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的官網上,每年都會發布《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最早可倒查到1986年的數據。《公報》顯示,1986年,全國向婚姻登記機關要求離婚的為43萬對,經調解無效準予離婚的為21.4萬對。1987年,掀起了離婚小高潮,比上年增加一倍多,要求離婚的102.7萬對,準予離婚的58.1萬對。婚姻問題專家還沒研究明白,為什么1987年離婚人數暴漲,離婚潮已一浪高過一浪,至2019年達到頂峰,依法辦理離婚者為470.1萬對(未公布要求離婚者數字)。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沖擊,各行各業的業績都受到了影響,離婚者數字也下降至433.9萬對,但依然是1986年的20多倍。
網上還能查到司法系統提供的一組數據,2017年,全國法院共審結離婚案140余萬宗,起訴離婚的原告,73.4%為女性,而91.09%的被告,不愿意離婚。
女性大多心軟膽小怕麻煩,養死一盆多肉能讓她落淚,一只老鼠能嚇得她不敢進廚房,是什么讓她們恩斷義絕,主動挑起離婚這樣的麻煩事?
在一份關于離婚原因的調查報告中,占據榜首的原因,不是家暴,不是婚外情,也不是“貧賤夫妻百事哀”,而是似乎不足掛齒的“生活瑣事”,占比34.21%。
也可以說,三分之一以上的夫妻離婚,是因為老公不洗碗、不掃地、不輔導孩子做作業,回家不把鞋子放進鞋柜,脫下臭襪子隨手一扔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
我有一個95后朋友,因為老公打麻將忘了去幼兒園接孩子,要和老公離婚。她爸她媽從江西老家趕來深圳勸阻。她爸覺得女兒小題大做,打麻將沒什么,我也愛打麻將,當年你自己從幼兒園回來,不也沒事嘛。結果,勸來勸去,她媽和她爸杠了起來,女兒還沒離婚,他倆先回家離婚了。
簡單的生活瑣事,層層疊疊,堆積著歲月的雞毛蒜皮。勾兌得法,可以醞釀成陳年老酒,是非對錯,一笑了之;疏于打理,則可能郁結為無名怒火,一旦點燃,不可收拾。
人們都愛住南北通透的房子,好在能通風。
“老公,我對你有意見”,算是婚姻大廈的一個通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