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一起信用證項下單證不符及銀行拒付糾紛引發的訴訟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日本法院判令中國開證行在日本受益人已轉售貨物獲得貨款,無單據向銀行交付的情況下支付全部信用證金額的不合理之處,闡明和強調了信用證項下交單與付款的不可分割關系。
[關鍵詞]信用證;單證不符;銀行拒付;轉售貨物;日本法院判決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6.027
首先介紹原被告雙方糾紛的基本事實和日本法院審理判決結果。2010年2月9日,中國某公司(以下稱“中國公司”)與日本某公司(以下稱“日本公司”)簽訂《煤炭購銷合同》,約定中國公司向日本公司購買煤炭4萬噸,單價為75美元/噸。雙方對煤炭的質量規格進行了詳細約定,煤炭總熱值低于5700 KCAL/KG時買方有權拒收貨物,其他質量不符合規格則相應調整價格,裝船港取樣檢驗結果為最終結果。合同約定付款方式為信用證付款。
2月11日,中國公司向中國某銀行申請開立以日本公司為受益人的信用證,金額約300萬美元。2月12日,國內開證行(以下稱“中國開證行”)向國外某銀行(以下稱“國外銀行”)電開了FIN700跟單信用證。貨物規格中列明煤炭總熱值(Gross Calorific Value(ADB))低于5700KCAL/KG適用拒收,其余指標不適用拒收,僅進行價格調整。
3月22日,日本公司將貨物運至廣東虎門港,中國出入境商品檢驗檢疫局即CIQ對貨物進行法定檢驗,檢驗結果與日本公司提交的SUCOFINDO檢驗報告數值不同。根據SUCOFINDO于2010年3月18日出具的檢驗報告,煤炭總熱值(Gross Calorific Value(ADB))為5978KCAL/KG,而根據CIQ出具的質量檢驗證書,煤炭高位發熱量(空氣干燥基)為5180KCAL/KG,因此中國公司認為煤炭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3月31日,日本公司向中國公司發送郵件,說明其到銀行交單時,被銀行指出存在三處不符點,日本公司將上述問題在給中國公司的發票上都進行了價格調整。
4月1日,國外銀行通知中國開證行單證請求付款,并提示單證存在三處不符點:“總水分26%(應小于25%);固有濕度9.5%(應為約13%);粒度0~50mm 83% (應為90%)”。4月6日,中國開證行將單據不符點通知了中國公司。
4月12日,中國公司與日本公司共同委托SGS及INSPECTORATE對貨物進行檢驗。SGS出具的檢驗報告中,煤炭總熱值為21.26 MJ/ KG(約5081KCAL/KG)。INSPECTORATE的檢驗報告中,煤炭總熱值為4714KCAL/KG。
4月15日,中國公司發函通知國內開證行,說明“單據存在不符點,我司予以拒收,并授權貴行將單據退回。”同日,國內開證行將單據通過國外銀行退回日本公司。
7月29日,日本公司將涉案煤炭轉售給國內某港口公司(以下稱“港口公司”)。
12月,日本公司在日本法院起訴中國開證行,要求支付涉案信用證下款項及利息。
2012年3月,日本法院一審判決東京地方裁判所 2010年(ワ) 第42543號[Z]。駁回日本公司訴訟請求,日本公司提起上訴。
9月,日本法院作出二審判決東京高等裁判所平成24年(礻)第2614號(平成24年9月26日判決) [Z]。,改判支持日本公司的訴訟請求。
2013年12月17日,國外最高法院作出終審裁決,對中國開證行的申訴不予受理最高裁判所平成25年(受)第161號(平成25年12月17日判決) [Z]。。
12月26日,中國開證行按照日本法院判決向日本公司支付了3671995.97美元。
文章要討論的問題是,受益人轉售貨物是否應視為放棄信用證項下提交相符單據以獲得貨款的權力,日本法院判定受益人不提交單據而從開證行獲得貨款是否合理。也就是說,信用證項下的交單與付款是否為不可分割的關系。
楊大明先生在其專著《國際貨物買賣》楊大明.國際貨物買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中說到: 信用證是一家國際銀行或有信譽的銀行作出對賣方的付款保證。這信用證也就是銀行(作為開證銀行)與賣方(作為受益人)之間的一個合約,而合約的內容就是只要賣方向開證銀行及時提供一套特定的 “付運單據”(shipping document),特別是包括了“裝船單據”(on board bill of lading),銀行就一定會馬上做出貨款的支付。
信用證作為開證行與受益人之間的合約, 其本質上是單據的交易,其標的就是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受益人要獲得信用證項下付款,必須提交單據,首要的就是作為物權憑證的提單,而開證行如果拒付,則必須及時退還單據給受益人。由此可見,持有和交付單證是信用證交易的核心內容,是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信用證交易的基本流程為:開證行在受益人以符合信用證規定的方式提交了符合信用證規定單據的前提下支付信用證項下確定的款項給受益人,并交付單據給申請人,以獲得墊付資金的償還。因此,當受益人無法提交與信用證規定相符單據時,開證行無須支付信用證項下確定的款項。提交符合約定的單據給開證行是受益人的基本義務,當受益人無法提交單據時,無權獲得信用證項下款項。
日本法院對中國開證行“在提示本案提示單證之前,可拒絕履行本案信用證項下債務”的主張,判決理由為“上訴人 日本公司。已對被上訴人 中國開證行。提示了滿足客觀要件的本案提示單證并將其予以交付,因此,即使被上訴人退回本案提示單證,不能解釋為上訴人負有再次提示該單證的義務”。針對中國開證行主張的“由于上訴人通過向他人轉讓,交付本案商品,已確定無法將本案商品交付于被上訴人,因此,可以拒絕本案信用證項下債務的履行”,日本法院的理由為:上訴人提示交付了滿足客觀要件的本案提示單證,因此已完成了本案商品的交付,并且完成了現實交付。另外,上訴人在被上訴人及中國公司之關系上將如何處理向被上訴人交付的本案商品銷售給他人所得利益,是應另行解決的問題。
日本法院的判決違背了信用證交易程序,同時違背了包括信用證交易在內的貨物交易的公平原則。首先,日本法院對交單(PRESENTATION)的解釋是歪曲的。 交單的意義是持有并交付給銀行,也就是判決中所說的“提示并交付”,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提單作為物權憑證的背書轉讓功能。判決中所說的“無再次提示”的義務,不僅表示無須交付,甚至無須持有單據。信用證的單據交易和其他貨物買賣道理是相同的,即錢貨兩清,而不是你讓我看看貨我就必須付錢,畢竟我讓你看看錢你也不會交貨。其次,日本法院的判決,否定了再次提交單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前述引用的楊大明先生著作中所述道理,假設銀行收到不符點單據退回,受益人是可以修改為相符單據并在信用證要求的期限內以信用證要求的方式再次提交的。同樣,如果銀行改變了對單據的審核意見,也是可以接收再次提交的相同單證的。實踐中,議付行與開證行對單證是否相符的矛盾爭論經常發生,開證行最終同意議付行的意見并接受此前拒收單據也不乏其例。理論上和實踐中,受益人可以保有單據,在法院或仲裁機構認定不符點不成立的情況下,再次提交相同單據,開證銀行則根據法院判決和/或仲裁裁定,接受再次提交的相同單據并支付信用證項下貨款,形成一個完整的信用證結算流程。日本法院的“不能解釋為上訴人負有再次提示該單證的義務”及“無法解釋為負有重復提示相同單證的義務”的說法缺乏法律根據,甚至可以理解為允許受益人即便有單據也不去提交,這樣的判決把一筆交易的雙方履約行為生硬地分開,將其中一方置于無錢無貨的境地, 使其不得不另行尋求救濟,畢竟這種國際案件,水平差一點的律師沒有辦法勝任,能夠勝任與稱職的律師都不會收費便宜。
不妨參照與此案例接近的沃斯特 - 阿爾卑斯(美國)貿易公司(Voest-Alpine,以下稱“美國公司”)與江蘇省江陰市對外貿易公司(以下稱“江陰外貿”)購銷合同貨款糾紛一案。美國公司于1995年10月16日向中國法院起訴江蘇省江陰市對外貿易公司不當拒付貨款,隨即又于同年10月20日,向美國法院起訴中國銀行不當拒付信用證。中國法院于1998年10月作出判決,對江陰外貿拒付貨款的請求理由不予支持。美國法院于2000年3月做出了有利于受益人的判決,認定中國銀行構成“不當拒付信用證”。與本文案例相近之處為,美國公司作為勝訴的一方,從中國公司獲得了貨物價款,也從中國銀行獲得了信用證項下的貨款償付。兩案不同之處有兩點:其一,美國公司是在貨物和單據同時被拒收的情況下,同時發起了針對買家和開證行的訴訟,并且聲稱其并無獲得雙份貨款的意圖。日本法院在明知日本公司已通過轉售取得了貨款之后,仍然判決銀行全額支付信用證金額,使得日本公司先后取得了雙份貨款。盡管日本公司聲稱不謀求雙倍受益,會將轉售貨款退回中國買家,但日本法院事實上無法左右其案外的行為;其二,日本公司因轉售貨物而無法將單據交付給中國開證行,而美國公司不存在無單據交付而取得中國銀行償付的情況,美國法院的判決未違背信用證交易的條件和程序,維護了交單和付款同時履行的原則。
事實上,當受益人提交了符合約定的單據而遭到銀行錯誤拒付并退回單據后,基于信用證合同關系中交付單據與支付貨款不可分割的關系,受益人有兩個選擇權利:其一為保留單據,要求開證行按照約定付款,即要求實際履行合同;其二是基于止損權利和義務,將貨物轉售,要求開證行對不當拒付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其付款請求權轉為賠償請求權,即解除合同,要求開證行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美國統一商法典》(UCC)第5-111條有相近規定:“對根據本條開證人應負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人沒有義務采取措施防止損害。但是即使沒有義務這樣做的請求權人還是防止了損害,則請求權人從開證人處應得賠付額中應減去被防止的損害金額,開證人對已防止的損害金額負有舉證責任。”
日本法院未能正確對待交單和付款不可分割的關系,無視日本公司獲得轉售貨款的事實,其判決既不符合《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 600)的國際慣例付款贖單的精神,也沒有相關法律支持,卻給開證行及申請人帶來另行尋求救濟的額外負擔。
參考文獻:
[1] 陳立虎,謝英.L/C程序中的拒付行為——從沃斯特 - 阿爾卑斯公司訴中國銀行切入[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5(2).
[2] 龔柏華,龍鳳.美國Voest-Alpine 貿易公司訴中國銀行信用證不當拒付案評析[J].國際商務研究,2003(1).
[3]中國法院網.沃斯特-阿爾卑斯貿易公司訴江蘇省江陰市對外貿易公司購銷合同糾紛上訴案[EB/OL].[2002-11-04].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2/11/id/18027.shtml.
[4] 沈達明.美國銀行業務法[M].北京:對外經貿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陳楚陽(1972—),女,山西長治人,畢業于山西財經大學,本科,經濟學學士學位,經濟師,研究方向: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