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林, 王嘉暢, 賈璐菲, 錢 錕, 韓 波
(上海寶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 200941)
某批次厚板在冷彎壓制圓弧成型過程中產生一例開裂,造成材料報廢。鋼板牌號為Q345D-Z25,正火狀態,厚度為60 mm,寬度為400 mm。為找出Q345D鋼板開裂的原因,排除安全隱患,筆者通過理化檢驗,分析了Q345D鋼板開裂的原因,以避免該類事故的再次發生。
開裂Q345D鋼板長度約為840 mm,彎曲開裂后鋼板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約為30°,見圖1。由圖1可見,鋼板表面有明顯壓痕,這是鋼板表面與彎芯接觸擠壓造成的,且壓痕正下方可見一條垂直于軋制方向并貫穿板寬的裂紋。由圖2可見,裂紋兩側存在凹槽,裂紋基本位于凹槽最低點處,進一步觀察發現,凹槽沿板厚方向延伸,長度約為40 mm(與裂紋長度基本相同),與鋼板A側相比,鋼板B側凹槽較窄,板厚方向裂紋長約為45 mm。
圖3為Q345D鋼板沿裂口壓斷后的斷面形貌。由圖3可見,斷面整體較為齊平,可見清晰放射狀條紋,根據不同的形貌及特征,可將斷面大致分為以下3個部分。

圖3 開裂Q345D鋼板斷口的宏觀形貌Fig.3 Macro morphology of fracture of cracked Q345D steel plate
(1) 裂紋源:結合放射區特征,可見放射線向板A側表面匯聚,可知裂紋源位于Q345D鋼板A側近表面處,從凹槽底部開裂;凹槽表面較粗糙,呈條紋狀,且斷口附近表面發生塊狀剝落,形成缺口,說明該區域近表面較脆。
(2) 擴展區(剪切唇、放射線紋路、擴展臺階):擴展區面積較大,為斷口面積的80%,且整體較為粗糙,可見明顯放射狀條紋;擴展區近表面處可見剪切唇特征,鋼板近中心處可見明顯擴展臺階。
(3) 人為撕裂區:該區域為斷口面積的20%,為人為壓斷區域,可見輕微塑性變形。
綜上分析可見,Q345D鋼板冷彎擠壓處外表面存在貫穿性裂紋(板寬方向),斷口呈脆性斷裂特征,裂紋起源于鋼板側面,起裂處存在凹槽,裂紋的產生可能與凹槽有關。
從開裂Q345D鋼板上取樣,根據GB/T 4336-2016《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法》進行化學成分分析,檢測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斷裂鋼板的化學成分符合GB/T 1591-2008《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及質保書中對Q345D-Z25鋼的技術要求。

表1 開裂Q345D鋼板的化學成分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racked Q345D steel plate %
分別從開裂Q345D鋼板上取拉伸試樣、沖擊試樣、彎曲試樣和Z向拉伸試樣,根據GB/T 228.1-2010《金屬材料拉伸試驗標準》、GB/T 229-2007《金屬材料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GB/T 232-2010《金屬材料 彎曲試驗方法》及GB/T 5313-2010《厚度方向性能鋼板》進行力學性能試驗,結果見表2~表5。由表2~表5可知,開裂Q345D鋼板的力學性能均符合相關標準中對Q345D-Z25鋼的技術要求。

表2 拉伸試驗結果Tab.2 Tensile test results

表3 沖擊試驗結果Tab.3 Impact test results

表4 彎曲試驗結果Tab.4 Bending test results

表5 Z向拉伸伸長率試驗結果Tab.5 Z direction tensile percentage elongation test results
將斷口試樣清洗后,置于掃描電鏡下觀察。由圖4a)~b)可知,裂紋起始于A側板厚方向凹槽底部,凹槽底部可見多條平行于斷面的裂紋,進一步放大觀察發現裂紋源附近呈韌窩形貌。由圖4c)~d)可知,擴展區近裂紋源處可見明顯放射狀條紋,進一步放大觀察發現,擴展區呈解理特征,遠離凹槽處鋼板表面剪切唇處可見韌窩形貌,斷口中部擴展臺階處可見韌窩形貌,臺階兩側均呈解理特征。由圖4e)可知,人為撕裂區可見韌窩形貌。

圖4 開裂Q345D鋼板斷口不同區域的微觀形貌Fig.4 Micro morphology of different areas of fracture of cracked Q345D steel plate:a) crack groove bottom, low magnification; b) crack groove bottom, high magnification; c) extended area, low magnification;d) extended area, high magnification; e) artificial tear zone
1.5.1 夾雜物檢驗
從開裂Q345D鋼板裂紋源處截取縱截面試樣,按GB/T 13298-2015《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進行制樣,隨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根據GB/T 10561-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準評級圖顯微檢驗法》中的實際檢驗A法和ISO 4967-1998《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準評級圖譜顯微檢驗法》中的ISO評級圖進行評定,開裂Q345D鋼板非金屬夾雜物的評級結果見表6。由表6可知,Q345D鋼板的純凈度較好。

表6 開裂Q345D鋼板非金屬夾雜物的評級結果Tab.6 Non-metallic inclusion rating results of cracked Q345D steel plate
1.5.2 顯微組織觀察
圖5為開裂Q345D鋼板不同位置處拋光態和腐蝕態的顯微組織形貌,采用4%(質量分數)硝酸酒精溶液進行腐蝕。由圖5可知:Q345D鋼板近心部的顯微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裂紋源及表面的組織為馬氏體+少量鐵素體;裂紋起始于凹槽底部,經測量,凹槽深度約為1.2 mm,且斷口下方已有多處缺口,可見裂紋向鋼板內部擴展;鋼板表面為切割后形成的硬化層,缺口處硬化層已脫落,此外裂紋源未見明顯非金屬夾雜物聚集的情況;硬化層處顯微組織是馬氏體+鐵素體,該類組織為鋼材在高溫下以大于臨界冷卻速率的速率冷卻后得到的,組織較硬且脆,在應力集中條件下極易產生裂紋。

圖5 開裂Q345D鋼板不同位置處拋光態和腐蝕態的顯微組織Fig.5 Polished and corroded microstructure of cracked Q345D steel plate at different positions:a) core, polished state; b) crakc source, polished state; c) crack source, corroded state; d) groove bottom, polished state;e) groove bottom, corroded state; f) groove, corroded state

圖6 開裂Q345D鋼板熱酸蝕后的宏觀形貌Fig.6 Macro morphology of cracked Q345D steel plate after hot acid etching
分別對開裂Q345D鋼板裂紋源處、裂紋源附近及鋼板心部進行維氏硬度試驗,結果見表7。由表7可知,鋼板裂紋源處表面硬度約為481 HV1,鋼板內部硬度約為181 HV1,表明裂紋源表面組織存在異常,與鋼板心部組織有較為顯著的差別,這與顯微組織觀察結果一致。
在開裂Q345D鋼板上截取橫向試樣,經磨光后,根據GB/T 226-2015,使用體積比為1…1工業鹽酸與水的混合溶液進行熱酸蝕試驗,鋼板熱酸蝕后的宏觀形貌如圖6所示。與GB/T 1979-2001《結構鋼低倍組織缺陷評級圖》標準中的評級圖對比,鋼板宏觀缺陷檢測結果為中心疏松1.0級,一般疏松0.5級。

表7 硬度測試結果Tab.7 Hardness test results
開裂Q345D鋼板理化檢驗結果表明:其化學成分、拉伸性能、沖擊性能、Z向拉伸性能均符合GB/T 1591-2008標準及質保書中對Q345D-Z25鋼的技術要求,非金屬夾雜物和基體組織也未見異常。
通過宏觀觀察發現,鋼板開裂起源于側邊凹槽處,裂紋源及其附近表面的顯微組織為馬氏體+少量鐵素體。斷裂鋼板為牌號為Q345D-Z25的正火態鋼板,正常顯微組織應為鐵素體+珠光體。鋼板心部硬度約為181 HV1,裂紋源處表面硬度為481 HV1,硬度相差較大,表明凹槽處的顯微組織異常。低碳鋼(碳質量分數小于等于0.25%)的馬氏體主要為板條狀,是通過將鋼加熱到奧氏體狀態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冷卻到相變點以下溫度得到的。馬氏體具有高強度、高硬度、塑性較差等特點。
冷彎成型時,鋼板外凸面首先發生開裂,外凸面尤其是彎芯正對面受拉應力,且應力較大,若存在凹槽,必定會在該處產生明顯的應力集中,使得鋼板凸面應力分布不均,局部應力過大,超過材料的屈服強度,最終在應力集中最為明顯的凹槽底部發生開裂[1-2]。
(1) 開裂Q345D鋼板切割時在其A側面形成凹槽,凹槽處為馬氏體組織,塑性較差,在彎曲過程中該處產生應力集中,這是Q345D鋼板冷彎成型開裂的根本原因。
(2) 建議軋鋼廠注意現場切割工具的工作狀態,同時增強產品出廠的外觀檢查力度,防止鋼材表面出現此類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