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興 陳育增
一、引言
中小企業作為重要市場主體,是實體經濟的根基,對夯實國民經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非常關鍵。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與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生交匯和碰撞,中小企業發展迎來利好。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雖在我國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在全球肆虐,中小企業發展難上加難。盡管政府在財稅金融、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出臺了許多幫扶措施,以期破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局,但根本出路是中小企業要從自身著眼,優化企業治理模式,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強柔性治理,從容應對環境不確定性,是完善企業治理結構不可或缺的。如果剛性管理代表的是傳統經營模式,那柔性治理正在塑造經營變革,提振創業信心,紓解增長難題,穩定未來預期,主導價值創造,推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柔性的核心要素是“變”,要求企業適應環境變化,利用一切機會,整合戰略柔性、財務柔性、研發柔性等資源。
戰略柔性是在原有戰略基礎上考慮環境變化,協同配置資源,應對環境變化(Sanchez,1995),把握戰略方向,獲取競爭優勢,提高企業績效(Das和Elango,1995)。環境的復雜多變性給戰略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原有戰略實施不佳時,需要進行戰略轉型。財務柔性存在于資本市場不完美的情況,是企業構建資本結構的重要環節(Deangelo H.,Deangelo L.,2006;Byoun,2011),通過管理現金流動性、資本結構和支付政策獲得財務柔性(Denis,2011),財務柔性是應對環境不確定性、降低財務風險、提升核心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的一種綜合調控能力(趙華、張鼎祖,2010)。張長城(2015)認為新常態下要把“由外而內”的傳統財務柔性與“由內而外”的現代財務柔性結合。企業管理和治理的支撐手段是財務能力和實力,當原有財務管控不力時,需要進行財務變革。
研發柔性是企業及時應對環境變化,對戰略資源和財務計劃進行調整,及時把握市場需求,整合供應鏈,以較低投入生產新產品(Vickery.et al,2010)。樊耘、趙波等(2003)認為研發柔性是企業產品開發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并快速適應的能力,但未考慮開發之前的“研究”環節。譚躍雄、陳學章(2006)認為研發柔性是以一定時間、范圍和能接受的成本,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但仍未考慮“基礎研究”環節。市場競爭的加劇,使研發成為經營管理的重心。當原有研發模式不力時,需要進行研發創新。戰略柔性、研發柔性、財務柔性的現有研究成果較多,且一致認為柔性治理對企業發展大有裨益。然而,三重柔性(尤其對中小企業而言)能否協同?若能協同,則可否達到良性運行?協同對中小企業績效或價值能否有所提升?這些問題迄今仍未得到明確解答。筆者以中小企業柔性治理思想為切入點,運用熵值法、耦合協同模型法,構建中小企業三重柔性的協同共治模式,豐富中小企業柔性研究內容,推動中小企業從剛性管理轉向柔性治理,提供決策依據。
二、三重柔性協同共治機理
1.戰略柔性與財務柔性。戰略柔性與財務柔性的關系研究較為成熟。多數學者認為戰略柔性促進財務柔性,財務柔性推動戰略柔性。Singh(1986)認為企業會遇到資源緊張等問題,需要靈活調整和管理,尤其需要具備財務柔性的能力。Ouakouak(2015)認為戰略柔性對建立企業競爭優勢具有特大作用。無論環境動態性或企業規模大小如何,戰略柔性能抓住企業發展機會,提高財務績效,實施總體戰略。其實,企業財務活動本身具有“戰略”性,是實現企業戰略規劃的根本保證。同樣,企業戰略活動本身具有“財務”性,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有力支持。從業務范圍看,戰略柔性與財務柔性是兩個較近的概念,有時合稱為“財務戰略柔性”。因此,戰略柔性與財務柔性的協同關系顯而易見,本文要關注的是戰略柔性與財務柔性在中小企業柔性治理架構中如何銜接。
2.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的關系研究較為統一。信息不對稱和金融約束加劇了中小企業籌資難,財務柔性為研發柔性提供資源;財務柔性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管理信心,促進企業開展研發投資活動。Denis(2011)提出研發需要高成本,較多現金促進企業研發。陳非、韓曉宇(2018)基于中小板企業財務柔性角度,超額持有現金、保持剩余舉債能力促進企業研發。王懷明、姜珊(2019)提出財務柔性促進企業研發投入。從組織關系看,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都是企業柔性治理體系的重要分支,前者尋求解決企業發展的融資困境問題,后者尋求解決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均體現了“變”,旨在盡快識別環境,增強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提升企業價值。可見,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的關系密切,本文要關注的是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在中小企業柔性治理架構中如何銜接。
3.戰略柔性與研發柔性。戰略柔性與研發柔性的關系研究較少,大多認為企業戰略影響研發。何悅桐、宋德玲(2019)認為戰略柔性能夠有效促進創新,加快進入市場,提高柔性資源使用能力,減少產品轉換成本。研發柔性是戰略柔性在技術創新上的展現,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長效發展,實現企業戰略。研發柔性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把握研發范圍、時間和力度,調整研發資源配置計劃,有效應對市場環境所帶來的沖擊。同時,戰略柔性可以增加企業對市場的靈敏度和適應度,快速地識別機遇和配置資源。無論如何,戰略柔性與研發柔性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變化,具有經營目標的協同性,本文要關注的是戰略柔性與研發柔性在中小企業柔性治理架構中如何銜接。
4.戰略柔性、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戰略柔性、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三者存有目標、動因和要素的協同性。目標的協同性在于:提高行業地位,降低企業成本,搶占市場份額。為此,戰略柔性、財務柔性和研發柔性的基本職責分別是擴大行業話語權,以較少投入獲取新產品,最大限度滿足顧客需求。動因的協同性在于,企業環境不確定性是外因,企業發展意愿是內因。面對外部不確定性,分別駕馭戰略柔性、財務柔性和研發柔性的CEO、CFO和CTO,如果有了相同而強烈的行動部署,加上能力互補和信息互通,就會形成系統協同。要素的協同性在于,在不同生命周期,建立不同要素稟賦。人力、資本、信息、組織結構等要素,在企業初創、成長、成熟、衰退等階段,有所不同,以便獲取與之相適應的競爭優勢。
三、結論與對策
1.基本結論。對戰略柔性、財務柔性與研發柔性構成的中小企業柔性體系,進行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后發現:中小企業三重柔性的協同呈瀕臨失調狀態,且耦合協同度從時間序列上呈逐年遞減趨勢,從空間分布上呈東部地區優于西部地區的格局。研究的邊際貢獻有:從中小企業、三重柔性、協同共治三個視角,對中小企業三重柔性的協同共治進行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突破了以往側重于單一柔性研究、規范研究的局限性。
2.相關對策。①加強高管合作。成熟的創業團隊通常是由統攬戰略的CEO、分管財務的CFO和主攻研發的CTO組成的黃金搭檔,如果均具有柔性思維的理念、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和保障企業可持續成長的決心,那一旦合作起來,就會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②健全柔性體系。除了戰略柔性、財務柔性和研發柔性外,還有營銷柔性、采購柔性、人才柔性、贏利柔性等,中小企業要加強決策、預算、激勵的柔性化,提高全面柔性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柔性集聚與擴散的交流平臺和長效機制,發揮各種柔性的最大功效。③把握市場脈搏。中小企業要堅持“質量第一”,樹立“市場善變”,做市場研判的“智多星”,從滿足客戶偏好和提高營銷人員素質出發,加強營銷人員與客戶的良好互動,展現文化魅力,拓寬銷售渠道,增強產品認可度,提升品牌地位和市場競爭力。[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20A790014),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9240041036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8CJY030);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12400410564)]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