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雪 李 萌 宋建燕 宋彥濤
(邢臺市信都區農業農村局 河北 邢臺 054000)
冬小麥是信都區重要糧食作物,于秋季播種,越冬階段生長,其生育期較長(一般為230~270d),需經歷冬前出苗、分蘗、越冬、返青、拔節、孕穗、灌漿等生育階段,直至成熟,是需肥較多的作物之一。冬小麥在不同時期對養分的吸收是不同的,因此合理優化施肥配方,做好科學施肥技術指導,對冬小麥獲得高產穩產具有重要意義。
1.1 必需的營養元素。在冬小麥一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其中碳、氫、氧占冬小麥植株干重的90%以上,氮、磷、鉀等灰分元素含量不足10%,含量雖然不多,但對冬小麥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缺少任何一種元素都會影響冬小麥的生長發育,從而導致減產。在冬小麥生育過程中,對大量元素氮、磷、鉀的需求量很大,而土壤中儲存的含量往往供應不足,因此需要合理施肥進行補充。
1.2 冬小麥整個生育期養分總需求量。冬小麥植株在一生中對氮、磷、鉀元素的吸收總量不同,一般情況下每生產100kg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N 2.8~3.2kg、P2O51~1.5kg、K2O3~4kg,氮、磷、鉀三種元素的比例大約為3∶1∶3,主要受品種特性、土壤、氣候等條件影響。

1.3 冬小麥不同生育期對養分需求特點。冬小麥對養分的吸收量因生育時期的不同而不同,冬前分蘗期吸收養分較多,越冬時吸收較少,返青后又大量吸收,拔節到開花期達到吸收高峰。
1.3.1 冬小麥一生對氮素的吸收有2個高峰期。①分蘗—越冬期:冬小麥對養分的吸收以氮素為主,占氮素總吸收量的12%~14%,此時麥苗小,根系發育弱,對養分供應的敏感性較強,必須保證養分的充足供應。②拔節—孕穗期:隨著氣溫的升高,冬小麥植株生長迅速,對氮素的吸收量急劇增長,占氮素總吸收量的35%~40%,是各生育時期中吸收氮素最多的時期,直至抽穗、開花時才明顯緩慢下來。
1.3.2 冬小麥一生對磷、鉀的吸收基本一致。自然條件下,冬小麥植株對氮、磷的吸收持續整個生育期,養分吸收量隨著冬小麥植株的生長逐漸增多,從拔節期開始迅速增加,其中孕穗到成熟期最多,占一生總吸收量的40%;小麥對鉀的吸收集中于抽穗開花以前,開花以后停止吸收。
1.4 冬小麥缺素癥狀。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營養元素缺失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癥狀,依據癥狀我們可以診斷出缺乏的某種元素并及時實施補救,以促進小麥壯苗,提高作物產量。
1.4.1 缺少大量元素癥狀表現。缺氮時植株矮小,莖短而纖細,葉片稀少,葉色發黃,分蘗少而不成穗,嚴重時無分蘗,穗小粒少。缺磷時植株矮瘦,生長遲緩,葉色暗綠,葉尖紫紅色,葉鞘發紫,癥狀從葉尖向莖部擴展,從老葉向幼葉發展,不分蘗或少分蘗,植株抗寒力差,抽穗成熟延遲,穗小粒少。缺鉀時新葉呈藍綠色,葉質柔弱并卷曲,葉尖及邊緣枯黃,老葉焦枯,莖稈短而細弱,易倒伏,分蘗不規則,成穗少,籽粒不飽滿。
1.4.2 缺少中微量元素癥狀表現。缺鈣時植株生長點及葉易死亡,植株矮小或簇生狀,幼葉不易展開,幼苗死亡率高,葉片呈灰色,已長出葉子也常出現失綠現象,根系短且分枝多,根系分泌透明黏液粘附于根尖上。缺鋅時主要表現為葉的全部顏色減褪,葉尖停止生長,葉片失綠,節間縮短,植株矮化叢生。缺鐵時葉面發生失綠現象,小麥幼苗期出現葉脈失綠黃化,逐漸整葉失綠,葉面呈黃白色。
2.1 增施有機肥。在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作區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還田和小麥高留茬,充分利用畜禽養殖糞污等廢棄物資源,增施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提倡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達到化肥減量增效。一般高產麥田畝施農家肥4000~5000kg,中產麥田畝施農家肥3000kg左右,低產麥田畝施農家肥2000~3000kg。
2.2 精準配方施肥。依據信都區不同產量水平下土壤肥力狀況,合理確定大量元素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比,適當調減前期氮肥用量,增加中后期施用比例,保持小麥生長期間養分供應平衡,做到減量精準配方施肥。一般麥田畝底施純N6~8kg、P2O57~8kg、K2O4~6kg。積極推廣深松旋耕施肥播種鎮壓復式作業機械,可以增加蓄水、打破犁底層、底肥深施,提高氮肥利用率。
2.3 施肥方案。根據冬小麥需肥規律和土壤條件合理制定施肥配方,信都區推薦基肥施肥配方20-20-5或18-16-6。①產量水平<450kg/畝,推薦基施配方肥30~40kg/畝,起身—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3~15kg/畝。②產量水平450~550kg/畝,推薦基施配方肥40kg/畝左右,起身—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5kg/畝。③產量水平550~650kg/畝,推薦基施配方肥40~45kg/畝,起身—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5~18kg/畝。④產量水平>650kg/畝,推薦基施配方肥45~50kg/畝,起身—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20kg/畝。若基肥施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配方肥用量。
2.4 中微量元素肥施用。隨著小麥產量的不斷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消耗呈增加趨勢,不少地塊出現了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現象。缺乏中微量元素可使作物發生病蟲害,導致減產,嚴重缺乏的地塊甚至會顆粒無收,因此向土壤中補充中微量元素至關重要。在精準配方施肥的基礎上,一定要重視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應用,如缺鋅地塊建議畝施硫酸鋅1~2kg。
2.5 后期葉面噴肥。信都區冬小麥存在后期干熱風氣候而影響產量的現象,結合預防干熱風“一噴三防”,在小麥后期可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或氨基酸類、腐殖酸類、海藻酸類葉面肥,能有效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