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鹿文豪



【摘 ?要】為研究新型壓型鋼板的受彎承載力性能,論文以靜力加載方式對新型壓型鋼板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新型壓型鋼板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仍處于彈性階段,承載力滿足要求。通過Midas GEN軟件進行有限元分析,進一步驗證新型壓型鋼板的受彎承載力可以滿足正常使用條件。同時,參照有關壓型鋼板承載力計算方法,對該新型壓型鋼板進行抗彎承載力計算,該方法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較為接近,可以作為該樓板承載力計算公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the new profiled steel sheet, the new profiled steel sheet was tested by static loading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profiled steel sheet is still in the elastic stage under the normal service limit state,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roug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ith Midas GEN software, it is further verified that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the new profiled steel sheet can meet the normal service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bending capacity of the new profiled steel sheet is calcul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rofiled steel shee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is method are close to the test results and can be used a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loor slab.
【關鍵詞】壓型鋼板;受彎承載力;有限元分析
【Keywords】profiled steel sheet; flexural capacit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U39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2-0182-03
1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們開始不滿足于現有的生活狀況,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希望獲得更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不斷刺激建筑行業的進步,促進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現如今,為了更合理、更經濟地使用建筑空間,建筑結構的跨度不斷增加,而傳統的結構已經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壓型鋼板憑借自身良好的性能,在建筑領域的使用愈發廣泛,人們對壓型鋼板的有關探究不斷深入。武勝等(2018)在國內外深入研究其現狀的基礎上,對開孔冷彎薄壁型鋼構件的承載力進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冷彎薄壁型鋼在受壓條件下的相關曲線飽滿,表明冷彎薄壁型鋼適合承受壓彎荷載作用。謝飛等(2019)在滑移的影響作用下,對壓型鋼板-輕骨料混凝土組合板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研究其受彎承載力。許偉等(2017)以靜力加載的方式,對2塊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進行試驗,在對樓板的破壞過程、破壞形態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樓板的滑移發展規律。
從上述內容可以發現,目前對于壓型鋼板的相關研究主要針對組合樓板,對壓型鋼板單獨受力的性能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針對壓型鋼板單板受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豐富壓型鋼板研究體系,并且為壓型鋼板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持。
2 試驗過程及結果分析
2.1 試件尺寸
壓型鋼板試件長度為3000mm,高度為88mm,厚度為2mm。壓型鋼板的截面形式如圖1所示。
2.2 加載方案
樓板在施工階段和正常使用過程中,承受的是均布荷載,這在試驗過程中是難以模擬的,因此,在加載過程中采用兩點集中加載,千斤頂與試件之間通過分配梁傳遞荷載。壓型鋼板兩端簡支,支撐點與試件端部相距100mm。具體加載示意圖如圖2所示。試驗采用分級加載方式,進行單調靜力加載試驗。具體加載流程如下:
①預加載:開始加載前,先預加載第一級荷載,靜置3min然后卸載至0,重復2次,檢驗各儀器與應變片是否正常工作,檢查無誤后再開始正式加載。②正式加載:前7級每級加載4kN,之后每級加載2kN,具體加載曲線如圖3所示。③數據采集:每級荷載加載完成后靜置3min,待荷載和應變讀數穩定后,觀察壓型鋼板試件變化,同時記錄荷載加載值以及對應的應變值和撓度值。④終止加載條件:壓型鋼板試件破壞。
注意事項:加載卸載過程中,注意觀察試件現象,如有特殊情況出現,立即暫停加載,記錄加載數據、變形數據、試件表現,并在出現特殊表現的位置做好標記。
2.3 試驗測點布置
試驗測量撓度和應變2種數據,分別通過位移傳感器和電阻應變片測量,以靜態數據采集儀進行數據采集。
為觀測新型壓型鋼板撓度變化,在試件跨中和四分之一跨處放置位移傳感器,采集壓型鋼板的撓度變化,位移傳感器采用磁性表座固定。具體布置如圖4所示。
為獲取新型壓型鋼板應變數據,在壓型鋼板跨中上翼緣、下翼緣和1/4跨處上翼緣、下翼緣放置電阻應變片。具體布置如圖5所示。
2.4 試驗結果分析
荷載撓度關系曲線關系如圖6所示,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當加載至20kN時,新型壓型鋼板試件跨中最大撓度為155mm,達到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L/200限值,此時跨中和1/4跨處荷載撓度曲線都近似直線,表明壓型鋼板此時具有足夠的受彎承載力。當加載至28kN時,跨中撓度增加速度加快,此時壓型鋼板有輕微聲響。在之后加載過程中,聲響逐漸增大,在加載至34kN時,試件破壞。此時1/4跨處荷載撓度仍處于線性狀態,說明試件破壞是因為跨中承載力不足導致。
2.5 試驗結果及結果分析
荷載應變關系曲線關系如圖7所示,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在加載至正常使用極限荷載過程中,同一截面處上翼緣和下翼緣應變大小相近,且荷載應變之間呈線性關系,表明壓型鋼板仍處于彈性變化階段。當荷載加載至30kN時,跨中上、下翼緣應變變化迅速,在加載至34kN時上、下翼緣應變突變明顯,試件破壞。
3 壓型鋼板正常使用狀態下的有限元分析
3.1 模型建立
選用板單元進行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將模型進行分割獲取中間節點,邊界條件為兩邊簡支,荷載設計為壓力荷載。
3.2 有限元分析結果與試驗結果比對
分析運行后,跨中最大撓度變化為151mm(見圖8),與試驗結果最大撓度155mm誤差約3%,進一步驗證了試驗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受力性能的準確性。
4 理論計算
根據劉永福(1994)提出的計算方法,采用溫特的有效截面半徑驗計算公式。由荷載-應變曲線分析可以將試件截面簡化,如圖9a所示。
式中,K為板的柔度系數;t為試件厚度;b為試件上翼緣寬度;K為板的屈服系數,取4.0;fy=261MPa,為試件的屈服強度。受壓翼緣只有81.37mm寬的截面參加工作,如圖9b所示。
②求重心的位置(見圖9c)。
受壓區全部參加工作。式中,Se1為腹板受壓區靠上翼緣處有效截面寬度,Se2為腹板受壓區靠重心線有效截面寬度。
④有效慣性矩和極限承載力計算(見圖9d)。
試驗壓型鋼板極限抗彎承載力為12.75kN·m,試驗值和計算值誤差小于20%,因此可以用該方法計算該W型壓型鋼板抗彎承載力。
5 結論
①新型壓型鋼板有足夠的受彎承載力,在部分建筑中可以單獨作為受力構件使用。②在正常使用極限荷載的作用下,試件荷載撓度變形曲線近似直線狀態,整體性能較佳。③采用溫特的有效截面半徑驗計算公式計算該W型壓型鋼板抗彎承載力與試驗值誤差在20%以內,較為合理。此次試驗僅針對新型壓型鋼板進行無側向約束下的受彎承載力研究,為更好地了解壓型鋼板的受力性能,今后還需要從有側向約束、鋼板開洞損傷等多方面進行研究,豐富壓型鋼板的相關理論。
【參考文獻】
【1】武勝,興大鵬.冷彎薄壁型鋼構件開孔穩定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5):34-35.
【2】謝飛,鄭曉燕,張文華,等.考慮滑移的壓型鋼板-輕骨料混凝土組合板抗彎性能研究[J].鋼結構,2019,3(34):45-49+85.
【3】許偉,肖瑞亞,許峰,等.大跨度閉口型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界面粘結性能研究[J].建筑結構,2017,47(13):47-50.
【4】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S].
【5】劉永福.無加勁肋壓型鋼板抗彎承載力的計算[J].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4(0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