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晶 楊倩倩 趙璐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二科 焦作454001)
四肢骨折是骨科常見的、多發的骨折類型,隨著交通事業、建筑事業的發展,四肢骨折發生率也顯著提高。四肢骨折患者臨床治療時應盡快恢復解剖復位,恢復關節、肌肉功能,但因肢體功能受限、疼痛等因素均會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導致生活質量受到影響[1]。近年來,隨著護理事業的發生,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也逐漸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2]。因此選取規范、合理的護理模式,促進患者身心全面康復十分必要。本研究對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認知護理聯合流程管理,旨為臨床護理的選擇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符合審核標準,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就診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按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20~72歲,平均(48.84±6.84)歲;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1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8例,大學及以上12例。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20~72歲,平均(49.15±6.85)歲;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6例,大學及以上12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經體格檢查、實驗室指標、影像學技術等綜合檢查,確診為四肢骨骨折;(2)符合手術指征;(3)患者具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4)認知功能正常,精神狀態良好;(5)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臟器疾病;(2)精神障礙性疾病、認知異常;(3)無法自主溝通、交流。剔除研究中主動退出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發生原因、手術方法及必要性,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指導患者飲食、功能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認知護理聯合流程管理。(1)認知護理。分析、評估患者相關行為、近期生活經歷,采用積極行為促進患者功能鍛煉;定期宣教骨折事項、功能鍛煉內容,評估患者對功能鍛煉的理解程度,利用視頻、健康手冊、微信傳播等方式,補充患者所需的知識,促進患者對功能鍛煉的認知;合理安排鍛煉時間,對功能鍛煉復雜、過快患者,適當放緩速度,行健康指導;定期組織患者及家屬參與團體學習,講解疾病防治知識、自我保健措施,解決患者及家屬關心的問題,實現健康信息的雙向溝通。(2)流程化疼痛管理。評估患者疼痛特點、性質,說明疼痛治療藥物的作用與不良反應,準確使用鎮痛泵;加強患者、家屬的疼痛知識宣教,包括疼痛知識、評估方法、術后鎮痛方法及優缺點,準確控制疼痛在相應范圍。(3)流程化健康生活干預。患者日常飲食應清淡、富有營養,減少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食物為主;中期以舒筋活絡、壯骨食物為主;后期以補肝益腎、強筋壯骨食物為主。告知患者規律作息,進行康復訓練,促進局部血運,預防肌肉萎縮。術后逐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技能,積極訓練生活技能,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4)流程化康復鍛煉。術后24~48 h開始訓練患者被動功能,按照持續被動運動機訓練上肢肘關節、下肢膝關節活動鍛煉。訓練幅度從大到小、速度從慢到快,根據訓練程度增加活動幅度。7~20周后,進行關節負荷練習。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健康行為,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評估,選取量表中40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4分,總分40~160分,評分越高,健康行為越高[3]。(2)比較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簡易生活質量(SF-36)評估,選用常用的四個維度:生理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總體健康,每個維度計分100分,總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健康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健康行為評分較護理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分,±s)
?
2.2 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
?
骨折是一類臨床常見的病癥,是指骨結構連續性完全斷裂或部分斷裂,其中以四肢骨折最為常見,占全身骨折的70%以上[5]。四肢骨折多因外傷或病理性因素所致,作為負性生活事件,會給機體帶來嚴重的應激反應,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及康復鍛煉的依從性。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獲得準確認知,建立健康行為,以此滿足患者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
認知護理是通過改善個體健康意識、健康知識、健康能力,并采用積極合理的健康認知護理,客觀評估患者健康知識,以制定完整、有效的健康指導,提高患者功能康復效果。對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認知護理,從患者體征、經歷及行為認知等方面,分析影響患者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找出影響自身情緒、生活質量的行為因素,定期宣教骨折相關知識,以此提高患者認知水平,促使患者積極參與功能鍛煉,改善其生活質量。流程管理是為了控制風險、提高服務質量,而采用的流程化、規范化護理管理措施,綜合評估患者軀體狀況,強調護理方法的系統性,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此提高護理的針對性、準確性[6]。對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流程管理,通過流程化的疼痛管理、健康生活干預以及康復鍛煉,使患者自覺接受護理,以此能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功能鍛煉,提高生活質量[7]。
本研究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健康行為評分(135.96±12.54)分高于對照組的(118.78±12.15)分,生理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總體健康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認知護理聯合流程管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能促使患者健康行為的建立,提高其生活質量。原因在于,認知護理幫助患者了解四肢骨折相關知識,解決恢復期間遇到的問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建立健康行為;同時流程管理的應用,合理安排患者鍛煉時間,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使患者面對突發事件時能積極處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認知護理聯合流程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質量,建立健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