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嬌

春天如約而至,你也想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可到了實地,卻眉頭一皺:這風景,就如同是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差別。類似的故事不在少數,以至于在網絡社區上誕生了一個“旅游失敗小組”。
“我太失敗了”,這是組里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小組成員分享各種旅行失敗案例。除了旅行方式選擇不對,食物不對、人不對、天氣不對、狀況不對,都會成為“失敗”的推手。成立不到大半年,已有32422 個人在這里共同宣布:我們在旅行上摔了一個大跟頭。
有人看到當地人吃著臉盆里各種沒見過的螺,興沖沖大快朵頤結果吃壞肚子;有人為了看日出早早爬起,第二天卻在大霧彌漫里吐槽惆悵;還有人剛剛被提醒小心手機錢包,結果幾分鐘后不幸中招……樁樁件件,壞了出門的好興致,毀了旅行的好心情。
縱觀不少“失敗的旅行”,不乏一個共同點:少了有準備之謀,打了無把握之仗。只想著要去冰雪世界玩個痛快,卻忽略了要帶上防寒裝備,不得已只好在暖氣房里面壁;只知道莫高窟文明璀璨,卻沒有提前了解相關知識,見到壁畫只會說一句“我勒個去”;只聽說櫻花盛放燦若煙霞,卻沒有查好本年度的花期,賞花賞了個寂寞??梢哉f,一場美好旅行的背后,離不開合理的規劃與認真的準備。否則,前腳有說走就走的旅行,后腳可能就是說掉就掉的“深坑”。
當然,“天有不測風云”??v然萬事俱備,也難擋猝不及防。變幻莫測的天氣,始料未及的事件,都有可能是決定一場旅行質量的變量。正如公路電影里演繹的那樣,一路上應對與處理突發狀況的過程,恰恰也是豐富人生體驗、收獲心靈成長的過程。不如聽一聽網友的感悟:或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事實上,也有不少失落,源于自始至終的心態。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想要看到最美的風景,就一定要有征服艱險的勇氣和毅力。海上航行必然伴隨波濤洶涌,想要風平浪靜,不妨在城市公園里悠然劃船;森林探險必然需要跋山涉水,想要安逸舒適,那不妨找個都市氧吧躺平。對每個人來說,如果只想著享受結果的驚艷與愉悅,卻不愿承擔過程的辛苦與瑣碎,這可能是對旅途的一種誤解,也是對生活的一種誤解。
錢鍾書在《談藝錄》中說:“風景即心境?!鄙酱L物不言,是否能夠成為理想的“風景”,往往在于觀者的心境。很多時候,游客總希望以一場旅行來化解當下生活的疲憊倦怠,撫慰內心的焦慮不安。于是,我們賦予旅行太多的意義,稍有不順,便心生不滿。殊不知,只有以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全身心投入和感知一片未知的土地,才會“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所到之處,皆是風景。
或許還應該看到,所謂旅行,不一定要定義為成功或者失敗。這至少包含著兩條生活的智慧。其一,有時候,旅行的的確確出了狀況。比如出門第一天就丟了關鍵家當,半途有急事必須返程,等等。坦然接受意外,而不是被意外左右,同樣是一種可貴的心態。其二,詩意并不一定在遠方,也潛藏在日復一日的尋常光景之間。與其幻想“生活在別處”,不如用心去體會身邊的美好。還記得去年疫情緩解后,漫步在小區附近的街心公園,只覺得風也可愛,云也可愛。從“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到“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這樣的變化更加醉人。
所以,旅行也是一場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的修行。心懷熱愛,奔赴山海。大不了,今年不行,明年再來。
(摘自“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