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和田 劉靈娣 賀獻林 江軍霞 鄭 鋒
(1 涉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涉縣 056400;2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太行山區連翹資源豐富,利用價值高,其果實是中藥材,葉可以做茶,不僅是太行山區經濟樹種,同時也是城市、公園及荒山綠化美化的景觀樹種。近幾年來,隨著連翹藥材的市場需求加大,價格逐年攀升,人工栽培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常規栽植連翹需要3~5 年掛果,6~8 年進入盛果期[1,2]。對此,筆者經過5 年試驗與研究,總結了連翹矮化密植栽培技術。
1.1 途徑。通過增加畝株數,降低單株目標產量,使植株快速達到目標樹冠要求,實現早掛果、早豐產,達到顯著提高群體產量和效益的目標。
1.2 優點
1.2.1 收益早,單產高。一般3~4 年即可進入豐產期,比常規栽培豐產期提前3~4 年,結果早、豐產早、見效快。
1.2.2 品質好,價格優。矮密栽培的連翹園,單株結果少,養分足,光合產物積累多,果實個大,百果重達到180 g 以上,整齊度高,商品性好,市場價格高。
1.2.3 周期短,更新快。連翹矮密栽培,以灌木樹形管理,樹體小,更新快,生產周期短,樹體始終處于壯枝生產,抗性強。
1.2.4 集約化,易管理。矮密栽培樹體矮小,方便了果園修剪、噴藥、采收等作業;同時,采用寬行密植,便于農機耕作和機械化采收,減少了用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是果樹集約化栽培的最佳選擇[3]。
2.1 園地選擇。連翹適合山區生長,具有喜溫、喜光、耐寒、耐旱、耐澇、耐瘠薄等特性,對土壤和氣候要求不嚴格。但是,連翹建園栽培是以高產、優質、高效為目標,因此,山區建園要選擇在海拔高度400~1 500 m 的區域,坡度在15°以下的陽坡。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土層深度1 m 以上,pH 值范圍為7.9~8.4。
2.2 選取均勻壯苗。連翹矮密栽培的關鍵是選擇整齊一致的種苗,從而形成均勻、健壯的樹體,避免形成大小不一的樹體,出現以大欺小現象,影響產量。壯苗的標準為:2~3 年生苗,地徑1 cm 左右,株高1 m以上,主干直立、健壯,根系完整、發達。
2.3 栽植密度。行距2 m,株距0.7 m,每667 m2栽植470 株。行向以南北行為佳,山區地塊不規則,可以根據地塊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
2.4 品種搭配。連翹分長柱花和短柱花2 種類型,單個類型結實率低,必須交錯栽培才能提高結實率[4]。一般要求長柱花型植株∶短柱花型植株為1∶1 或1∶2??刹捎眯行邢嚅g栽植法或株株相間栽植法種植。
2.4.1 行行相間栽植法。按首行栽上同一類花型植株,次行栽上另一類花型植株,以此類推,保持同行同類花型,相鄰行異類花型的方式種植。
2.4.2 株株相間栽植法。首行以不同花型植株相間栽植,次行也是不同花型植株相間栽植,且與首行相對應的植株為不同花型,以此類推,保持每個植株與周圍所有植株相異的方式種植。
2.5 栽植時間。連翹一年四季都可以栽植,以秋季10~11 月為佳,此時連翹植株處于休眠期。
2.6 栽植方法。挖穴栽植,穴徑和穴深各50 cm,先將表土填入坑內達1/3 穴時,再施入適量廄肥(每穴5~10 kg),與底土攪拌混勻。每穴栽苗1 株,分層填土踩實,使根系舒展。栽后澆水,水滲透后蓋土,以利保墑。
3.1 修剪整形
3.1.1 修剪季節。連翹營養生長旺盛,枝條抽生快,易形成徒長,因此,要不斷修剪,重點抓好夏季和冬季修剪。夏剪時間一般在5~7 月,主要是短截,限制徒長;冬剪一般在秋季落葉之后至次年發芽之前進行,即11 月至次年2 月,主要是疏枝、整形。
3.1.2 整形修剪方法。連翹修剪的樹形很多,有圓頭形、自然開心形和灌叢形,對于矮化密植栽培,選擇灌叢形較好。于定植的第2 年早春,在植株離地面20 cm 處,剪去植株上部,促使側芽萌發,快速生出4~6 條新枝,從中選擇3~4 條不同方向的壯枝培養為叢生主干。當主干長至1 m 高時打頂,促其主干上生出10~20 條側枝,基本形成結果樹體。這些側枝將是來年掛果的主力軍,夏季輕剪,以短截為主,側枝留25 cm 短截;冬季重剪,將枯枝、重疊枝、交叉枝、細弱枝、徒長枝、病蟲枝剪除。
3.2 施肥。在冬季按照幼樹每株1~2 kg,成年植株2~3 kg 的標準,結合松土、除草施入腐熟廄肥或土雜肥。6 月上旬,增施氮、磷、鉀復混肥20 kg。
3.3 病蟲草害防治。太行山區生物多樣性分布和氣候特色,使連翹病蟲害發生并不嚴重,為害比較嚴重的蟲害主要是鉆心蟲,草害為菟絲子。防控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重點做好冬季清園,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及雜草,有條件的可以深翻1遍,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又有助于殺滅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和害蟲。
3.3.1 鉆心蟲。多發生在7~9 月,以幼蟲鉆入莖稈木質部髓心為害,嚴重時受害枝不能開花結果,甚至整枝枯死。防治措施:可將受害枝剪除,帶出田間集中銷毀。
3.3.2 菟絲子。主要寄生在連翹的莖上危害。以種子在土中或混于寄主植物種子中越冬。次年5~6 月種子萌發,莖蔓纏繞寄主植物的莖,生出吸器吸附、固定并伸入植物莖葉的細胞內吸取營養,造成寄主植物生長衰弱、枯死,外觀呈亂麻狀。8 月中旬開花,秋季種子成熟后落入土中越冬。防治措施:菟絲子種子萌發前中耕除草,將種子深埋在5 cm 以下的土壤中,使其難以萌芽出土;個別發生時,及時人工剪除或拔除,集中銷毀。另外,清理園區周邊環境,防止外來菟絲子入侵。
4.1 青翹采收及加工。7 月下旬~9 月中旬,采摘未成熟的青綠果實。將采收的青綠色果實用沸水煮片刻或用蒸籠蒸15 min,取出曬干或低溫烘干即可。
4.2 老翹采收。10 月上旬,果皮變黃褐色、果實裂開時摘下。將采收的黃棕色果實曬干,篩去種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