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劉國榮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公園綠地的建設,不斷提高綠化水平,植物配置日益豐富,植物應用種類也越來越多元化,而禾本科植物分布范圍廣,適用于海洋以外的各種生態環境[1],存在于各種植被類型中。因其具有抗病蟲害能力強、觀賞價值高、便于養護管理等諸多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園綠化中[2]。大量新優品種也逐漸被推廣在園林中使用,為園林植物景觀錦上添花。近年來,衡水市致力于打造濱湖園林城市,將以衡水湖為依托,堅持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綠化水平,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借此,衡水市不斷推進園林建設,擴大綠地面積,提高綠地質量。其中公園綠地是城市中向公眾開放的,以游憩功能為主要特征,兼具景觀、生態、教育、減災等功能[3],同時公園綠地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環境的總體質量。
1.1 調查內容。2019年多次對人民公園、中華公園、孔穎達公園、河東公園、青年公園、滏陽生態文化公園、園博園和植物園8個公園綠地中禾本科植物進行實地調查,通過相機拍照、軟件識別、查閱書籍資料、咨詢專家等方法明確禾本科植物的種類及應用分析。
1.2 調查方法。采用每木調查法[4]、頻度分析法[5]、SD法[6]等多種調查法對各公園內的禾本科植物進行調查記錄,包括生活型、配置方式、使用頻度、植物層次感等評價因子及評價尺度等,為公園綠地禾本科植物的配置提供依據。
2.1 各公園禾本科植物種類及使用頻度分析。衡水市8個公園綠地中禾本科植物共計39種。其中牛筋草使用頻度最高,為87.5%,可能與其鮮有病蟲害、耐踐踏、產量高、觀賞價值高等優點有關;其次是剛竹,使用頻度為62.5%,可能與其抗性強、耐低溫、具有較強的韌性、觀賞價值高等優點有關;而馬唐、藍羊茅、早園竹等使用頻度最低,在公園綠地中僅出現1次。使用頻度主要用來說明該植物在公園綠地中出現的次數多少,不能說明植物使用量的多少。就如同蘆葦,常依附于水景存在,數量非常多,但它只出現在3個公園綠地中,出現的頻度并不高。
2.2 各公園綠地禾本科植物的配置方式分析。衡水市8個公園綠地中禾本科植物配置方式多樣,其中叢植有32種,占82%;其次是組景,有9種,占23%;還有花境、地被等形式。這種組合可能與其可觀性有關,即美化環境及與園林小品結合增強觀賞效果;同時覆蓋土壤,對地表起到良好的保護、裝飾、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3 各公園綠地禾本科植物的生活型分析。從生活型來看,多年生植物使用最多,有33種,占84.6%;1年生植物有5種,占12.8%;常綠植物僅有1種,占2.6%。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因其壽命長、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繁殖容易、養護簡單、成本低、收效快、群體功能強等諸多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衡水公園綠地中。如秋冬季節,大部分植物會枯萎,禾本科植物因其抗寒能力強,可給蕭瑟的環境帶來勃勃生機,以彌補秋冬觀賞植物欠佳的情況,符合我國節約型、經濟型的環境建設理念。
2.4 SD法調查問卷分析。本次調查選取公園附近居民、公園內游客和園林專業的師生共50名來完成,涵蓋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結果力求真實可靠。本次發放50份調查問卷,回收率及有效問卷率均為100%,調查結果如表1。對禾本科植物的評價,只有河東公園出現負數,總體評價較低,其余均為正面評價。尤其是對植物園和園博園禾本科植物群落評價最高,說明植物園和園博園在植物管理、搭配等方面相對較好。但對各公園禾本科植物養護管理效果評價普遍較低,說明養護不到位,植物生長雜亂,缺乏層次感,使觀賞效果減弱,不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這也是亟待解決的一項工作。

表1 不同公園綠地對禾本科植物評價表
植物是眾多園林造景要素中唯一有生命的活體,而禾本科植物作為園林建設的優質植物,在園林應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觀賞價值高的、有推廣意義的禾本科植物,可加大對其引種馴化,培育新優品種,提高禾本科植物群落的豐富度,增加其多樣性,為合理配置禾本科植物資源,穩定植物群落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保障;而養護管理過程,應準確掌握禾本科植物的生活習性和生態特征,不斷積累經驗,創造生態的、豐富的、觀賞性高的現代化園林,以滿足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環境的需求;在植物配置方面,不要局限于傳統配置形式,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垂直綠化倍受人們的重視,可對禾本科植物進行垂直綠化,使之立體化,能夠拓展園林綠化空間,提高園林綠化率和擴大綠化覆蓋面,對園林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