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于不少中國民眾來說,泰國這個國度并不陌生。特別是在東南亞進口水果中,“泰國金枕榴蓮”如同金字招牌,“泰國香米”也意味著品質的保障……
2021年9月,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在中國南寧盛大舉行,這個中國民眾熟悉的國家再次亮相,在會上展示和宣傳其國家形象、商機等。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親赴南寧參與此次盛會,并在開幕式當天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中國—東盟合作從“有限”到“方方面面”
2021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談及中國—東盟合作的發展歷程,阿塔育·習薩目總結道:“東盟—中國的合作在30年前是極其有限的。雙方的合作從貿易投資開始,如今已經拓展到方方面面,包括環境、教育、文化、人口、科技、交通、安全等領域。”
“東盟—中國合作領域非常全面,是東盟和中國實現更大繁榮的基礎。”阿塔育·習薩目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面對未來,他認為中國與東南亞具備山水相連的區位優勢,隨著交通愈發便捷,雙方合作將迎來更為廣闊的前景。“我相信東盟和中國之間的關系會充滿活力,我也看好雙方經濟增長的潛力。”他說。
兩國往來歷程處處體現“中泰一家親”
聚焦中泰合作,阿塔育·習薩目認為兩國人民關系密切,文化傳統、民族語言和飲食都有著相似之處。“這種相似讓泰中關系得以以相互尊重和理解、互惠互利為基礎,促成‘中泰一家親。”據他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前,每年約有1100萬中國游客赴泰旅游,而赴華旅游的泰國游客也有100萬之多。“要知道泰國是個人口只有6000多萬的國家,許多泰國人都愿意看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優美風景。”他如此道出中泰人民了解彼此、親近彼此的心愿。
2020年以來,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裹挾各國進入“考場”,答好疫情防控這道題,是各國的頭等大事。疫情期間,中泰兩國守望相助,多次向彼此伸出援助之手。阿塔育·習薩目介紹,2020年2月初,泰國國王曾為武漢人民提供醫療裝備和捐款援助;疫情在泰國暴發后,中國也向泰國援助了大量醫療設備和疫苗等物資。
“中國是世界抗疫的領軍者。”他表示,未來,中泰可更多地就健康衛生領域進行合作,以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創新能力等。“讓年輕一代掌握重要的新技術,或許這是未來,泰國和中國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能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地方。”
此外,阿塔育·習薩目還提出了其他期待,稱希望兩國能夠加強在旅游、學術、商務等領域的合作。“廣西到曼谷的距離可比北京到曼谷的距離近,我想有很多泰國投資者會愿意來到廣西,來到中國探索更多的貿易與投資機會。”他說,“在中國非常重視的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國內貿易和加強金融體系建設等議題上,泰國和中國都可以實現更多合作。”
云上東博會架起中國—東盟合作的數字之橋
阿塔育·習薩目專為東博會到訪南寧。那么,他是如何評價這一盛會的呢?“東博會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本屆東博會依然處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中國—東盟雙方領導參會的高規格,以及東博會上豐富的展品、活躍的商家交流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屆東博會泰國展館內人頭攢動,各類食品、工藝品吸引觀眾駐足。泰國還設立了“泰信任”展區,該展區展品均得到泰國商業部認證。值得一提的是,先進技術展區里,中泰兩國在糖業領域合作的先進技術——“二步法”工藝精制糖生產線以及配套生物能源電廠的熱電聯產模式首次亮相。據了解,制糖過程中的蔗渣經此技術處理,可變為土壤保水劑、膳食纖維、摻混肥料等產品,為糖業循環經濟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除了實體展,參展商還可通過云上東博會進行產品展示、商務洽談等活動。“實體展+云上東博會”這一辦會模式,是東博會響應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需求、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作出的創新之舉。對此,阿塔育·習薩目表示贊許:“我要祝賀主辦方,祝賀中國政府、廣西地方政府為東盟和中國的投資貿易搭建了這樣一座橋梁。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得到更多展位,展出更多的泰國產品,當然,我們也期待會有更多泰國人來到南寧,帶來他們的產品。”
·聯系編輯: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