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幸
黨組織對學習和借鑒歷史經驗尤為重視。在延安時期,黨組織培育了一批嚴紀律、有擔當、覺悟高的黨組織成員,同時也嚴厲處分了一些害群之馬,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深刻探討和學習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建設和改造政治生態的歷史經驗,堅決保障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純潔性,從根本上堅持黨的建設和發展。
一、黨組織內政治生態的初步建設階段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建設政治生態的初步建設階段是從中央紅軍落腳陜北到六屆六中全會召開這一時期,解決的問題包括黨的統一和團結、黨內民主以及建構堅強的領導班子。
中共中央抵達陜北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問題和困難,尤其需要開展黨內政治生態重建活動,構建一個堅強、團結、統一的領導集體。對此,黨組織積極開展以下處理措施:第一,肅清不同黨組織之間的關系和架構,整合由于在農村地區的戰斗環境中形成的各個黨組織關系,促進黨中央與各個黨組織之間的密切關系,充分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第二,對犯錯誤的黨員通知開展批評、爭取、團結、教育的手段,開展正向的思想斗爭活動,及時扭轉黨內政治策略方向,采納積極的方針與政策。第三,理清黨內領導人各自的關系,構建堅強的領導班子和領導核心,堅持“四個服從”的黨內紀律,建設積極正確的黨內制度和紀律建設。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促進了黨內及各黨之間的關系協調統一,黨內政治生態已經初步建設完畢。
二、黨組織內政治生態的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建設政治生態的成熟階段是從六屆六中全會召開到黨的七大召開這一時期,這一時期的建設重點是建設具備純潔性、戰斗力、廉潔性的黨組織。在這一時期,黨中央需要強化自己的群眾力量和思想政治建設,建設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對此,黨組織積極開展以下處理措施:第一,堅持黨內的一元領導制度,堅持統一行動、統一思想和統一紀律,保障黨在面對重大策略面前的執行力和領導力,確立了正向的黨組織之間以黨組織與黨員之間的關系。第二,積極發揚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基層黨組織具有關鍵性的重要作用,基層建設也要實施與黨中央同樣的組織紀律和管理。第三,開展教育活動與整風運動,通過整風整黨運動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提升黨內自我完善、自我改革、自我升華的能力。第四,建構“四位一體”的黨內監督體系,建設一個開放的、資源共享的交流系統,推動黨內監督與人民群眾積極交流。黨的七大召開時,各黨組織基本形成了團結一致、思想開放的局面,黨內政治生態已經發展為了成熟階段。
三、黨組織內政治生態的鞏固提升階段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建設政治生態的鞏固提升階段是從黨的七大召開到黨的十二月會議召開這一時期,黨的七大之后,黨組織的隊伍力量快速壯大,中國共產黨快速發展成為完成革命的關鍵因素,黨組織內建設政治生態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黨組織隊伍的快速壯大,成員純潔性較低;黨組織對基層黨員缺乏思想教育以及嚴格訓練。對此,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了整黨土改運動,堅持“三查”和“三整”,嚴格審查黨內成員的階級、思想和風氣,積極整頓黨組織、思想和作風。嚴格肅清和批評黨內成員的地主和富農思想,堅決反對官僚作風宗派主義等不良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奮斗和密切群眾的思想理念。中國共產黨采用內外結合的措施整頓黨內政治生態,積極調和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構建了黨內及黨外的民主作風,鞏固并提升了黨的地位和公信力。
四、優化黨內政治對企業建設的啟示
1.通過學習建構良好的企業環境。通過黨組織的歷史傳統和發展,注重企業員工的學習和提升,是企業塑造優良風貌和文化傳統的重要手段。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黨員日常生活。黨員在學習馬克思、列寧、恩格斯、斯大林的理論時,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將前人的理論機械地搬運,學會把理論中的哲理運用到當前的實際問題中。偉大領袖在1939年的在職干部教育動員會議上,從提升領導的能力和水平、黨帶領組織完成革命以及建設堅強領導集體的需要等幾個層面闡述黨組織成員學習的必要性。當中提出黨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抱(下轉第107頁)(上接第77頁)負,培育優秀的黨員綜合素養。也指出黨員要樹立共產主義的價值觀、思想觀,堅持人民群眾立場,充分認識馬列主義的理論知識。與此同時,企業發展也要注重實地調查和研究,貫徹落實“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在工作中發揚斗爭精神,只有樹立正確的三觀,才能使企業蓬勃發展,團隊更有凝聚力。
2.改善并創新企業建設風氣方法。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開展了整黨和整風運動,舉辦了各種思想教育活動,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疏通黨組織成員思想,整頓黨組織風氣,構建了黨組織政治生態的良性循環。企業建設也需要優良的風氣和環境,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企業整風運動的對象首先是企業內的高層干部成員,由上而下面向一般員工和基層員工,分批次、分層級開展,積極進行黨組織內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強化員工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文化教育,實現了企業的空前統一和團結。
3.樹立堅定的企業建設理想信念。企業建設注重提升理想教育和信念培養,企業建設內提倡實行民主集中制度,嚴格規范的規范和制度,真正實現企業組織的團結統一、堅強有力。企業需要理想信念作為其發展的靈魂和精神,也是建設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堅持偉大的理想信念匯聚黨內力量,使企業都籠罩著濃郁的理想奮斗氣氛,為企業建設提供了精神支柱。延安時期的黨組織領導人對政治生活和思想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艱苦的探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理論成果。要求各黨組織成員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理念,對待黨組織內的矛盾要善于采用批評的態度和方法,嚴格遵守黨的規范和紀律,開展認真嚴肅、健康積極的黨組織政治生活。
4.企業建設監督、凈化和激勵機制。企業建設是一個與外界進行交流、互動的開放性機制,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建立了黨內監督、群眾監督、黨派監督、輿論監督相結合的黨內監督制度。黨內監督通過群眾監督的直接監督、各級參議會和常駐委員會的建議和意見對黨內組織進行監督,延安時期的黨內監督機制促進了黨組織的發展和建設。黨組織的政治生態環境難免受到外部環境的污染,延安時期也有許多落后思想在黨內彌漫。為此,黨組織在延安時期開創了三層過濾機制,以促進黨內政治生態環境純凈化,實現積極的黨內斗爭。第一層機制是通過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斗爭手段進行凈化政治生態。第二層機制是嚴格的紀律處理機制,嚴格懲處違反黨和紀律的黨組織成員。第三層機制是法律懲處,貫徹落實對違法犯罪的黨員干部實行“違法從重”的原則。借鑒延安時期的黨組織,明確了企業建設需以“任人唯賢”的任用原則,采納德才兼備的員工干部,為企業組織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的人才資源保障。明確干部的獎勵和懲罰機制,對廣大員工干部廉政自律和積極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激勵作用。
五、結束語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對于我企業建設發展和黨的建設和發展體系、完成革命任務和積極創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天黨組織新的偉大建設和斗爭中,仍要堅持延安時期建構黨組織內政治生態的歷史經驗和建設智慧,將延安時期建設政治生態環境的經驗和智慧進行傳承并創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真正實現中華民族企業偉大復興的任務和使命。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