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全球供應中斷,加上新冠肺炎病例增加,企業和消費者支出受到影響,給日本新政府的經濟增長計劃造成挑戰,日本經濟第三季度收縮幅度大大超出預期。雖然許多分析師預計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將在本季度出現反彈,但全球生產瓶頸惡化對這種前景構成越來越大的風險。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南武志說:“經濟收縮幅度遠超預期,因為供應鏈的限制嚴重影響了產出和資本支出?!?h3>《東京新聞》
為何今年夏季肆虐日本的第五波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單憑疫苗接種率提升和人流量變化似乎難以解釋,有專家提出“120天周期”的觀點。盡管目前人們對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但是據人工智能(AI)預測,日本的第六波疫情或于明年1月中旬至2月到來。今年8月13日,東京新增確診人數達到破紀錄的5908人。當時,政府新冠疫情專家組組長尾身茂稱要控制疫情需將人流量減少五成,部分專家還建議采取封城措施??傊?,其核心觀點都是通過減少人員流動阻礙病毒傳播。
用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術將在氣候保護和限制全球溫度升高上發揮核心作用。而在氣候保護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其經濟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受益。中國在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驚訝。多年來,中國研究人員在氣候保護領域的科學出版物數量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2012年,中國首次超過長期領先的美國。科學出版商愛思唯爾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在此類出版物中的全球份額為?24%,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排名第二,占?17%,德國占5.9%。
韓國經濟研究院(KERI)11月14日公開“各代人感受經濟痛苦指數”的調查結果。痛苦指數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Arthur?Okun提出的概念。韓國經濟研究院在此次調查中運用了各年齡段的體感失業率和通脹率。據KERI統計,今年上半年15—29歲人群感受到的痛苦指數為27.2,排在其后的依次為60多歲(18.8)、50多歲(14)、30多歲(13.6)和40多歲(11.5)人群。KERI認為,20歲以下人群的經濟痛苦加大的原因主要是就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