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祖偉
(七臺河市大六林場 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刺五加是珍貴藥用植物,位列“北藥”發展優勢物種之首。由于人們對野生刺五加大量采集,使野生刺五加資源及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蘊藏量大幅度下降,野生刺五加資源分布面積急劇縮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大力加強對刺五加等野生資源的保護,通過加快野生植物培育利用產業鏈的發展,有效保護野外資源及其生態環境。
刺五加的根、莖、葉、花、果實均可入藥,藥效與人參相似,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國際上將其作為人參的替代品。項目實施后,可通過項目示范作用,帶動刺五加產業化栽培生產,從而大規模生產刺五加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間接地保護和發展野生刺五加資源。
刺五加定向培育基地建設可以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從“林木經濟”到“林下經濟”的轉變;基地建成后,通過示范推廣,可以逐漸擴大產業規模,使種植生產與食品、醫療、保健等加工生產形成產業鏈條,從而促進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能帶動項目區及周邊地區相關的運輸、商貿、服務等行業同步發展,使本地區、本行業各種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發揮更大的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本項目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示范推廣項目,不僅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用工,而且在項目建成后,可為社會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創收機會,從而吸引大量的企業下崗職工、社會閑置人員和農村廣大勞動力,使這些人員能夠安居樂業,從而繁榮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1 項目建設地點。黑龍江省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二道河子林場5林班3.1小班,面積138畝;正陽林場5林班2小班87畝。共計225畝。
2.2 項目實施規模與目標。①建設食用刺五加林培育技術推廣與示范基地225畝。②編寫食用刺五加林培育技術措施1套。③采取技術講座形式,開展相關技術培訓3次,培訓技術人員600人次。
3.1 在開發葉用刺五加為主要產出目標的體系中,從刺五加食用和保健用途出發,以定向培育高產茶用原料林為目標,以提高刺五加嫩枝葉的產量、目的活性成分含量水平以及縮短采收周期為3個關鍵要素,采取“密植+平茬+復合群落”組合措施,對刺五加進行定向培育研究,研制出食用刺五加特短周期定向培育技術體系。每年平茬(基部留高10cm左右)采收1次刺五加枝葉,使單株側枝萌條達到20個以上,枝葉原料產量提高20%以上,原料中異嗪皮啶、黃酮類成分及多糖等有效活性成分的含量水平比對照提高15%以上。

3.2 在開發根用、莖用刺五加為主要產出目標的培育體系中,主要從根莖中含有的藥用活性成分異嗪皮啶、齊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水平出發,以提高刺五加枝干中含目的活性成分含量水平以及縮短采收周期為培育的關鍵要素,采取了“復合群落+配方施肥”組合措施對刺五加進行定向培育研究,總結出1套藥用刺五加短周期高效培育技術體系。第2年輪伐采收1次刺五加枝干,優化施肥方案(N、P、K),使畝產刺五加根莖產量提高15%以上,原料中異嗪皮啶、齊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等活性成分含量水平比對照提高20%以上。
4.1 經濟效益。按照本項目的推廣技術措施和體系,每畝定植保苗500株計算,刺五加定植第2年畝產嫩葉220kg以上,按目前市價嫩葉6元/kg計算,畝年收入1200元以上。
4.2 社會效益。項目的開展有利于保障高品質和穩定的刺五加原料供應,形成具有林區地方特色的野生植物培育的綠色產品資源;同時在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的新形勢下,項目的實施可以為林業企業搭建轉型發展、轉崗分流的平臺;對促進民生林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更好地滿足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需要。
4.3 生態效益。本項目通過對刺五加進行定向培育,不僅可以有效解決野生刺五加蘊藏量下降、原料供給不足問題,而且還能有效保護刺五加野生種質資源及其原生態環境,為我國生態林業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