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祥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張聞天光輝人生的重要體現。張聞天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在一個相當長時期是黨的重要領導人,曾在事關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他在長期革命實踐和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獻身真理的鮮明政治品格,不僅展現了共產黨人至高無上的家國情懷和矢志不渝的堅強黨性,而且讓人肅然起敬,也為今天的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樹立了榜樣。
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張聞天1900年8月生于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浦東新區)一個農民家庭,從小聰明好學,6歲時進入私塾。張聞天年少時除讀“四書”“五經”外,還接受了“新知”和西方現代文化。張聞天11歲時便進入南匯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寄宿讀書,當時的“南匯一高”是一所新式學堂,全部采用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最新出版的課本,其間,張聞天的學業優異。1917年秋,張聞天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讀書。在校讀書時,張聞天的中文基礎好,還有一定的外語閱讀能力,平時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善于獨立思考。此時,張聞天目睹中國內憂外患,積極投身時代大潮,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為此,張聞天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等大量進步刊物,經常與同學沈澤民(茅盾之弟,南京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在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議論改造中國、改造社會等問題,后在南京加入由李大釗等人發起的“少年中國學會”。

張聞天(1900-1976)
五四運動爆發后,張聞天和同學們一道寫標語、散傳單,手執小旗奔走呼號,積極參加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斗爭。1919年6月23日,南京第一個進步刊物《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創刊,張聞天既是編輯,也是主要撰稿人。在現存的51期《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中,就有張聞天撰寫的30多篇評論、雜評、隨感錄,而且文章觀點鮮明,言簡意賅,邏輯嚴謹,筆鋒犀利。這些文章猛烈地抨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軍閥政府的賣國罪行;有的反對舊制度、舊道德、舊思想;還有的宣傳解釋了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由此可見,張聞天為救國救民,勇于追求真理,探索改造中國社會的革命精神。
1919年8月19日,《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從第50期開始,連續3天刊登了張聞天撰寫的《社會問題》一文。文章指出:“要進窺中華民國社會之先,不可不曉社會的變遷。”“按馬克思唯物的歷史觀,吾們可以曉得,社會問題經了四大變動”。張聞天還在介紹四個時期、觀察剖析中國社會的現狀之后,明確提出了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辦法,即“現在最要緊的是鏟除士大夫階級”,亦即徹底推翻封建統治階級。同時,張聞天還認為革命的動力,應當是“勞農界人”,即工人和農人。“因為除了真正的勞農界人,人人都希望做士大夫,把這種希望做士大夫的拉來革士大夫的命,可是萬萬辦不通。像中國辛亥革命去掉了一個滿清皇帝……其余支配階級的人,還是那種腐敗已極的士大夫,所以鬧到現在。”張聞天還根據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中國革命的步驟:第一步,必須“鏟除士大夫階級”,然后實行普選的民主政治;第二步,實行共產主義,生產機關歸社會全體所共有,“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或“各盡所能,各取所值”。文章最后,張聞天全文轉抄了《共產黨宣言》第二章中的十條綱領,認為這是中國人民光明的前途和具體奮斗目標。年輕的張聞天試圖通過《社會問題》一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來認識和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并把《共產黨宣言》的十條綱領作為中國革命“第二步”的遠景直接介紹給南京人民。這在南京的知識分子中產生了相當的影響,也使他成為南京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
1920年7月,張聞天為進一步追求革命真理,離開南京,東渡日本留學。1922年,張聞天又赴美國勤工儉學。此時,張聞天一邊在舊金山的中文報紙《大同報》當編輯,一邊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一年多的旅美生活和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考察,使他開闊了視野。回國后,張聞天任中華書局編輯。其間,張聞天還致力于文學革命,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創作和翻譯了大量新詩、散文、小說、戲劇、評論等作品,被譽為“少年文學家”。同時,張聞天還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研究中國社會,對各種思潮加以比較鑒別,逐步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5年,張聞天在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紅色教授學院學習。
1931年,從蘇聯學成歸來的張聞天先后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在具體工作中逐步認識到“左”傾錯誤的問題。面對博古、李德的軍事冒險主義導致紅軍陷入被動局面的情形,張聞天開始質疑這種路線的正確性,并與之產生了思想上的分歧。1932年10月,張聞天在《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一文中,特別強調要反對左翼文化運動中的“左”傾關門主義,團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的文學家,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1933年初,張聞天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1月,在黨的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1934年初,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張聞天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正是這個變動,張聞天的辦公地點和住處由原來黨中央所在地觀音山搬到了沙洲壩,同毛澤東在一處辦公,住的院子也緊靠在一起,這樣使他們在工作上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配合。1934年4月,張聞天與毛澤東合著了《區鄉蘇維埃怎樣工作》一文,之后他們又在很多事情上形成共識。從1935年10月至1938年9月,有洛甫(或張聞天)署名的電報共有451件,其中,“洛、毛”或“毛、洛”聯名發出的就有286件,合作非常融洽。
張聞天在主持人民委員會開會時,總要邀請毛澤東來參加指導。特別是關于對根據地經濟工作的領導,張聞天非常重視毛澤東的意見,還經常叫下面的同志向毛澤東請示匯報。兩人曾對許多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張聞天都能認真聽取毛澤東對形勢的分析,誠懇接受毛澤東意見。盡管張聞天早在蘇聯留學的時候就和博古相識,但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中央蘇區重鎮廣昌失守后,張聞天公開批評這種同敵人死拼的軍事路線,是一種打消耗戰的錯誤做法,使紅軍遭受了不應有的損失,并與博古、李德等公開發生沖突。當時,有人就說張聞天“老是跟著毛澤東跑”,而他卻坦然地說:“真理在誰手里,就跟誰走。”
以實事求是態度堅持真理、運用真理、發展真理,是張聞天成為黨的重要領導人的關鍵所在。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了戰略大轉移,張聞天與毛澤東、王稼祥一起從瑞金的梅坑出發,突圍西征。他們一起行軍、一起宿營,吃住在一起,被稱作“中央隊三人團”。當時毛澤東和王稼祥一病一傷,坐擔架行軍,張聞天身體沒什么問題,基本騎馬行軍。由于他們3個人經常交往、交流、交換意見,逐漸對很多問題的看法、觀點也都日趨一致。
12月20日,中共中央負責人所在的軍委縱隊抵達黃平,張聞天和王稼祥在一片桔林中休息時,自然而然地談起了紅軍的前途,王稼祥憂心忡忡地問:“紅軍的最終目標在哪里呢?”“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張聞天嘆了口氣說:“照這樣打下去也不是辦法,還是要毛澤東同志出來負責才行。毛澤東同志打仗有辦法,比我們都有辦法。”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此時,張聞天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僅次于博古。1月17日,張聞天作了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反報告”,這就為遵義會議作出決議之前形成了正確的導向,也為會議完成預期目標提供了重要保證。張聞天受會議委托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也正是在此過程中,張聞天實現了個人思想上從摒棄“左”傾到反對“左”傾的徹底轉變。毛澤東曾在黨的七大的一次講話中指出:“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洛甫(張聞天)、王稼祥兩位同志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他們的“作用很大”。遵義會議之后,張聞天被推舉作為黨中央的總負責,不僅支持毛澤東,保證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而且密切結合當時斗爭實際和廣大指戰員思想狀況,宣傳決議內容和會議精神,對部隊進行思想教育,維護了遵義會議的勝利成果。
1936年3月,張聞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對國內形勢和統一戰線進行了研判,分析了不同勢力、派別或階層的表現情況,明確指出建立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線是目前的關鍵。9月,張聞天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認為當前中國人民的主要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因而把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抗日反蔣”的口號也不適當,蔣軍全部或大部分有參加抗日的可能。隨后,我黨制定了逼蔣抗日的方針,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遵義會議時期的張聞天
12月13日,在西安事變爆發后的第二天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針對當時大多數同志提出的“除蔣”“審蔣”主張,張聞天明確提出:我們的方針是把局部的抗日統一戰線,轉到全國性的抗日統一戰線。應當盡量爭取、分化和孤立妥協派,不采取與南京政府對立的方針和方式。12月19日,張聞天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變國內戰爭為抗日戰爭”的主張和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方針,并提出了“盡量爭取時間,進行和平調解”的策略。在此次會議上,通過了毛澤東、張聞天所起草的《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通電》和《中共中央關于西安事變及我們的任務的指示》兩個文件,為實現國內革命戰爭向全面抗日戰爭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張聞天說:“我是主要的負責人之一,應當承認錯誤。”他還說:“反對主觀主義,要作徹底的清算,不要掩蓋,不要怕揭發自己的錯誤,不要怕自己的瘌痢頭給人家看”;“我個人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極嚴重,理論與實際脫離,過去沒有深深了解到”,究其原因是“行動方面夸夸其談,粗枝大葉漫畫式、一般地了解問題”,因此“得出的結論是主觀的”。張聞天在后來閱讀列寧著作時曾批注道:“敢于承認失敗、錯誤,并從中學習,非常重要!”于是,張聞天懇切表示:“過去沒有做實際工作,缺乏實際經驗,現在要補課”,主動要求到基層做調查研究工作。
1942年1月,張聞天率領調查團赴陜北和晉西北農村進行了長達一年零三個月的實地調查,撰寫了大量調查報告。這些調查報告,既是抗戰時期中國農村實地考察的寶貴記錄,也是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發展史上的重要文獻。在調查工作結束后,張聞天將自己一年多的調查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教訓寫成了一份向中央匯報的總結報告,即《出發歸來記》。在報告中,張聞天在實踐的基礎上,精辟地論述了我們共產黨人對于調查研究應當采取的基本態度,即“一切必須從客觀的實際出發,必須從認識這個客觀的實際出發”。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對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進行了深入闡釋。這篇報告受到了毛澤東的重視,他在閱后于1943年3月29日批示中央“各同志閱”。這篇報告的完成也標志著張聞天在思想上、理論上的成熟,也是實踐出真知的生動寫照。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張聞天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
張聞天還十分注重用道理說服和教育群眾。1946年5月上旬的一天,合江省(存在于1945-1949年,現已并入黑龍江省)政府的一個科長,帶著老婆乘馬車在省城佳木斯招搖過市,撞倒了一名東北民主聯軍的傷病員,引起在場的其他傷病員的不滿。事后,省政府未及時做出妥善處理,以致發展到近千名傷病員圍攻、辱罵甚至毆打黨的工作人員,并進占省政府辦公大樓。這是一起典型的群體性事件,影響非常惡劣。不久,合江省的富錦等地也先后發生類似事件,事態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
時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的張聞天決定親自出面調查,與傷病員代表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面對聚攏在政府大樓前眾多群情激昂的傷病員,有些同志擔心這幫人正在氣頭上,會圍攻、辱罵甚至傷害到張聞天,于是就勸說道:“這幫當兵的氣勢洶洶地聚在一起,氣焰十分囂張,什么事都干得出來,是否考慮調部隊過來?即使談判,張書記最好不要出面,由省委辦公室的負責同志代表談話就行了。”張聞天堅定地說:“他們都是在前線殺敵英勇負傷的,是革命的功臣,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必須親自出面與傷病員代表談話,協商解決問題。”
經了解,肇事的科長原是一位留用的偽滿時期的公職人員,雖在人民政府工作,身上仍沾染著不少舊習氣,平時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動輒指手畫腳、罵罵咧咧。這次帶著老婆坐大馬車在鬧市顯擺,撞了人不但不停車查看,反而揚長而去。事后,省政府既未及時處置肇事者,也沒有妥善安置受害人,這才最終激起了眾怒,引發了傷病員沖擊政府大樓的群體性事件。
在談話的時候,張聞天首先肯定了傷病員為革命英勇負傷的壯舉,虛心接受了他們對后方一些干部作風的批評,同時主動承擔了領導責任。他說:你們在戰場上的表現都非常優秀,是人民的功臣。現在光榮負傷來到后方休養,理應受到組織上的關懷和照顧。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后方的工作沒有做好,對你們照顧不周,使同志們在治療過程和平時生活中都發生了不少困難。省委過去對這件事沒有很好過問,作為省委書記,主要責任在我。但是,你們圍攻、打罵工作人員,是完全錯誤的,是黨紀和軍紀所不容的,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問題發生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想辦法解決,打罵于事無補,單靠批評和處分也解決不了問題。張聞天入情入理的一席話,化解了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讓傷病員們消了氣。
接著,張聞天又仔細聽取了傷病員的意見,指示嚴肅處理肇事人,對傷病員其他的合理要求,當即責成有關部門一一做了妥善安排,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對過去關心傷病員不夠承擔了責任。不到一星期,這場轟動全省的傷病員事件就及時得到了平息。這一群體性事件的妥善處置,充分體現了張聞天堅持真理的品格和擔當精神。
真理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并彰顯出實踐力量,指導著張聞天一個又一個的實際行動。張聞天不僅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而且在事關國家前途與命運、黨和人民利益上,具有堅定的黨性原則,并用生命捍衛。
新中國成立后,張聞天在外交戰線工作近十年,先后擔任駐蘇聯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長等職。他堅定執行毛澤東、周恩來制定的外交路線和方針政策,在開創新中國外交工作局面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51年至1954年駐蘇聯大使任內,張聞天提出駐外使館要以各國政府為主要工作對象,著手成立我國駐外使館第一個研究室,親自抓調研工作,使大使館真正發揮黨和國家耳目的作用。同時,張聞天十分重視積極發展中蘇經貿和科技合作關系,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他以大使身份參加了與蘇方進行的有關談判,也是“156項工程”在蘇聯具體落實的主要負責人。在研究蘇聯工業化經驗的基礎上,張聞天提出實現中國工業化要“穩步前進”,并在中國鋼鐵工業布局、自力更生和爭取外援相結合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1954年12月任外交部副部長后,張聞天積極致力于外交戰線基礎建設,著力加強部領導班子建設,堅持集體領導,發揚民主,強調政治和業務的統一關系,從改進各司工作和加強調查研究兩個方面,努力提高外交部業務水平。張聞天到各國駐外使館巡回視察,具體指導改進對駐外使館的領導。在他主持下,外交部成立了部政研室、部直屬國際問題研究所,恢復和加強了世界知識出版社,創辦了交流信息和經驗的內部刊物,推動了國際問題研究和內部業務交流工作。他倡議建立外交學院,培養外交干部和國際關系研究人員。在1956年黨的八大上,張聞天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并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59年七八月間,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江西省廬山召開。會議期間,彭德懷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使得風聲日緊。其間,張聞天曾就自己的發言提綱征求過田家英、胡喬木等人的意見。7月20日,他倆曾分別打電話給張聞天,婉轉地勸他“有些問題就別講了”,張聞天的秘書也勸他還是不講為好,但他仍然堅持要講。第二天,張聞天在華東組講了3個多小時,整篇稿子有8000多字,從十三個方面闡述了黨的方針政策的優缺點,著重強調了存在的問題,并明確表示贊成彭德懷信中的意見。
8月20日,張聞天回到北京,夫人劉英已經在家等待。劉英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人事司司長、部黨組成員兼監委書記。張聞天一進家門,劉英就埋怨他說:“你做外交工作,經濟問題何必去多講呢!”張聞天有些激動地說,自己非講不可,經濟這樣搞下去怎么行,人民生活怎么得了,“后悔就不對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事情已經發生了。共產黨員不言后悔。”接著,張聞天又平靜地說,“廬山那篇講話,談思想方法和民主作風的一些話可能尖銳一些,但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不然難免要犯錯誤。”劉英聽了,說這事最犯忌。張聞天卻說:“封建社會都提倡犯顏直諫,共產黨員還怕這怕那嗎?如果大家都不講,萬馬齊喑,會出現什么局面呢!”
晚上散步,來看他的秘書何方也為他在廬山發言惹禍惋惜。張聞天卻說:“不上山也可能不發這個言,但那是偶然性;有意見就要講,則是必然性。”隨即,張聞天還引用一句韓愈的話說:“‘物不得其平則鳴’。腦袋里裝了那么多東西,心里有那么多話,能夠不說嗎?我是共產黨員,應該講真話!”張聞天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批評當時工作中“左”的錯誤,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廬山會議后,張聞天被撤銷了外交部領導職務,張聞天給毛澤東寫信,希望組織能夠給他一份工作。經過再三請求,1960年11月,張聞天終于獲得了一份工作,即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既是“特約”,自然就用不著他研究什么,不過給他一個領工資的地方而已。但張聞天卻對這個無職無權的工作極為重視,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研究之中。

1956年10月4日,左起:張聞天、毛澤東、宋慶齡、周恩來、陳毅在中南海
1969年10月,張聞天以“張普”為化名被遣送到廣東肇慶,從此開始了長達6年寂寞而孤獨的監管生活。在此期間,張聞天將列寧“為了能夠分析和考察各個不同的情況,應該在肩膀上長著自己的腦袋”的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雖身處逆境,仍深切關注黨的命運,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前途充滿信心,孜孜不倦致力于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后來,張聞天寫下幾十萬字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筆記文稿。他說:“共產黨人要有面對赤裸裸的現實的勇氣,要有說老實話的勇氣。”堅持原則是共產黨人的重要品格,也是衡量一個干部是否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重要標準。對共產黨人來說,是要擔當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張聞天不僅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1971年11月,張聞天在《人民群眾是主人》一文中指出:“黨不能沒有群眾,群眾不能沒有黨。群眾是基礎,黨是領導。”這一論斷,精確表達了在黨和群眾這個矛盾統一體中“黨”和“群眾”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張聞天還在文章中指出:“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解放,必須依靠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正確領導的共產黨,這是一條規律。但共產黨只有同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并使他們接受和實行共產黨的正確的路線,才能實現其領導。這又是一條規律。”同時,張聞天還強調,如果黨的領導脫離了群眾,那就“等于人的頭腦脫離人的身體和四肢一樣”,也就“不成其為領導”。
在《人民群眾是主人》一文中,張聞天還強調:“在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人民群眾是主人,黨是勤務員。”并認為,領導就是服務,領導人民就是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之所以需要共產黨,就因為共產黨能為人民群眾服務,共產黨是人民群眾手中進行解放斗爭的工具。張聞天辯證地把領導與服務視為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認為領導群眾的過程就是服務群眾的過程,并強調不能“把主人和勤務員的關系顛倒過來”。“只有我們時刻記住黨和人民群眾的這種關系,我們才能自覺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把我們一切工作的重心自始至終放在人民群眾身上”,這樣才能克服脫離群眾的危險。這是張聞天在進行革命事業過程中總結出的真理,也是他一生的遵循并為之付出了生命。
1976年7月1日,張聞天猝發心臟病逝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撥亂反正,對張聞天的一生作出公正評價。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大會,隆重追悼張聞天。198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大會上,張聞天的名字被列入同毛澤東一起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黨的杰出領導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