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斯煒

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發展有著顯著區別,目前已經成為產業界和學術界普遍關心的問題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融合與碰撞,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大量新興的技術、人才和市場,其中的大部分優勢都是傳統產業所欠缺的,為此,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作用,并促進兩者的協同發展,就成了我們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將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簡要介紹,以其對傳統產業的作用為基礎,提出些許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帶動作用的建議。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帶動作用
引言
當下,為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任務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成為未來經濟主導的潛在發展力,通過主導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增長,組成了地區或者國家的經濟增長主心骨。因此,在當前我當前的經濟產業發展現狀中,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必須良好地發揮戰略性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新興產業的發展優勢,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概述
1.1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義
2010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礎上,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體現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潮流,尚處于成長初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產業。”。從其中所提的內容可知,更為詳細的產業種類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1.2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
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提出的整體布局,得到國家的優勢資源的大力扶持,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戰略性,即該產業是我國基于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所作出的重大決策,也就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二是關鍵核心技術性,即戰略性新興產業所代表的是未來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也就是高技術元素和高創新性的整合。三是市場需求大,即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說,其具有強大的市場需求力,這反過來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增長速度,獲得了強勁的持續發展能力。四是強勁的產業帶動力,即由于其技術維度較高,技術溢出的效果較為明顯,且創造社會就業的能力較強,對高技術人員的需求量大,勢必會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五是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即高效能的資源利用及低碳排放量,可以牽引出巨大的環境效益。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帶動作用分析
2.1為傳統產業的升級提供技術驅動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是新技術,再加上其具有高創新性的特征,就使得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行業中處于技術領先的位置。而很多產業鏈的興起都源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如大量的先進制造業、綠色食品加工工藝以及先進的生物醫藥技術等,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勢必存在著技術勢能上的差異,而期間存在的差異對傳統產業的驅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2.2為傳統產業的升級提供人才驅動
我國在數量上雖然擁有一定的人力資源儲備,但是高技術人才相對較為欠缺,而且分布具有集聚性,大多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表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技術人才的巨大需求,以及國家扶持下相關專業人才的大量培養,提供了人才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人才驅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戰略性新興技術人才轉入傳統產業,或者高校畢業生直接進入傳統產業;(2)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及對人才的培育,間接促進了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并吸引了大部分的高技術人才,在無形中使得一部分高技術人才進入傳統產業。
2.3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提供良好的氛圍
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在自身原有的傳統產品基礎上,不斷升級、轉型,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在已有業務基礎上,不斷產出新產品和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拓展出新的業務,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例如,O2O模式的典型成功案例——阿里巴巴,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和數據信息領先的優勢,為消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購物全流程新體驗,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占據了巨大的消費市場。阿里巴巴所創立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從2015年全天交易額的912億到在今年的全天交易額超1207億元,無疑是最強的例證,而其所帶動的運營商、實體店等促銷活動的展開,使“雙十一”成為全球性的購物浪潮,改變了很多人的購物方式,對傳統產業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依托電商平臺的發展,“三只松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12年下半年成立后,到2013年就是想了3.3億元的銷售額,到2014年更是遠超10億元。
三、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帶動作用的建議
3.1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及人才交流中心
在當前市場經濟的變化中,創新、人才和技術成為其中的競爭要素,因此,要想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帶動作用,必須大力打造創新平臺人才交流平臺和技術交流、創新平臺。綜合考慮,應當積極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性平臺,讓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政府的引導下有序進行創新研究,探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聯動效應,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傳動作用。積極搭建人才交流中心,充分發揮人才流動對傳動產業的攪動作用,進一步促進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首先,通過多種層次的人才交流平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與傳統產業精英之間的交匯,同時帶動技術轉移;其次,建立高效的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吸引國外和東部發達地區高技術人才服務西部地區,促進傳統產業的科技人員團隊在數量、質量、結構、配比上的升級。
3.2加強區域合作,進行集群式發展,加強企業聯盟
不同區域之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的發展存在差異,通過區域合作,彌補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產業的發展差異,優勢企業帶動弱勢企業的發展,協調兩方資源配置,共同提高兩類產業的發展動能。在條件允許的地區,可以進行集群式發展,形成各自的規模工業園區,并積極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形成新技術洼地。通過企業聯盟的方式,在企業聯盟的同時,可以促進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和人才交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新技術、高技術人才和創新模式帶動傳統產業的發展,也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
3.3調整產業結構,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機制
從區域性產業發展狀況,分清主次,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重點產業,是政府進行主導行為的重點體現,但并不是完全借助政府完成。以武漢地區為例,在光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生物產業集群和軟件產業集群發展的過程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并非單一由政府主導,而是借助不同形成機制完成,如下表1 所示。
可以說,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不是簡單地在萌芽期呈現政府主導的模式,對地區內進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需要借助這一地區科研發展基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體規劃發展,從而可以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
四、結語
我國的整體經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幾乎走到盡頭,加上傳統產業的大面積產能過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出現為解決當前困境提供了更好的選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如何更好地促進其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進一步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并更加深入地促進生產要素之間的流動和分配、完善產業生態環境仍然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閆娜娜,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實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8,6(1):64-65.
[2]宋歌,基于傳統優勢產業發扎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河南省為例.[J].企業經濟,2018,12(25):964-965.
[3]賴瑾羨,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耦合系統分析與評價.[D].天津理工大學,2019,2(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