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杰,林 波,馮 軍,田大光,普 赤,張 萌,陳麗紅,李維宇
(長春市農業科學院,吉林長春 130111)
長麥19是由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所2006年以84386為母本,以SY0725為父本雜交,采用系譜法選育的優質強筋春小麥新品種。 2019-2020年參加吉林省小麥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21年5月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吉審麥20210002。
該品種春性,生育期83 d左右。幼苗直立健壯,葉片鮮綠色,分蘗力較強。株高100.95 cm。莖稈韌性好,抗倒伏性強。成穗整齊,落黃好。紅色半角質粒,呈橢圓形,籽粒飽滿,千粒重50.2 g,容重799.5 g·L-1。穗型長方形,穗長11.55 cm,護穎黃色,長芒,穗粒數37.3 粒。
該品種于2019年參加吉林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4 585.05 kg·hm-2,6個試驗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品種豐強7號增產7.18%;2020年參加吉林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 4 818.19 kg·hm-2,5個試驗點全部增產,比對照豐強7號增產6.1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 701.62 kg·hm-2,比對照豐強7號增產6.67%。
2020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 4 895.56 kg·hm-2,比對照豐強7號增產6.60%。
2020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該品種籽粒粗蛋白含量16.48%(干基),降落值354 s,濕面筋含量 36.7%(以14%水分計),Zeleny沉淀值52.2 mL,吸水量61.5 mL·100 g-1,面團形成時間 8.5 min,穩定時間12 min,弱化度43 FU,粉質質量指數165 mm,評價值76,最大拉伸阻力631 EU,延伸性219 mm,能量176 cm2,R/E比值 2.9。符合強筋小麥的要求。
2019年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抗病鑒定,高抗稈銹病(1 HR),抗葉銹病(2 R),中抗赤霉病(2 MR),抗白粉病(1 R),抗散黑穗病(9.8 R),抗根腐病(1 R)。
2020年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抗病鑒定,高抗稈銹病(1 HR),中抗葉銹病(3 MR),中抗白粉病(2 MR),抗赤霉病(1 R),抗散黑穗病(11.8 R),中抗根腐病(2 MR)。
長麥19適應區域較廣,適宜吉林省中、西部洼地、二洼地及沿江河低洼易澇地種植。
播種時間一般為3月末至4月初,每公頃保苗550萬株,播種前選用戊唑醇等藥劑進行包衣,可以有效防治散黑穗的發生。播種時,經驗施肥和測土施肥相結合,后期追肥根據長勢而定。苗后及三葉期及時澆水,根據植株發育和土壤水分情況,靈活掌握五葉水的澆灌。三葉期至分蘗期要及時使用相應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抽穗前后,注意防治黏蟲。成熟期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