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玉
摘要:X斷塊包括A塊、B塊和C塊等3個次級斷塊,動用含油面積9.8km2,石油地質儲量1145×104t,可采儲量138.2×104t,標定采收率13%,自1988年投入開發以來,受區塊出砂嚴重,原油物性差等因素影響,區塊自然遞減率居高不下,2019年自然遞減率高達21.81%,2020年以來,通過多種方式組合開發,區塊自然遞減率下降至-19.5%,綜合遞減率下降至-35.5%,開發效果得到改善。
關鍵詞:油井產量;油藏開發;壓裂工藝
1.概況
X斷塊是依附于**斷層的斷裂半背斜構造,主要含油目的層位于S32段Ⅰ~Ⅲ砂巖組,油層埋深1700m~1800m。
區塊平均孔隙度為19.8%,平均滲透率為222.2×10-3μm2,屬中孔中滲儲層,其中中部區域儲層物性明顯好于北部、南部區域,C塊儲層物性略好于A塊和B塊。具有統一油水界面在1770-1790m之間。
區塊地層原油性質較差,屬于普通稠油,平均地面原油密度0.9609g/cm3,粘度503.3mPas(50C)。
2.存在問題
一是地層能量不足,油井產量下降塊
A塊原始地層壓力為18.42MPa,目前北部區域地層壓力為14.78MPa,因地層能量得不到有效補充,產量下降快,日產液由170.5t下降至97.9t,日產油由60.3t下降至36.4t,動液面由1241m下降至1498m,急需補充地層能量,
二是地層出砂嚴重,注采井網不完善
A塊儲層膠結疏松,尤其經歷兩輪次常規蒸汽吞吐后,出砂問題突顯,區塊共投產油井129口,其中受出砂影響27口,平均單井出砂量1.0m3,影響日產油36t,導致5個井組注采井網完善。
三是儲層非均質性強,縱向及平面矛盾突出
A塊儲層非均質性強,變異系數為0.3-1.07,級差在2.25-260.1之間,縱向上注入水沿儲層滲透率較好的底部突進,導致對應油井水淹嚴重,目前3個井組對應3口油井含水上升,綜合含水由78.6%上升至91.5%,影響日產油9.0t,水驅儲量動用程度為81.5%;平面上注水方向性強,優勢水流通道已經形成,注水波及范圍小,目前4個井組對應5口油井低壓低產,單井日產液3.6t,日產油1.2t,影響日產油12.0t,水驅儲量控制程度僅為67.6%。
3.主要工作
3.1優化壓裂工藝,提高新井生產能力
A塊北部含油面積1.18km2,石油地質儲量332×104t,原油粘度503.3mpa.s,平均孔隙度13.4%,滲透率33.9mD。區域共有油水井27口,受油稠及井況影響,基本處于停產狀態,區域采出程度僅為6.0%,嚴重制約了區塊開發效果。
2019年重新對該區域開展精細地質研究,按照100*140m熱采井網部署產能井42口,年內實施19口,實施常規滑溜水+胍膠壓裂,摩阻小,排量大(8-12m3),更有利于對地層造縫;且壓裂液為479m3胍膠+625m3滑溜水,滑溜水可有效補充地層能量,彌補區塊天然能量不足缺陷,初期日產液375.2t,日產油73.6t投產效果較好。
3.2轉換開發方式,實現老區儲量有效動用
為實現A塊北部332×104t儲量有效動用,兩個區塊先后開展超臨界及常規蒸汽吞吐21井次(常規3井次),階段累注汽42290t,日產液由86.4t上升至343.0t,日產油由32.4t上升至116.4t,目前日產油50.5t,階段累增油17432t,階段油汽比0.41。
3.2強化精細注水,有效改善開發效果
A塊以多種注水方式調整為手段,開展“完善注采井網、精細調整注水、測試指導注水”三項工作。區塊開發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水驅儲量控制程度由81.0%上升至81.5%,水驅儲量動用程度由67.3%上升至67.6%;當年新增注水見效9個井組13口油井,日產油由35.4t上升至65.2t,綜合含水由87.1%下降至79.9%,年增油3937t。
一是完善注采井網,提高水驅儲量控制程度
針對A塊南部因井下事故原因導致三個注采井組“有注無采”,無效注水較為嚴重的問題,年內通過落實老井復產潛能、井間剩余油分布規律,實施油井大修1口,換井底1口,側鉆4口,水平井壓裂1口,水井轉采1口,實施后初期日產液39.9t,日產油15.7t,含水60.7%,目前日產液54.0t,日產油11.4t,含水78.9%,階段累產油963t,水驅儲量控制程度由81.0%上升至81.5%,取得效果較好。
二是持續強化動態調配,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針對厚層塊狀油藏,層內非均質性強,注入水沿儲層滲透率較好的底部突進,導致對應油井水淹嚴重的問題。年內根據油井生產動態變化提前做出動態判斷,優化注采比,控制含水上升速度,階段實施動態調配11個井組17井次,實施后日注水由345m3下調至305m3,注采比由0.9下調至0.8;對應6個井組10口油井,日產油由26.8t上升至49.3t,綜合含水由89.6%下降至82.0%,年增油3565t。
三是完善注采對應關系,提高水驅儲量動用程度
區塊儲層非均質性強,層間矛盾突出,注入水沿儲層滲透率較好的單層突進嚴重,年內共實施吸水剖面測試10井次,根據測試結果發現強吸水層位19.4m/6層,為改善縱向矛盾突出的問題,同時結合目前油井生產動態分析,對存在高吸水層和注采不對應的注水井實施補層完善1井次,投球調堵2井次,調剖2井次,實施后限制吸水層15.4m/5層,啟動新層12.4m/3層,水驅儲量動用程度由67.3%上升至67.6%。對應2個井組的3口油井見到注水效果,日產油8.6t上升至15.9t,綜合含水由79.8%下降至68.9%,階段累增油372t。
4.總結
針對類似X斷塊存在原油粘度高,儲層物性差,地層能量低等問題的油藏,開展分區域治理,在北部區域以蒸汽吞吐開發為主、注水補能為輔,深度挖潛井間剩余油;在南部區域按照調驅注水開發,大修、側鉆完善注采井網的工作方式,夯實老井穩產基礎,可有效實現稠油油田開發水平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