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2021年1~7月,廣西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22%和20.9%,增速在中國沿海主要港口中均排名第一;2020年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下簡稱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行4596列,開行數量超過前三年的總和。
這是一段令人欣喜的評價。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說:“從貿易量、投資額的增長,到港口能力、地位的提升,再到海鐵聯運數據的攀升,自陸海新通道建設以來,(廣西)這些矚目的變化,我們稱之為‘北部灣奇跡。”
這是一個共享機遇的盛會。以“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東博會、峰會),圍繞陸海新通道建設設置多項活動,搭建了務實高效的對話平臺,不僅讓中國—東盟看到了“北部灣奇跡”為什么能成,也讓更多伙伴看到了陸海新通道如何更行。
陸海新通道為啥能成?
“陸海新通道本身是歷史的必然,我們只是被歷史選擇的一批人,而不是創造歷史的人。”李牧原作為陸海新通道早期的推動者之一,她在參加中國—東盟商界領袖論壇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特別會議(以下簡稱商界領袖論壇)時談道,有四個詞貫穿了陸海新通道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發展:
第一個詞是“路徑”。“十年前我們研究中國—東盟未來的貿易將如何發展時,發現雙方貿易增速穩定、持續向好,每年增速在9%~10%,維持了15年左右,而且潛在市場巨大,雙方是非常溫和的伙伴關系。但這樣的貿易合作不是通過最優路徑實現的,而是通過繞到珠三角繞出來的。”李牧原說。這意味著,如果能通過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推動廣西北部灣港到東盟這條路徑的發展,那么中國—東盟貿易合作將擁有一條最優路徑。
第二個詞是“競合”。在承接中國東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借助新通道建設,主動鋪就一條國際供應鏈來實現與東盟國家合理的產業分工,從而將競爭調整為產業合作,更有利于雙贏。
第三個詞是“縱橫”。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中國西部地區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匝道?“我們想到了歷史上的南北走廊,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西部做一個縱向的走廊,這就是‘縱橫。”李牧原說。
第四個詞是“伙伴”。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潮下,新加坡瞄準了中國西部開放發展的新機遇,希望在中國西部開展第三個中新政府間合作項目,重點是互聯互通。“于是我們有了一個東盟伙伴,如果有伙伴,這個事情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李牧原說,在此背景下,陸海新通道的脈絡在地圖上亮了起來。
“未來,這四個詞依然會是決定陸海新通道走向的關鍵詞。因為,我們永遠會選擇最優的路徑,需要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形成縱橫的網絡,需要緊密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境外的伙伴。”李牧原說。
在商界領袖論壇上,來自東盟國家的伙伴也發出了支持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呼聲。“陸海新通道將會成為另一條重要的渠道,讓菲律賓的產品能夠進入中國市場,甚至進入中亞和歐洲市場,我們期待這條通道的建設速度能夠進一步加快。”菲律賓工商總會會長楊輝戈說。泰國工業聯合會主席鄭樹邦則表示,陸海新通道將讓所有東盟國家受益,它能促進中國—東盟在多個維度上的互聯互通,讓東南亞與中國中西部地區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而正是有了來自各方的積極支持,作為后起之秀的陸海新通道才能直面挑戰、一往無前。
陸海新通道如何才行?
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而作為其中海與陸的交匯點,廣西北部灣港自身的能力建設,將影響著陸海新通道內聯外接的順暢程度。盡管自陸海新通道建設以來,“北部灣奇跡”實時刷新,但要打造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廣西及其伙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眾多專家學者、政企代表看來,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暢通多式聯運、改善營商環境無疑是當下的重點。
中國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朱魯存在“2021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合作峰會暨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論壇”(以下簡稱港口論壇)上表示,中國—東盟可以圍繞強樞紐、織網絡、暢口岸、興園區、建平臺五大方面共建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共享開放合作碩果。其中,通過平臺建設,能夠進一步加快中國—東盟口岸技術標準、單證規則、數據交換、通關報關、資質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推動一口價、一單制、一站式服務。
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魏家祥也在港口論壇上表示:“港口投資和發展的主要方式包括改善港口基礎設施和設備,拓展物流補充空間,擴大集裝箱吞吐量以及通過信息通訊技術提高生產力。通過加強硬件配套建設,提高港口較大船只停靠能力,將成為關鍵。”
“相比深圳、寧波、上海、成都,廣西北部灣港最有優勢的是區位,但是航運短板限制了其發展,其航線密度與行業領先還有一定差距。隨著航道噸位數據的解鎖,更大的船舶能夠通行,我想北部灣港航運的春天會很快到來。”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隋軍表示,除了織密航運網絡,也需要重視集疏運網絡的建設,想盡辦法廣通貨源。“沒有貨物支撐,航運是做不下來的。”隋軍這樣說道。
建設陸海新通道,我們在路上
在李牧原看來,過去40多年,廣西是改革開放大潮中的一員,而陸海新通道的建設讓廣西真正走上了西部開放發展的潮頭,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勇立潮頭的廣西理應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中更主動地擔當。
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廣西已經在路上。
第18屆東博會、峰會期間,設置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展區;通過了《中國—東盟國家工商會關于加強共商共建共享陸海新通道合作倡議》;港口論壇上,發布了多項成果,包括宣布欽州港東航道擴建一二期調整工程、防城港漁澫港區401號20萬噸級散貨泊位工程、北部灣國際郵輪碼頭客運中心等北部灣國際門戶港重大項目建成;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欽州港—吉大港”南亞航線首航;中國—東盟多式聯運服務中心揭牌等。借助東博會、峰會平臺,廣西展示了自身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信心與決心。
具體到北部灣港建設,據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延強介紹,“十四五”期間,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將聚焦五大方向。
一是聚焦港航能力的提升。“十三五”期間,廣西北部灣港的港航設施總投資達100多億元人民幣,“十四五”期間這一數字將超過670億元人民幣;計劃新增及改造泊位48個;到2025年,廣西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要達到1000萬標箱。
二是聚焦海上航線的培育。李延強說:“我們將攜手港航企業、山東港、福建港等沿海港口一起努力,把廣西北部灣港現有的54條集裝箱航線增加到90條,特別是將現有的30條外貿航線增加到60條,遠洋航線從現在的3條增加到19條。”
三是聚焦多式聯運的構建。廣西北部灣港將繼續推進江海聯運、空海聯運、鐵海聯運等,加快平陸運河等重點項目建設,提升綜合運行效率和發展能級。
四是聚焦港口服務水平的提高,繼續推進提效、降費、優服等工作,提高港口的作業效率。
五是聚焦綠色港口的建設。“我們力爭到2025年,大宗貨物的綠色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清潔能源的使用率達到60%以上,以打造一個花園門戶新形象、北部灣港新形象。”李延強說。
作為共建陸海新通道的東盟伙伴,新加坡太平船務集團執行主席、廣西新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松聲則表示,下一步,太平船務集團及所投資的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將持續加強陸海新通道的貨源組織,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的創新應用,加強智慧港口、智慧航運和智慧物流系統的建設,加強對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支持。
中國古語有云:“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我們期待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凝聚更多共識,收獲更多成果,成就更輝煌的“北部灣奇跡”!
·聯系編輯:313464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