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海濤 康玉潔 荊志強
(平度市農業農村局 山東 平度 266700)
在山東玉米是僅次于小麥的第二大作物,2019 年種植面積達到3 846.47 千hm2,占到全國總面積的9.32%,僅次于黑龍江省和吉林省,在全國排名第3;玉米單產為6 594.5 kg/hm2,全國排名第11;年產量達到2 536.53萬t,占到全國總產量的9.73%,全國排名第4。從歷年發展趨勢看,玉米種植面積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到2016年面積達到近10 年最高值,為4 059.33 千hm2,受供給側結構改革影響,近3 年種植面積有所下降。
2.1 單位總成本。單位總成本呈持續增長態勢,近兩年有所下降。2010 年玉米單位成本為450.59 元/畝,到2016 年時達到802.39 元/畝,增長了351.8 元,年均增速達10.09%,2017 年和2018 年有所下降,到2018 年時,成本為795.52 元/畝,比2016 年略有下降。從單項成本看,投入費用從高到低依次是人工成本>化肥費>租賃作業費>種子費>農藥費>農家肥費>間接費用(固定資產折舊、保險費、銷售費等)>工具材料費>修理維護費>燃料動力費,2018 年每畝分別達到387.24 元、151.48 元、150.89 元、50.02 元、23.09 元、16.86 元、10.3 元、2.93 元、1.99 元、0.72 元,分別占總成本的48.68%、19.04%、18.97%、6.29%、2.90%、2.12%、1.29%、0.37%、0.25%、0.09%。可見,人工成本、化肥費和租賃作業費是玉米生產中的三大項投入。從人工成本看,雖然全省玉米用工量在下降,由2010 年的5.97 個/畝下降到2018 年的4.56 個/畝,但受人工價格上漲影響,用工成本由2010 年的187.14 元/畝增加到2018 年的385.57 元/畝,增長了106.03%;化肥作為產量增加的必要投入,從每畝投入總量看,近10年沒有太大增長,2010 年和2018 年化肥折純用量分別為25.18 kg/畝和25.61 kg/畝,但化肥投入金額由2010年的124.62 元/畝增加到2018 年的151.48 元/畝;隨著機械作業程度和全產業鏈的發展,租賃作業費也呈現大幅度提升,由2010 年的70.11 元/畝增加到2018 年的150.89 元/畝,增長了115.22%。
2.2 產值和經濟效益。玉米總產值由2010 年的879.17 元/畝增長到2014 年1 221.56 元/畝,增加了342.39 元/畝,但受玉米價格影響,其中,2011 年每50 kg 玉米價格為111.17 元,但到2018 年下降為88.84 元,導致2015~2018 年單位產值有所下降;在經濟效益方面,近10 年,2011 年玉米單位凈利潤最高為391.33 元/畝,此時正值玉米單位價格最高期,隨著玉米價格下跌和單位成本的上漲,2015~2018 年單位凈利潤為負值,其中2016 年達到-135.49 元/畝,形勢不容樂觀。
3.1 提高玉米機械化精準程度,降低成本投入。目前來看,玉米機械化程度較高,但在關鍵環節,如玉米植保機械等仍然存在短板,可通過農機合作組織、植保托管、組建聯合體等方式,提高機械化程度,降低成本和勞動力投入。
3.2 大力實施玉米測土配方技術,精準施肥。目前玉米生產存在大量的過度施肥,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無效利用。通過測土配方,做到玉米缺啥補缺,降成本增效益。
3.3 做好玉米高標準農田建設,尤其在灌溉設備、平整土地、田間道路等方面補齊短板,夯實玉米穩產優質發展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