極并存,世界的主題也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學說,是一個具有體系的思維理論,這個理論必須站在時代的前沿,用理論引領時代的發展。如今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甚至全球性的發展都對馬克思主義提出了新的問題,馬克思主義需要不斷解答時代之問。
其次,多元化的社會思潮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帶來新的挑戰。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國家長治久安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作。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依然嚴峻。一方面,一些西方敵對勢力借助自身的經濟和科技優勢,通過電影、文學作品等媒介,加緊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輸出,極力宣揚西方的價值理念和話語體系,并蓄意歪曲和抹黑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及文化的認同,削弱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另一方面,部分黨員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學習,沒有敏銳識別并嚴厲抵制各種唯心主義觀點和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論。
最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發展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列寧就曾深入地研究了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哲學意義,陸續寫出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哲學筆記》《論戰斗唯物主義的意義》等著作,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1 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對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術、生命科學、能源環境、海洋生物等領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新一輪的發展,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但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改變著人們的精神文化指向。人既是科學技術的創造者,也是科學技術的受益者,人作為主體性的存在物,利用科學技術改變世界的同時,其主體自身也在被科學技術所改變。同時,這樣的變化又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對于科學問題的哲學性回答是哲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要想實現自我的完善和發展需要對當前現實世界的發展進行分析和概括,從而繼續發揮其理論的引領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所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乃至所有中國人必須肩負的一項崇高而光榮的使命。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各種新環境、新局面、新形勢,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的鮮明旗幟與根本指導思想,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
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基礎。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總結了一條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自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那一天起,共產黨人就將馬克思主義深深地刻入骨髓之中,印在旗幟之上。對這一基本原則的持續堅持,貫穿了我們黨的革命、建設與改革,這一過程中,我們積累了無數的寶貴經驗,一次又一次地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面對新時代的新問題,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導向,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繼續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適用于新時代的深刻內容,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內容結合到國家的治國理政、大事小情之中,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真正做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其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支撐。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時空的影響力與經久不衰的凝聚力,在于這一理論根據時代的發展、實踐的要求不斷擴展自己的內涵,同時也不斷吸取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中的養分豐富自己的底蘊。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必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相結合。一方面,要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精髓;另一方面,要增強文化自信,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具體形式需要根據新時代的具體特征而進行創新,使其永葆青春活力,不斷提高民族自信心,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再次,要堅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行動指南。學懂是前提,弄通是關鍵,做實才是根本。“學懂”,就要做到學深、學透,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心領神會。既要做到原原本本地學,在原著原文原理中,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的科學內容,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砥礪品格。“弄通”,要梳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內在邏輯,深刻領會真理的魅力,真正實現融會貫通。“做實”,要做到學以致用、知行統一。要結合黨的基本理論和新的歷史特點來深化拓展,結合重大現實問題和自身工作實際來具體運用,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學習中時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立身做人之綱、成長進步之本。
最后,要堅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要求。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第一,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導地位。第二,要強化使命意識,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學術體系的水平與質量影響著話語體系的屬性與力度,要加快學術體系的建設,需要提高思想、理念、知識、觀念的科學性,以及善于研發適應范圍更廣的研究方法。第三,要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組織領導,始終保證其一切活動在黨的領導之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用“兩個維護”作為試金石,檢驗工作、科研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過去我們奮勇擔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今后我們還需斗志昂揚,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經驗,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