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

本文主人公梅林
從三峽水電站吊裝1500噸發電機轉子,到溪洛渡水電站吊裝1800噸發電機轉子,梅琳前前后后吊裝了15臺轉子。2021年4月,梅琳向世界之最發起沖擊,成功吊裝世界最大在建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重達2300噸的發電機轉子。

梅林在仔細檢查機器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能吊裝巨型精密儀器的橋機專家,梅琳榮獲“大國工匠”稱號,實現了橋機工的最高夢想,人生也越來越精彩。
梅琳今年46歲,父親當年是葛洲壩機電公司的橋機工。小時候,母親上班忙,父親經常帶梅琳到他上班的地方玩。梅琳看到父親操作著橋機,無論多重的東西,他都能輕松地把它們從一個地方轉運到另一個地方,這讓梅琳既好奇又欽佩。父親神態專注,指揮篤定,從那時起,梅琳心里就種下了“長大后我也要成為你”的愿望。
1995年,20歲的梅琳從葛洲壩技工學校畢業,如愿成為一名橋機工,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葛二代”。梅琳悟性高,學東西快,深受師傅器重。不過,她第一次獨立操控橋機時,卻被師傅訓哭了。
1996年春節后的一天,梅琳實習了半年,終于有了獨立操作的機會。當重物開始起吊時,她卻沒把控好速度,造成重物大幅度晃動,差點誤傷到地面工友。師傅毫不客氣地批評梅琳:“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兒,你下來再練幾年吧!”
師傅的話說得很重,自尊心很強的梅琳私下里痛哭了一場,同時也激起了她的好勝心。此后,她跟著師傅苦練苦學,作為橋機工,梅琳每天要在空中工作近9個小時,工友們便戲稱她為“空姐”。橋機駕駛室僅兩平方米,梅琳一待就是一天,那種孤獨的滋味她體會最深。和她一同分到橋機班的兩位女孩,因為受不了那份寂寞,申請調到了其他崗位,唯有梅琳堅持了下來。
梅琳平時吊裝的都是噸位不大的貨物,她知道,做橋機工的最高追求就是吊裝體積龐大重逾千噸的發電機轉子,而國內能把重達上千噸轉子吊裝成功的橋機工屈指可數。不過,橋機工吊裝大型發電動轉子的機會并不多,因為必須新建大型水電站,才有吊裝轉子的機會。
2002年11月,葛洲壩集團承建的三峽左岸電站首臺機組——5號轉子吊裝,梅琳在現場目睹了吊裝全過程。看著重達千噸的龐然大物在橋機駕駛員的操作下,精準進入機坑,梅琳非常震撼,激動地對師傅說:“哪天我也要吊轉子!”師傅看了眼女徒弟,語重心長地說:“轉子吊裝是橋機工的最高追求,標準就是三個字——穩、準、快,而且要做到萬無一失。你能做到這些要點,就有吊裝轉子的機會。”
梅琳記住了師傅的話,盡管已經有了7年的實踐經驗,自己在工友中也算是佼佼者,但離師傅的“三字訣”還有不小差距,更何況轉子吊裝要求更高,要做到萬無一失!梅琳決定從穩練起,進一步磨練技藝。因為只有在穩的基礎上,才能求準、求快。
父親一直關注著女兒技藝的進步,聽了梅琳的想法,父親建議她找一個工地上常見的空汽油桶,裝上滿滿的水,利用業余時間來回“吊裝”。梅琳采納了父親的建議,于是,別人休息時,梅琳仍在刻苦訓練。一桶水被她“吊裝”著平移無數個來回,剛開始,由于速度控制不好,手感較差,一桶水能灑半桶。但梅琳從不灰心,通過自己的手、眼配合操作控制桿,以水桶滴水不溢并落入指定地點為目標。
半年內,梅琳不知“吊裝”了多少桶水,也不知灑了多少水,只知道水桶溢出的水越來越少。后來,梅琳能做到無論一桶水“吊裝”多少個來回,都能滴水不灑。對梅琳的刻苦師傅都看在眼里,雖然嘴上不說,心里卻對這個女徒弟暗暗稱贊。
經過艱苦訓練,梅琳覺得自己已達到了師傅“穩、準、快”的要求。2003年8月,三峽左岸電站4號機組轉子即將進行吊裝,梅琳向師傅主動請纓:“師傅,我想完成這臺轉子的吊裝任務,請您批準!”
經過班長向項目組的極力爭取,梅琳如愿得到了吊裝轉子的機會,任務重大,她心里既興奮又忐忑。為確保萬無一失,她積極參與吊裝方案的討論,反復和經驗豐富的師傅交流技術要領和注意事項。平時則把每一個構件都當作轉子來吊裝,體會“穩、準、快”的操作要領……
2003年9月6日,項目部實施4號機組轉子吊裝,這個轉子直徑10米,重達1500噸。那天,梅琳一大早就來到操作室,先練習手感,心里默記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吊裝時間越近,她的心跳得越快,師傅理解她的心情,鼓勵她說:“把平時的水平發揮出來,膽大心細,完全沒有問題。”
在近百名工作人員的注目下,吊裝正式開始,接到指令后,梅琳反而不緊張了,思路異常清晰,每一個步驟都很穩,直到轉子完美就位的那一刻,她才發現,自己手心里全是汗,全身都被浸濕了。當師傅及指揮人員祝賀她成功的時候,她還沒緩過勁兒來。
從第一次走上那個離地20米高、兩平方米的駕駛室時,梅琳就知道這是自己一輩子的職業。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可以吊裝巨型精密儀器的橋機工,她通過不斷地摸索,創造出一套“手感、聽感、嗅感”相結合的吊裝方法。
26年來,從三峽水電站吊裝1500噸發電機轉子,到溪洛渡水電站吊裝1800噸發電機轉子,梅琳前前后后吊裝了15臺轉子。2021年4月,梅琳向世界之最發起沖擊,這次她的目標是吊裝白鶴灘水電站重達2300噸的發電機轉子。
白鶴灘水電站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位于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間的金沙江上。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由16個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構成,多年平均發電量可達624.43億千瓦,總裝機容量僅次于三峽水電站。
4月25日,白鶴灘水電站右岸電站將吊裝第四個發電機轉子,轉子是發電機輸出電流的關鍵部件。在這里,每個轉子的重量達到2300噸,為世界之最,吊裝任務落到了橋機班班長梅琳身上。
發電機是精密儀器,轉子吊裝要求精度非常高,梅琳要做的,是把這個直徑16.5米、高4米、重達2300噸的大家伙吊起來,平移近200米后,再精確地放入發電機坑中。平移過程中,梅琳要保持轉子平穩、順滑,速度快了會造成轉子在空中搖晃,2300噸的龐然大物空中搖晃是非常嚇人的,梅琳要保持非常好的手感,更要保持穩定的心態。
當天上午9時20分,總指揮發出“開始起吊”的指令,位于轉子上方20多米的橋機操作室里,身著橘紅色工裝的梅琳從容自信,她起身觀察了一下現場環境,之后穩穩地抬起操縱桿,兩臺載重1300噸的橋機將轉子穩穩抬起,吊離地面——平移——下落……一小時后,發動機軸上的十根銷釘,精準插入轉入的銷釘孔中,央視全程直播了轉子吊裝過程,當總指揮宣布轉子吊裝圓滿成功時,全場掌聲雷動。
現場觀看的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主席張波得知操作橋機的是一位女工時,驚訝之余連聲贊嘆:“了不起,了不起!”當央視記者采訪梅琳時,她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激動地說:“能親手把中國自主設計制造、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機組轉子安全吊裝就位,是我一生的榮耀!”
近年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影響力增大,中國許多工程公司也走出國門,到海外開疆拓土。這些工程技術人員中,不乏女性的身影,她們出色的專業技術能力讓海外同行刮目相看。
2017年,梅琳得到一個消息,由中國能建承建的巴基斯坦NJ水電站急需橋機工。梅琳說服家人向上級請戰,獲得批準后,她第一次走出國門。NJ水電站被譽為巴基斯坦的“三峽工程”,一到現場,梅琳卻發現,NJ電站地下廠房通風管道尚未形成,土建機電交叉作業,潮濕氣悶,灰塵很大。
第一天下班,梅琳頭發、鼻孔、衣服上全是土,再看看同事們,一個個都像從泥里、灰堆中出來似的。這樣的工作環境,讓天生愛美的女人簡直無法忍受。巴基斯坦的女性出來工作的本來就不多,到水電建設工地工作的就更少。一到晚上,偌大的廠房就只有梅琳一個女性,圍在她身邊的都是滿臉絡腮胡子的“老巴”,相互之間語言溝通不暢,梅琳心里還是挺緊張的。不過,這些“老巴”對梅琳非常友好,他們更好奇的是一個女人怎么能讓上百噸的大家伙移位。
因此,梅琳只要一工作,就有很多“老巴”前來圍觀。梅琳雖然有些不太自在,但她知道,走出國門,自己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形象、中國女性的形象。此后兩年,梅琳以女性特有的韌性,出色完成了NJ電站4點機組下機架、頂蓋、轉輪、轉子、上機架等重要部件的吊裝任務,“老巴”們對她的工作態度及出眾技能紛紛點贊:“chinese? women,amazing!”
經過26年的艱苦磨練,梅琳已經成為國內頂尖橋機吊裝專家。工作崗位上,她始終有一種工匠精神。只要在崗位上,她的安全生產這根弦始終繃得緊緊的。橋機吊裝現場環境復雜,在這樣的環境中吊裝材料和設備,一旦發生事故,就可能造成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梅琳對橋機運行過程中的異常聲響、光電、氣味格外敏感,多次及時發現隱患避免了事故的發生。
在巴基斯坦工作的時候,有一天,梅琳在操作過程中,忽然聞到一股似有似無的橡膠味兒,她立即通知地面起重人員暫停起吊,然后到地面進行仔細檢查,最后發現一個電氣盤柜里的電纜在冒煙,她迅速切斷盤柜電源,抄起旁邊的滅火器,對著冒煙部位進行滅火,很快消除了安全隱患。
在溪洛渡左岸電站廠房設備轉場吊裝施工過程中,有一次,梅琳在作業中,敏銳地聽到橋機副小車電動葫蘆聲音不對,經過仔細檢查,發現是電機聯軸器與齒輪結合處的螺絲松了。梅琳把螺絲擰緊后,心里才踏實了。千里長堤,潰于蟻穴。別小看這一個螺絲,如果不留心的話,會釀成大事故。
生活中,梅琳愛看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能上這個節目的都是各個領域的“大神”,他們除了技藝精湛外,都有著超強的心理素質,很多方面都值得她學習。很多人覺得橋機工只是把構件從甲地挪到乙地,沒什么技術含量,但梅琳知道,如果沒有工匠精神,沒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和千百次的磨練,是很難做到把數千噸的高精密轉子吊入機坑里的。
就拿白鶴灘轉子吊裝來說,2300噸、直徑16米的龐然大物,銷釘與銷孔的距離是1.5毫米,這本來就是肉眼觀測不到的距離,更何況梅琳是在離地面20多米的高空。這個時候,她需要豎起耳朵聽抱閘打開的聲音,聽到這個聲音,手就把操作桿歸零,梅琳把這套辦法稱為“手感、聲感”操作法。
一生只干一件事,梅琳在橋機吊裝這一領域做到了極致,她的寶貴經驗成了不可多得的財富。46歲的梅琳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她希望多帶出些徒弟,把自己的技藝和經驗傳承下去。
梅琳對徒弟各方面的品質都很看重,能做她的徒弟,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其次還要有吃苦精神,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要耐得住寂寞。橋機工每天要在空中僅兩平方米的操作室里待八九個小時,十分孤獨,沒有定力是做不好這份工作的。
2019年8月,公司新進了一批技校畢業生,梅琳接收了一位姓劉的女孩當作培養對象。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觀察,梅琳覺得小劉頗有潛力。平時,除了手把手教她吊裝工作中的技術外,還著意培養她其他方面的素質。
有段時間,小劉顯得心事重重,工作不在狀態,梅琳想到她可能遇到了什么事情。一個雙休日,梅琳把小劉邀請到家里,把自己多年來獲得的榮譽展示給她看,看著師傅獲得的榮譽,小劉若有所思。飯桌上,吃著師傅包的餃子,小劉說了自己的煩惱,近期她找了一個男朋友,男方家人嫌她是橋機工,不太滿意。梅琳把自己的經歷講給小劉,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自己對這份工作的認識,雖然橋機工比較普通,但能在這一領域做到無人替代,那種成就感是可比擬的。
在梅琳的開導和影響下,小劉對橋機工這個工種有了新的認識。工作中,梅琳身體力行地對她進行指點:“做橋機工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牢記‘十不吊原則,不放過任何異常和疑點。”梅琳還告訴小劉:“要熟練掌握每一個動作,把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的方法變成下意識的動作,讓肌肉形成記憶。”
在白鶴灘水電站吊裝2300噸發電機轉子的時候,小劉全程目睹了師傅的精準操作,無比欽佩。后來梅琳告訴她:“我們的舞臺就是這兩個平方米的操作室,跟橋機相處甚至比與親人相處的時間還要多,要摸透每一臺橋機的脾性,熟悉每段軌道的狀況,這樣工作起來,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讓梅琳欣慰的是,通過她的言傳身教,小劉成長得很快。
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鶴灘發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帶著滿滿的自豪感,梅琳即將轉戰下一個工地。從三峽到白鶴灘,作為一名橋機工,梅琳見證了中國水電的飛速發展。2020年11月,梅琳榮獲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大國工匠”稱號,實現了水電橋機操作的最高理想,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精彩。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