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雙建,王盼秋
(淄博市水文中心,山東 淄博255000)
淄博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屬魯中地區,市域總面積5 965 km2。該市地勢南高北低,存在平原、河谷、山地、丘陵等各種地貌景觀,海拔最高點1 108.3 m,在魯山橫亙南部。中部山丘海拔高度一般在300~900 m,自南向北逐漸趨于低緩。北部由山前沖洪積平原過渡到黃泛平原,山前地帶海拔高度一般在50~60 m,北部沿黃區在7~13 m,地形由南向北、由西向東傾斜,坡度較緩。根據《淄博市第三次水資源調查評價》,淄博市降水量多年平均658.5 mm,天然徑流量多年平均7.65億m3,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10.17億m3,當地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14.08億m3,現狀人口468.7萬,人均水資源量為300 m3,人均水資源較其他城市相對緊缺。根據魯水資字〔2015〕1號文《山東省水利廳關于公布我省地下水限采區和禁采區的通知》中公布的數據,淄博市淺層地下水超采區總面積945.6 km2,超采量為2 370萬m3/a。超采區涉及范圍包括張店區、高新區、桓臺縣、臨淄區和周村區。
對淄博市淺層地下水超采區2011—2020年的特征因子進行統計分析,可見超采區面積呈逐步縮小趨勢,由2011年的1 045 km2縮減至2020年的900 km2,縮減區域主要分布于桓臺縣北部及周村區中西部。區域內平均埋深呈波動減小趨勢,由2011年的22.81 m減小至2020年的21.00 m。漏斗中心點埋深呈波動減小趨勢,由2011年的42.30 m減小至2020年的29.19 m(見圖1)。綜上各項因子的變化趨勢,可以判斷超采區狀況總體向好,面積逐步萎縮,地下水位緩慢回升,超采區綜合整治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圖1 淄博市淺層地下水超采區變化過程
1)超采區綜合治理方案的有效實施。淄博市根據超采區實際情況制定了《淄博市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并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控采限量、節水壓減、水源置換、修復補源”的思路切實可行,在淄博市水行政管理部門的努力下,整治實施方案得到了有效實施,超采區地下水壓減總量與地下水位得到了雙調控,至2020年完成了整治方案中現狀淺層地下水超采量2 370萬m3的全部壓減任務。
2)多渠道爭取資金,用于超采區地下水壓采工作。自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以來,淄博市從各個渠道爭取專項工作經費1.5億元,作為地下水超采區的體制機制和工程措施建設專項費用,依靠農業節水、客水替換等多舉措工程項目,壓采了地下水1 066萬m3。
3)通過調度配置其他水源,壓減地下水超采水量。根據超采區實際情況,調整水源配置方案,實時合理調度各水源水量。將位于超采區的朱臺、南閆水源地關停作為應急備用水源,壓減地下水開采量590萬m3。在現有引黃供水管網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建設管網工程,進一步提高引黃、引江客水供水保障能力。桓臺縣建設了水源置換1號線、2號線工程;臨淄區建設了北線引水工程和引黃中線生活水源置換工程;周村區建設了農村水源置換工程。依靠水源置換工程及水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地下水壓采能力600萬m3。
4)嚴格管理取水許可審批,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區新增取水。嚴控控制新改擴項目準入,通過開展水資源區域評估等措施,使準入項目與當地水資源條件相適應。嚴格管理措施,控制超采區地下水的新增開采量。
通過多途徑綜合整治,淄博市地下水超采現狀得到了根本遏制,超采區總體狀況逐步改善,面積逐年縮小,水位逐步回升,綜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
1)超采區地下水埋深依舊較大,整體回升緩慢。在近幾年連續豐水年的前提下,水位得到短時間大幅回升,但長時間來看會有波動性,在無高效補源的條件下地下水位難以持續的回升。
2)農業種植結構的改變不利于超采區狀況的改善。整個超采區所處的北部山前平原是淄博市主要的農業種植區,對地下水的依賴度極高,特別是近些年臨淄區蔬菜大棚的大面積建設,在增加種植收入的同時,畝均用水量也隨之大大增加。現狀淄博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49 7,距離先進地區還有較大差距,農業用水效率尚未達到較高水平。
3)再生水配置力度不足。目前全市再生水用于工業生產的比例較低,大多數用于河道景觀,不利于常規水源的進一步壓減。
4)淄博市近期引江受水量為5 000萬m3,而近10年平均引江水量僅277萬m3,引江客水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1)加強節約用水,強化監督管理,不斷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淄博市在現有水資源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加強取用水監管,鞏固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縣域節水型社會”的良好成果。全面促進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研發,保障節水提質增效,并將節水新技術、新設備等技術指標融合到現有的節水標準體系中。加強用水計劃、用水定額管理,嚴格落實超計劃用水累進征收水資源稅制度,深挖節水潛力。
2)從農業節水出發,進一步挖掘節水潛力。桓臺縣建設了1 000 hm2水肥一體化農業節水灌溉項目,形成節水能力240萬m3;臨淄區建設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 320 hm2,形成節水能力254.4萬m3。
3)加快推進區域水網構建,“十四五”時期,先后啟動實施臨淄區引黃工程、桓臺縣引黃工程和周村區引黃工程等一批區域水資源調配工程建設,用足用好客水資源。
4)強化監管,建立超采區治理調度機制,并相應制定考核標準及措施。超采區治理不能單一依靠水行政主管部門,需多部門聯合,建立較為詳細的超采區治理工作調度制度。在統一調度下,實時掌握各區、縣地下水超采區地下水位動態及減采進度,對水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查找引起超采區地下水位變化的主要原因,制定并實施針對性的應急措施。在地下水管理工作中,將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作為總體管理的“風向標”,根據超采區地下水位、地下水開采量、壓采量等多個因素,嚴格推進地下水管理工作。
“十四五”時期,淄博市必須把加快破解水資源的嚴重制約問題擺在重要位置,大力發展綠色節水型工業經濟,加快深入構建節水型社會,進一步壓縮超采區地下水開采量,以便保持區域地下水的持續向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