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 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走自己的路,是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我們需要透過黨的百年奮斗史,站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刻領會其中要義。
曾經走在人類文明前列的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開始,在腐朽的清王朝統治下日漸衰落、飽受帝國主義欺辱。擺脫被奴役狀態,實現民族復興成為貫穿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史的主線。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無數仁人志士進行苦苦追尋、不懈奮斗,探尋救亡圖存、實現振興的道路都以失敗告終。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上了正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專政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
中國共產黨成立早期,我們簡單地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蘇聯經驗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照搬馬克思主義的書本、照抄蘇聯的經驗,我們的革命就會自然成功,致使革命事業一再遭受挫折。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汲取失敗的教訓,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就是“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而絕不是現成答案。正是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從此,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直至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由于沒有經驗,我們一開始也曾犯過照抄照搬蘇聯做法的錯誤。后來,我們在汲取教訓的過程中,又過多地依托經典作家關于社會主義的設想,想搞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結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沒有隨我們所愿。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判斷社會主義制度好壞不是靠經典表述,也不是靠邏輯推論,更不是把它建立在未來的設想上。鄧小平同志面對現實進行反思:“什么叫社會主義?它比資本主義好在哪里?每個人平均六百幾十斤糧食,好多人飯都不夠吃,28年只搞了2300萬噸鋼,能叫社會主義優越性嗎”“怎樣才能體現列寧講的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什么叫優越性?不勞動、不讀書叫優越性嗎?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優越性嗎?如果這叫社會主義優越性,這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也可以不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能讓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它的優越性,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體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自此,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啟通過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步伐。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促進中國大發展、大繁榮的正確道路。在短短的40 多年里,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20 年突破百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約17%左右,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保持社會的高度穩定。我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全面改革開放中始終保持政策的長期穩定;我們科學制定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一個一個穩步推進;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穩步前行;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惠民政策促進民心安定;我們把群眾的安危放在社會建設的重要位置,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度。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它是經過幾代共產黨人接續探索、創立、發展和完善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戰勝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它向世人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更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啟示,提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命題,實現了工作重心轉移,確立了改革開放國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把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上日程。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人民群眾過上了小康生活。
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堅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人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進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不容易,堅定不移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更不容易。歷史總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發展前進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問題,舊有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必然出現。盡管改革開放40 多年里,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新時代我們還會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這時候,能否在我們已經成功開辟并不斷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走下去,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一方面,對內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的問題多樣,利益錯綜復雜、矛盾更加劇烈。另一方面,對外開放進入瓶頸期,原有開放格局發生變化,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國內外敵對勢力懷疑、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公然否定我們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進而全面否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實踐,目標就是阻止我們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新的征程上,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