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患者約占成年人的10%,尤以中老年人居多,其臨床上可分為不同的類型。頸椎病發病率最高的是神經根型,此型主要是由于病理突出物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所致的,主要表現為頸、肩、背持續性疼痛,或酸痛,或陣發性劇痛,患側上肢發沉無力,或有酸脹麻木感。其次是椎動脈型,患者在轉動、側彎頭部時,可出現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枕部頭痛甚至突然昏倒等供血不足的癥狀。再次是脊髓型和交感神經型。其中:脊髓型患者常表現為一側肢體運動障礙,手指活動不靈活、疼痛無力,或發抖,下肢一側或雙側發麻,走路無力,易被絆倒等;交感神經型患者可表現為頭痛或偏頭痛、頭昏、耳鳴,或心跳加快,心前區疼痛,吞咽困難,視力下降、模糊等。有的患者還可出現血管痙攣、肢體發涼、多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以上諸多證型,中醫認為皆屬“痹癥”范疇,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外受風寒濕邪困擾,經絡瘀滯,造成骨質生成骨贅(即骨刺),骨贅壓迫局部神經、血管而引起的癥狀。治療當以宣痹通絡、活血化瘀、解痙止痛為原則。筆者自擬通絡除痹湯治療各型頸椎病,一般服藥2個療程(15天為1療程,間隔3天)癥狀可得到改善。
組方用法:黃芪、桑枝各30克,葛根、雞血藤、路路通各20克,川芎、炙甘草、威靈仙、炒地龍各15克,羌活、桂枝、姜黃各10克。上述藥水煎2次混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
方解:方中黃芪為益氣之要藥,能擴張血管,改善血行;葛根祛風寒之邪,主諸痹,并可改善腦部血流量和擴張腦血管;桂枝能祛風散寒,通血脈,利關節,走經絡而止痛楚,為治痹痛之要藥;川芎辛溫香竄,能上行巔頂,下達血海,旁通四肢,外至皮毛,為活血行氣之良藥;桑枝善于祛風濕,通經絡,達四肢關節,對風濕痹痛、四肢麻木拘攣皆有良效;雞血藤能補血行血,活血之力較強,舒筋通絡功效尤著;羌活長于散肌腠寒濕,通利關節,頭身盡痛之風寒濕痹、肢體頑麻不遂,非此不能除;威靈仙既可祛在表之風,又可化在里之濕,通經達絡,可導可宣,對筋骨酸痛、肌肉麻痹皆有作用;姜黃外散風寒,內行氣血,有活血通經、行氣止痛、祛風療痹之效;路路通既能行氣又能通經;地龍性善走竄,通經活絡,暢通血氣,引藥入經;炙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消瘀通絡、搜風祛寒、除濕療痹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