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加奇,酈銀花,范 駿
(江蘇開放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210017)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重心。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校企聯合、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學校、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企業間接或直接參與到教學,能夠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反映經濟發展的需求。通過雙方的合作學生有機會參與企業活動與實踐,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促進創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模式,學校能夠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同時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是高職教學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最佳形式[1-5]。
自2017年以來,江蘇城市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與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并在校內共建了軌道交通產品設計服務工作室,由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在校生實際參與企業項目。學校以訂單式合作以及“現代學徒制”相結合的模式[6-12],根據企業需求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以滿足校企合作發展的需要,同時在發展中結合自身的發展問題、企業文化和工作計劃安排逐步提出正對性的解決方案,逐步解決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室發展各種問題。本文以參與校企合作的相關專業學生為對象,通過調查問卷研究校企合作對學生專業學習和能力培養的實踐效果。
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含2015—2019級的學生,收到有效問卷166份。其中2015級、2016級、2017級、2018級、2019級的被調查學生分別為18人、33人、32人、54人、29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122人,其他相關專業為44人;直接參加校企合作軌道交通產品設計服務項目的學生人數為71人,保證了問卷調查的可靠性、有效性。調查范圍覆蓋了江蘇開放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校企合作發展的各個階段,保證了數據的有效性。
向166名調查對象詢問“您覺得我們學校開展了哪些校企合作?”,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為學校提供技術支持、先進設施和設備,提供實習機會和實習基地,建立了基本的合作。但合作方式單一、合作深度不夠,導致學生對企業的了解有限。學生無法針對企業實際需要的技能和知識進行針對性的了解和學習。通過問卷調查,在參加校企合作的71名同學中,幾乎全部都認為在我校探索的校企合作中學到了實用知識,同時學生也表明現階段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問卷調查中覺得不需要校企合作的學生僅占3%。同時在問題“您認為在學校所學專業技能知識能否滿足企業用工的需求?”中,接近40%的學生認為在學校所學專業技能不能夠滿足企業需求,同時表現出對校企合作的熱情與渴望,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校企之間進行深度合作的期待是很高的。因此,如果合作后在學生中推行合作模式沒有太大阻力,學生會積極配合相關合作。

圖1 “您覺得我們學校開展了哪些校企合作?”調查結果
學生參加校外實訓的積極性也很高,超過70%,表明學生在實習、實踐方面很用心也很主動。如果學校和企業合作就地開展合作,學生在其他企業實習學到的知識也不一定適合本企業。開展合作為學生解決了實習地方的問題,同時可以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為企業培養適合自己需求的專業人才,減輕企業單方面培養人才的成本,增強自己的科研能力。采取合作方式培養人才提升了學校培養更多優質人才的能力。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學校和企業之間開展合作的期待度很高,如圖2所示。93.38%的學生對學校采取“工學結合”的學習模式表示認同。“工學結合”模式一方面能夠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也滿足企業一部分用工需求,減輕企業運行成本。對學校來說,與企業開展合作可以提高對教育資源的利用程度,增加對企業需求的了解,從而制定更好的教學安排,校企合作能使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需求進行更好的對接,保證學生的就業。因此,學校和企業之間應該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滿足學校、企業的需求和發展要求。另外,對學生的培養同樣重要,學生省去精力自己學習新的技能,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在企業進行工作來了解企業需求,在學校就可以體驗到企業文化、工作需求和工作安排,學生自己有更大的精力去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圖2 “您喜歡去學校合作的校外單位進行校外實習實訓嗎?”調查結果
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方面應該主動出擊尋找合作,為自身的發展鋪平道路,通過自己尋求合作的發展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您希望開展什么模式的合作?”調查情況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學生對學校模式的要求很平均。因此學校和企業合作時,應該結合學生們自身特點根據學生具體要求設置課程崗位,創新性地選擇適合學生的合作模式,以工學為主、多種形式共處的合作模式,獲得更大的利益效果。

圖3 “您希望開展什么模式的合作?”調查結果
“您認為院校校企合作開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您的學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哪些問題?”調查結果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可以看出,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通暢程度還不夠;學校、企業、學生之間溝通不夠,缺乏有效的平臺以及動力因素來實現之間的合作。因此,需要完善企合作相關政策法規和管理機制,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互動合作的信息平臺,了解學生就業、技能學習需求,保證合作的長時間穩定發展,實現校企互利共贏。

圖4 “您認為院校校企合作開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調查結果

圖5 “您認為學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哪些問題?”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問卷反映出學生期待學校、企業的合作方面有所深入,完善合作模式。在發展中多多少少有些問題,首先要促進校企合作的正常高效進行,讓“校企”雙方理解校企合作對職業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搭建學校和企業信息合作共享平臺,打破學校和企業溝通障礙;還可以成立基金扶持,打消學校和企業之間顧慮,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學校中還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監督管理校企合作的運行,并將其納入到教師評價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中。伴隨校企合作相關政策法規和管理機制的完善,校企合作平臺的搭建完成,建立互動合作的信息平臺,學校和企業的需求就自然顯示出來。通過完善學生反饋平臺,了解學生就業、技能學習需求等,保證合作的長時間穩定發展,實現校企雙方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