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張慶銀 牛瑞生 王丹丹 師建華 齊連芬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地為石家莊現代農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開展了石家莊市設施蔬菜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現狀調研。通過調研和分析,切實了解石家莊市現代蔬菜發展實際,以及有關企業、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和農民的技術需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石家莊市現代農業發展提出發展思路和解決方案。
1.1 設施蔬菜秸稈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現狀。藁城區建立了“資源——農產品——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的蔬菜清潔循環發展模式,在項目區建有1 座蔬菜廢棄物集中處理廠,在規模化蔬菜園區配建了堆肥池,不定期進行集中堆肥處理,變廢為寶,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晉州市叢青果蔬種植有限公司是供港蔬菜生產基地,主要生產供港葉菜,同時也為北國超市提供凈菜產品。加工凈菜的廢棄物作為雞豬的生鮮飼料,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在調研中發現,大多數園區或農戶將蔬菜秸稈作廢棄處理,造成了當地的環境污染。
1.2 設施蔬菜簡易有機基質栽培技術的應用現狀。調查樣品中,只有一個樣品采用了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欒城區河北天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采用“蚯蚓糞+發酵雞糞+兔糞+草炭+蛭石”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生產茄果類蔬菜,應用效果很好。
1.3 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現狀。在調研中發現,防蟲網、粘蟲板、熊蜂授粉、生物農藥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得到了普遍推廣,特別是規模較大的蔬菜標準園或基地在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方面做的較好。個別農戶由于年齡、地域等原因,對新技術缺乏了解。
1.4 設施蔬菜產品采后處理技術的應用現狀。靈壽縣木佛莊園利用果蔬殘次品制作酵素,較大地提高了蔬菜生產的效益。河北永創協園區對蔬菜產品進行了分級,優級品經包裝進入超市,一級產品進入批發市場,提高了銷售收入。河北澤潤農業有限公司的蔬菜產品經過整理、清洗、分級和冷藏等采后處理為飯店提供半成品。這種中央廚房模式,提高了有機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降低了物流成本,值得推廣。在調研中發現,多數園區的產品沒有采后處理,產品銷售價格較低。
1.5 設施蔬菜工廠化基質穴盤育苗技術的應用現狀。采用工廠化基質穴盤育苗技術培育的秧苗最大的優點就是生長健壯、整齊,移栽不傷根,定植后緩苗快、成活率高,深受廣大農戶歡迎。高邑鄗豐蔬菜專業合作社專業從事茄果類蔬菜工廠化基質穴盤育苗,年生產銷售秧苗1 200 萬株,除滿足本地需求外,還遠銷河南、遼寧等地。除鄗豐外,高邑縣扶持建設了文廣、永青、天潤三個年育苗500 萬株以上的育苗場,全縣共育瓜菜秧苗3 600 萬株/年。
2.1 一線農業科技服務人員不足。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農村基層和田間地頭缺乏“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技術人才。目前在園區駐地一線從事農技服務的人員主要由山東濰坊地區的菜農和本地區的菜農組成。他們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缺乏現代農業技術知識,生產技術主要靠言傳身教,選擇品種基本靠經驗,導致生產技術落后,農業效益得不到提升,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近年來,政府開展的職業新農民培訓,由于時間短,課程面廣,針對性不足,效果尚未顯現。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基層農技服務機構由于資金、人力等制約,很難開展有效技術服務;針對農業的適用性新技術、新品種開發力度不夠,推廣力度不大。
2.2 日光溫室設施及設備落后。目前,石家莊市域內絕大部分園區的設施以“壽光五代日光溫室”為主,該類型溫室保溫蓄熱功能較好,但占地面積較大,單位面積經濟效益較差。高邑縣和行唐縣的一些農戶日光溫室中的滴灌設備閑置多年,原因是農戶認為滴灌的澆水量不能滿足果菜的生長需求。實際上,滴灌的灌溉量完全能夠滿足所有蔬菜的需水量,且具有節水、節肥、省工、降低室內空氣濕度的優點。
2.3 輕簡化栽培技術研發不足。與糧食生產相比,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量大,且技術要求也比較高,特別是瓜果類蔬菜的整枝打杈用工較多。由于用工成本越來越高,蔬菜生產的效益相對地越來越低。在新形勢下,生產上對省工的新品種和新技術的需求非常迫切,引進省時、省力、高產、高效、適合溫室蔬菜生產的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研究和發展溫室蔬菜輕簡化栽培技術,成為大勢所趨。
2.4 農資服務體系有待完善提高。農資銷售缺乏有效監管,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農資市場的商品優劣不齊,農戶選擇有困難,經常發生因選用肥料和品種不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農資企業以產品營銷為主要目的技術培訓雖然針對性強,但缺乏農戶的信任,推廣效果較差。
2.5 規模園區生產經營困難。在此次調研的園區中,多數園區經營困難甚至閑置,只有少數園區經營正常。比如,平山縣敬業集團有機農場是敬業集團自建的蔬菜生產基地,產品只供應本集團職工食堂、中學食堂及本廠職工家庭廚房。生產采用有機生產技術,產品定向銷售,農場職工實行企業化管理,農場技術人員是具有本科農學專業背景的本廠職工,并不定期參加技術培訓和外出參觀學習,農場經營總體較好。元氏縣河北富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有使用面積200 余畝生物日光溫室和10 余畝冷棚的蔬菜生產園區,專一生產韭菜,實現了周年生產和周年供應。晉州市叢青果蔬種植有限公司是供港蔬菜生產基地,主要生產供港葉菜,采用訂單式生產,園區經營正常。
2.6 蔬菜產業化程度有待深化。調研中發現,石家莊市的蔬菜產業結構檔次較低,蔬菜產品深加工能力較弱,蔬菜產業鏈各環節缺乏聯動,附加值不高。近年來,由于蔬菜產品上市集中,導致蔬菜產品“賣難”的現象時有發生。蔬菜的生產是有季節性和地區性的,將旺季過剩的新鮮蔬菜進行適當加工,有利于調節蔬菜生產的淡旺季和不同地區蔬菜市場的需求。
3.1 出臺惠農政策,創新服務模式。建議有關部門出臺惠農政策,依托農業科研所、院校人才資源,采取委培、代訓等方式,發揮科技示范基地和園區的示范作用,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能的培訓,加快培育現代農業技術人才;創新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和鼓勵農業院校和科研部門的專業人才到生產一線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學習“科技小院”和“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技術推廣模式;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現代農業發展高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3.2 推廣新型設施,提高經濟效益。建議推廣節約土地的新型日光溫室、冷棚和簡易半冬暖型溫室。河北農業大學李青云領銜的課題組創新提出了適宜河北當地氣候條件的“農大Ⅲ-8 型高標準日光溫室”。“農大Ⅲ-8 型高標準日光溫室”在采光、保溫、抗澇等方面的性能比較優越,能夠滿足各種喜溫作物的深冬生產。簡易半冬暖型溫室,坐北朝南,結構為北直南弓,后墻采用保溫板或土塊,弓面均采用保溫被。冷棚屬于膜殼結構,比起暖棚,它造價低,強度好,空間大,土地利用率高。
3.3 引進簡易栽培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議推廣有機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人工智能控制等簡化栽培技術,研究和開發省工的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設備,實現設施蔬菜設備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3.4 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引導農戶采購優質農資。建議政府質檢部門加強農資市場的管理,同時依托農業有關部門每年定期向農戶推薦優質農資產品和品牌,引導農民選擇和購買優質農資。
3.5 強化政策措施,防范農業風險。規模化園區建設重點防范農產品“賣難”和同質競爭問題。一是做好市場預測分析,提出具體應對之策,確保農產品的銷售實現優質優價。二是建好電商銷售服務網絡,實時發布農產品生產標準、過程、質量及追溯體系,全方位進行展示,吸引全國客戶購買。三是以市場為導向,統籌規劃農業產業和農產品發展,防止同質同品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農民受損。四是鼓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推廣“中央廚房”模式,促進農產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打造標準化程度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強的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