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暉
“楷模”就是榜樣的意思。但鮮為人知的是,“楷”和“模”原本是兩種樹的名字。
唐代博物學家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載:“蜀中有木類柞,眾木榮時枯枿(niè),隆冬方萌芽布陰,蜀人呼為楷(jiē)木。”這種很像柞樹的楷樹的特點是:別的樹茂盛的時候它反而像一個枯樹樁子,到了隆冬時節,別的樹都落光了葉子,它反而發芽長出了茂盛的枝條。
《太平廣記》引《述異記》:“魯曲阜孔子墓上,時多楷木。”清代《廣群芳譜》引《淮南草木譜》:“楷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楷樹的這種特性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不同流俗,眾樹茂盛它隱退,眾樹蔫了它茂盛,直道而行,這不正是圣人的寫照嗎?怪不得孔子的墓上種滿了楷樹呢。其實楷樹就是黃連木,是原產中國的一種落葉喬木,因其木材色黃而味苦,故名“黃連木”或“黃連樹”。
明人葉盛所著《水東日記》載,元代學者吳澄請教另一位學者吳正道:“模、楷二字,假借乎?”吳正道說是取木為義:“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墨,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周、孔之家乎?”
模木生長在周公墳上,葉子春天是青色的,夏天是紅色的,秋天是白色的,冬天是黑色的,這四種顏色加上黃色都是古代的正色,稱“五色”。孔子去世后埋葬在魯國都城以北的泗河邊上,眾弟子守墳三年,并在墓地附近栽植各種珍木,以寄托哀思。三年服滿,眾人揮淚惜別,唯獨子貢不忍離去,又多守了三年。子貢種植的楷樹在墓前甬道的左邊,非常高大,直到今天,主干猶在。葉盛接著說:模木和楷木的正和直可作為法則,況且這兩種樹還生長在周公和孔子的冢上呢,更是萬世之“楷模”了!
此后,就以楷樹和模樹喻人,把人的模范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范稱為“楷模”了。(摘自《100個漢語詞匯中的古代風俗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洪鐘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