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琴 趙東興 趙志昆 陳鴻潔 李春 楊永智 陳林楊
摘 要 青柚以成熟早、品質優、口感佳、耐儲存、效益好等特點成為云南省河口縣近年來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全縣種植面積約1 333 hm2,產量高達2.25萬噸,產值2億余元。河口青柚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潰瘍病、煤煙病、瘡痂病、綠藻病;柑橘全爪螨(紅蜘蛛)、黃蜘蛛、薊馬、潛葉蛾、小綠象甲、綠磷象甲、柚粉蚧、白粉虱、橘小實蠅、蛞蝓等。病蟲害防控是青柚栽培中的關鍵環節,對青柚果實產量和品質影響大。為了實現河口青柚產業的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分析了河口青柚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防治現狀,探討了通過綠色防控技術提升青柚病蟲害防控水平的措施。
關鍵詞 河口青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云南省河口縣
中圖分類號:S66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1.009
青柚為柑橘屬(Citrus)柚的一種,常綠小喬木,原產地為云南南部及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因柚果成熟果面綠色不減,呈現誘人的祖母綠,故稱青柚。河口青柚果肉呈寶石紅色,口感清脆化渣、風味多汁清甜是青柚中的優質品種。此外河口青柚低糖低酸,富含類胡蘿卜素、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成分,是滿足高血糖、肥胖和幼兒等特殊人群食用的優質特色農產品。
在栽培生產中,病蟲害的侵染和發生是不可避免的,病蟲害控制得好不好決定了青柚果實產量和質量的高與否。目前種植戶主要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控,但過度使用化學藥劑會引發抗藥性、有害生物再猖獗、農藥殘留等問題[1],且青柚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最終還會威脅到人類生命安全。因此亟需探索一條新的綠色防控思路,尋找安全高效的防控新途徑,有效地減少化學農藥施用,為河口縣青柚產業可持續綠色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1 ?河口青柚病蟲害發生特點
1.1 ?病害
河口縣青柚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潰瘍病、煤煙病、瘡痂病、綠藻病,其中炭疽病和潰瘍病為害最為嚴重。炭疽病發病癥狀類型為葉斑型,主要癥狀表現為初期老葉葉尖或葉緣上附著圓形或近圓形小病斑,病斑中間呈灰白色,后期病斑逐漸擴大,在已發病部位出現一些黑色粒點,顏色由灰白色變為褐色或深褐色,看似被開水燙過。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發病嚴重時引起落葉、落果、枝梢枯萎現象[2]。全年均有發生,從春梢生長期開始發病,夏、秋梢期發病最重。潰瘍病發病前期,葉片背面出現油漬狀淡黃色圓形小病斑,隨著時間變化病斑向四周蔓延,顏色加深呈紅褐色,在葉片正背兩面隆起、木栓化,最后中間裂開呈火山口狀,病斑顏色變淡,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周圍伴有黃色暈圈[3]。葉片、枝梢、果實均會受侵染。河口縣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利于潰瘍病的發生,全年均會受感染,發病高峰期為夏末初秋。煤煙病在葉片、枝梢或果實表面出現絨毛狀灰黑色霉層[4],每年6—9月白粉虱、介殼蟲大發生時排泄蜜露加劇煤煙病的發生。瘡痂病發病癥狀為受害葉片、果實表面凸起呈圓錐狀瘡痂,發病嚴重時葉片扭曲畸形甚至落葉。春季中溫、高濕天氣有利于病菌傳播蔓延。綠藻病表現為葉片上寄生青綠色絨毛狀綠藻,與柚葉爭奪養分,春季低溫、濕度大時發病較重。
1.2 ?蟲害
河口青柚蟲害主要有柑橘全爪螨(紅蜘蛛)、黃蜘蛛、薊馬、潛葉蛾、小綠象甲、綠磷象甲、介殼蟲、白粉虱、蛞蝓等。這些害蟲普遍以青柚葉片、枝梢、果實及汁液為食。紅蜘蛛、黃蜘蛛,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嫩梢、嫩枝葉片、幼果汁液,為害后受害部位布滿白色小點,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嚴重時受害葉片或枝梢全部變白,最后枝梢枯死或落葉、落果[5]。在每年4—5月、9—10月雨水相對較少的春秋兩季出現大暴發。薊馬以銼吸式口器吸取葉、花、果內汁液,造成葉片皺縮、卷曲、畸形。青柚在花期、幼果期、抽梢期為害均較嚴重。潛葉蛾幼蟲在幼葉表皮下迂回蛀食,為害后在表面留下明顯彎曲蟲道,又被叫為“鬼畫符” [6]。后期被害部位受損硬化、造成傷口,加快潰瘍病和炭疽病菌的侵入。在河口縣1年發生9~10代,越冬蟲蛹初春羽化為成蟲,3月春梢期開始發現為害,4—5月、7—9月夏秋梢抽梢期發生最為嚴重。小綠象甲、綠磷象甲成蟲啃食柚葉片,造成葉片孔洞及大面積缺損。每年4—6月成蟲盛發,為害嚴重的葉片甚至只剩葉脈。介殼蟲以口針吸食葉片、嫩枝、果實,導致葉片變黃,枝梢枯死、落葉落果。每年5月開始出現,7—9月蟲口數最多,老葉和老枝干上都會寄生。白粉虱幼蟲群集于葉背、枝梢、果實吸食汁液,柚樹正常生長受阻。每年4—8月都會為害,為害較其他蟲害輕。蛞蝓取食柚葉、嫩莖及果實皮層,造成缺損。夏秋季高溫多雨時,管理粗放果園螺量較大。
2 ?河口青柚病蟲害防治現狀
經走訪調查,由于該產業發展時間短,種植戶文化程度和種植技術普遍較低,對河口縣青柚病蟲害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預防措施及綠色防控技術缺乏認識,往往在病蟲害大暴發時才進行防控,且防控措施比較單一,多采用噴施化學農藥的方法,只有極少部分種植戶采用農業措施和生物藥劑進行輔助防控。遇到突發性病蟲害時難以應對,通過加大用藥劑量和次數的方式防治病蟲害。種植戶年均用藥10次以上,且大多使用背負式噴霧器、普通打藥機等傳統植保機械進行噴施,對植保無人機等新型器械的使用較少,農藥流失較嚴重。不合理用藥不僅使果品農藥殘留量大,給人類安全和環境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還殺害了自然天敵等有益生物,破壞果園生態平衡,降低防控效果。
3 ?柑橘類果樹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成效綜述
綠色防控技術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遵從“公共植保、綠色植保”新理念[7],從安全、高效、經濟、簡便的原則出發,運用生態調控、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并有效防控病蟲害,促進農業增產增收[8]。綠色防控技術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自2006年我國首次提出綠色防控技術以來,諸多研究者對這一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并將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于我國各個地區多種作物上[9]。近年來,我國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面積逐年大幅提升,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日益增長,綠色防控技術在柑橘類果樹種植中也已經被廣泛應用,并且在防控效果、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饒榮蓮在福建省明溪縣柑橘園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通過釋放胡瓜鈍綏螨、投放柑橘潛葉蛾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措施防治柑橘害螨、潛葉蛾等,持效性長且后期防治效果較好,釋放胡瓜鈍綏螨180 d后防效高達93.29%[10]。裴艷等研究表明新型太陽能電擊式和風吸式殺蟲燈對柑橘蝽蟓、天牛、吸果夜蛾、爆皮蟲等多種害蟲有較好的誘殺效果[11]。劉冬蓮等在梅縣區推廣金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采用果實套袋、黃板及昆蟲性信息素誘殺害蟲等物理防控措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每667 m2增加經濟效益5 879.9元,增幅47.29%[12]。朱祚亮等在宜都市進行了柑橘蜜蜂授粉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推廣示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技術有效降低柑橘種植成本,每公頃節藥病蟲害防治成本3 135元,提高柑橘產量和質量,每公頃增產3 999 kg,增收9 597.6元[13]。占紅木闡述礦物油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柑橘、茶樹、蘋果及瓜菜等作物病蟲綠色防控中,對螨類、介殼蟲、粉虱、潛葉蛾、白粉病等有害生物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且可以作為增效劑與其他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混配施用,達到既增強防效又提高藥劑利用率的雙重效果[14]。
4 ?河口縣青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
4.1 ?農業防控措施
農業防控措施是通過改進栽培管理技術來控制病害發生和發展的一種比較經濟安全的防治方法,應從種苗繁育、砧木選擇、樹體培養、果園管理、果實套袋等方面進行實施。
1)種植時選擇無病、無蟲害的優質種苗,引種調種時要進行嚴格檢疫,避免危險性病蟲害的引入。青柚常采用嫁接法進行繁殖,嫁接一般在春季進行,嫁接時砧木選擇抗病性、抗蟲性較強的高抗品種,嫁接苗成活后在苗圃培育一年以上,移栽時帶土移植并對幼苗進行適當修剪,提高成活率和抗性。
2)青柚病蟲害的發生與樹體是否健壯密切相關,樹體健壯,抵抗病蟲能力強,病蟲害發生幾率也相對低。因此,培養健壯樹體是減少病蟲害發生的關鍵。種植過程中,綜合氣象、樹勢、物候期等因素,科學施肥、澆水、排灌,早春進行合理整形修剪,花期幼果期進行科學疏花疏果,疏去過密花果、弱花弱果、畸形病蟲果,減少樹體負荷,保持通風透光,培養健壯樹體,創造有利于柚樹抗病蟲、不利于病蟲為害的環境條件。
3)定期對柚園進行中耕除草,保持柚園干凈整潔。采完果的柚樹結合冬季修剪清除枯枝、弱枝、病蟲殘枝葉、僵果、枝干翹皮等并于遠離果園處空地進行無害化處理。距離地面1 m左右的樹干及大分枝用硫酸銅石灰涂白劑從上到下進行均勻涂白,達到預防病蟲害、凍害的目的。清園后,對樹體和地面全園噴施1~2次廣譜性殺蟲劑、殺菌劑,有利于鏟除越冬病源、蟲源,有效降低來年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4)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幼果坐定直徑達到5~8 cm時,對病蟲害防控情況進行全園檢查,人工剪除病蟲枝、病蟲果,噴施1~2次殺蟲劑、殺螨劑、殺菌劑,預防病蟲害發生。噴完藥后,用白色單層紙袋對柚果進行套袋,防止后期病蟲為害。
4.2 ?物理防控措施
針對青柚主要蟲害,利用害蟲的趨色性和趨光性等生物學習性,通過借助色板、燈光、誘餌等物理性工具誘殺害蟲。1.33 hm2果園安裝1盞太陽能殺蟲燈,誘殺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害蟲。每667 m2懸掛30張黃板、藍板,誘殺蚜蟲、白粉虱、薊馬等小型害蟲,可在黃、藍板上噴灑含有誘餌成分的殺蟲劑提升誘捕效果。每667 m2安裝2臺潛葉蛾性誘鋪器誘殺潛葉蛾,每次新梢抽發前更換誘芯,其余時間根據誘蟲量更換誘芯,最長1個月更換1次。對于較難防控的介殼蟲,可以使用刷子進行人工刷除。對于侵染性病害發生嚴重的柚樹,可對此樹及周圍柚樹進行單獨噴藥封鎖治療,噴藥前先剪除被害枝葉、果實,并集中于遠離果園處空地,進行焚燒處理,以減少病菌侵染傳播。治療無效且蔓延加重時,建議直接清除整株病體。冬季結合施肥破壞越冬蟲室,同時施用殺蟲劑殺滅越冬蟲卵。
4.3 ?生物防控措施
可采取“以蟲治蟲”“以螨治螨”“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等生物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控,控制有害生物數量,減輕為害,減少農藥使用。每年3月中旬、8月上旬的陰天或晴天傍晚分別投放捕食螨(胡瓜鈍綏螨或加州新小綏螨等)捕食紅蜘蛛、黃蜘蛛和銹壁虱。投放數量根據樹勢而定,樹冠直徑大于1.5 m的每棵掛2~3袋,樹冠直徑小的掛1袋。
根據青柚病蟲害發生特點,在發生盛期前對病蟲害進行預防,使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綠僵菌、天然除蟲菊素、印楝素、枯草芽孢桿菌、鏈霉菌等生物農藥代替化學農藥或與化學農藥交替輪換施用。
4.4 ?化學防控措施
在防治青柚病蟲害時,要始終堅持科學用藥原則,對癥下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規模化噴藥,可提高施藥質量。在防治中注意輪換、交替、規范用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
5 ?展望
青柚綠色防控技術是將農業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科學用藥等技術相互配合實施,達到減藥控害的雙重效果。截至2017年底,我國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面積達0.37億公頃,綠色防控覆蓋率達27.2%[15]。在青柚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遵循綠色發展理念,考慮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有效推廣和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但由于綠色防控技術存在前期投入較大、應用要求高、操作復雜、見效慢及前期效果不顯著等局限性,大多數種植戶不愿意接受,推廣和應用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需要加強青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宣傳、試驗和示范,可以通過建設河口縣青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種植戶。同時,需要加強對青柚病蟲害發生的預報預測、新農藥新器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專業化統防統治及各項技術之間融合集成應用的研究,最終實現高效防控病蟲害,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提升青柚產量和質量,促進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 蔣德志.柑桔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0(1):17.
[2] ? 楊愛芳.柚子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探究[J].南方農業,2020,14(14):11-12.
[3] ? 王志靜,吳黎明,宋放,等.柑橘潰瘍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20,59(24):122-123,127.
[4] ? 陳勝文,何永梅,李迪.柑橘煤煙病的癥狀識別與綜合防治[J].植物醫生,2019,32(1):74-76.
[5] ? 肖毅,熊風,羅泳加,等.乙唑螨腈等6種藥劑對柑橘全爪螨的田間防治效果評價[J].湖南農業科學,2021(3):61-63,73.
[6] ? 趙櫻,陳霞,邢玉良,等.柑橘潛葉蛾的識別與綜合防治[J].現代農機,2020(6):48-49.
[7] ? 趙玉虎.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初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17.
[8] ? 佚名.大力推進綠色防控 節本增效保安全[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1):1.
[9] ? 宋瑩,胡寶貴.中國農業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35):150-155.
[10] 饒榮蓮.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集成示范[J].中國農技推廣,2020,36(11):89-91.
[11] 裴艷,鄒金福,徐國祥,等.太陽能電擊式和風吸式殺蟲燈在柑橘綠色防控中的應用[J].作物研究,2019(S1):96-98.
[12] 劉冬蓮,丘志海,李秀麗,等.梅縣金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J].基層農技推廣,2019,7(4):25-28.
[13] 朱祚亮,余昌清,王運鳳,等.宜都市柑橘蜜蜂授粉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推廣示范[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S2):90-91,95.
[14] 占紅木.淺談礦物油在柑橘病蟲綠色防控中的應用[J].浙江柑橘,2021,38(2):6-9.
[15] 胡璐,董峻.我國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27.2%[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8(4):8.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1-08-06
基金項目:云南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計劃項目“東南亞熱區柚子種質資源收集、新品種選育及生態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示范推廣”(2016DC027);云南省紅河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柚子標準化生產示范園。
作者簡介:張榮琴(1994—),女,云南楚雄人,碩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植物病蟲害防治研究。E-mail:382429016@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4621653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