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勁輝 史銘茗 周媛媛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著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在從制造大國穩步走向制造強國的過程中,應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著力建設企業新型產業工人隊伍,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面對新形勢,國有企業需要構建契合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和員工發展特點的工匠評選模式,通過工匠評選活動來弘揚和塑造廣大員工愛崗敬業、技術創新、技能提升、精益求精的職業理念和態度,使其積極投入到企業培訓競賽、知識創新、獻計獻策的活動中,讓能工巧匠的技能和精神得以傳承,造就一支適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職工隊伍,形成“以點帶面”的標桿效應,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近年來,各行企業通過對典型工匠事跡和工匠精神的宣傳,塑造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一線工作崗位人才,大大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提升了崗位工作效率。然而,大型國有企業的工匠評選模式在系統化、標準化上還有許多提升空間,特別是工匠的評選路徑、流程、素質條件等內容,還需要結合新時代企業特點進行優化。
首先是工匠評選工作體系的系統性有待加強。國有企業目前對于工匠的評選尚處于探索階段,對于工匠的定義比較廣泛,工匠評選活動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制度和流程,沒有形成具有長效性的工匠評選體系。
其次是工匠評選范圍與指標設定的科學性有待提升。目前工匠的評選范圍多集中于一線專業技能崗位,由于評選條件限制較多,對于大型國有企業來說,難以實現崗位全覆蓋。在設定工匠評選條件時,更多是針對員工的工藝專長、技能技術、職業資格等級和競賽成績等作限制與要求,而對員工職業態度和工作理念的評價指標相對缺乏。
最后是工匠等級流動機制建設有待完善。在工匠評選過程中,各個層級的評選活動有機結合程度還不夠,與地方和國家的工匠評選還沒有形成遞進機制,存在評選條件和評選要求呈現差異化、工匠榮譽重疊等情況。
設計出一套科學有效的工匠評選模式是引導和激勵一線崗位員工的重要手段,是推動企業工匠精神建設、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結構、提高生產作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電力”)于2019年組織開展了首屆“鄂電工匠”評選活動。為了確保活動成效,湖北電力對推薦評選工作做出了統一安排部署,同時成立“鄂電工匠”評選工作小組,保障評選活動的有序開展。
評選活動在公司所屬供電公司及直屬單位中廣泛開展,各單位鼓勵職工積極參與,組織廣大干部職工積極開展“尋找身邊的工匠”活動,并經選拔篩選、黨委會審定后,湖北電力22家基層單位共計35名參評人提交評選資料。在此基礎上,“鄂電工匠”評選工作小組對各單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條件和資格審核,結合人資、紀檢、安監等部門審查結果,確定“鄂電工匠”最終候選人。為確保評選工作公平、公正、公開,首屆“鄂電工匠”評選采取業績評審、專家投票和網絡投票相結合的方式,最終評選出10名“鄂電工匠”進行公示表彰。
“鄂電工匠”評選活動可分為4個階段。首先是信息收集和調研階段,掌握公司現有工匠和技能員工結構,據此制定工匠的評選方案,并預估可評選的候選人大致數量,確定評選比例和名額。其次是評選選拔階段,依據公平性、公正性、公開性、多樣性、群眾性、激勵性等原則,按照分類評選、層層評選的方法對工匠候選人進行選拔。再者是評選推廣階段,采用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公司內刊、門戶網站、新媒體平臺等多種形式對評選過程及“鄂電工匠”事跡進行全方位宣傳。最后是總結反饋階段,對評選過程中所收集的信息以及評選結果記錄并保存,為工匠培育工作提供信息和數據支撐。總結評選經驗、反饋評選效果、優化評選制度,為下期的工匠評選活動做準備。在首屆“鄂電工匠”評選過程中,湖北電力借助互聯網工具讓廣大職工積極參與,是工匠精神培育選樹的實踐和突破。
以時代精神為核心,明確工匠評選原則和要求。工匠的評選工作需要以公開透明的制度和方案作為前提,確保評選全過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公開性,提高評選結果的說服力和可信度。評選過程需要以多樣性、群眾性、廣泛性為評選原則,盡可能覆蓋企業所有工作崗位,并有意識地向企業一線生產作業、服務部門傾斜,深入基層部門挖掘優秀技術人才。評選標準不僅需要注重技能和實踐,更要關注被評者日常工作崗位中的敬業精神與創造力,進而評選出最具有代表性和群眾基礎的優秀工匠。新時代的企業需要挖掘新時代的工匠,評選工作要牢牢把握企業現階段的工作中心,協同一致,為企業持續性提供優質工匠。
以分層分級為思路,科學設定工匠評選層級。工匠評選需要有明確的層級結構,筆者通過對國內20家大型國有企業工匠評選實踐進行分析,在大型國有企業“總公司—省級公司—地市級公司”的組織架構下,將工匠進行了三級細分:總公司級工匠是在全公司系統范圍內,廣泛征集先進個體的先進事跡,由基層工會層層上報審核,并經查驗考證,通過對給公司做出杰出貢獻的高技能技術人才的綜合評估而產生;省級公司工匠是立足于總公司評選工匠的總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打造出來的高技能技術人才品牌;地市級公司依據省公司評選工匠的總指導,根據具體情況,經基層上報,層層審核選拔出優秀高技能技術人才作為工匠。通過上述對工匠三層級結構重點素質的歸類,依據三層級結構的重點素質,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從而依據得分乘權重,進行相應層級的工匠評選。
以工匠精神為內涵,科學設定評選指標依據。根據工匠精神的內涵,工匠評選的指標主要圍繞以下方面:工藝專長方面,主要涉及技術比武、技能競賽以及技能技術等級,企業工匠需要在其領域或專業達到較高層次,具有不可替代、至關重要的地位;榮譽基礎方面,主要包括崗位榮譽、研究專利等,評選條件需要和員工崗位工作中所獲榮譽掛鉤,尤其要注重員工在重點工作、專項方案、專利研究方面的突出表現;創新能力方面,主要以各類創新工作成果獎項為依據,近年來,企業大力建設創新工作室,涌現出了許多優秀創新團隊,企業工匠作為一線崗位的核心,正在從流程上的工作者逐步轉變為核心環節的控制者,在工匠評選時也需要將創新項目獎、QC優秀成果獎、優秀創新成果獎等榮譽納入工匠評選的依據;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體現在“優秀徒弟”培養數量與內訓成果,“優秀徒弟”培養數量是“師帶徒”效果的直接衡量標準之一,是能夠體現工匠傳承意識,即現有員工在理念和態度層面愿意將自身技能技術、工作經驗、先進工藝、創新理念等傳授給新員工的意識的重要指標;工匠精神方面,主要通過價值觀作為評價依據,針對員工愛崗敬業程度、精益求精程度、樂于奉獻程度,通過設計相應的評價量表不定期進行評價。
以階梯式成長為導向,建立工匠人才培養機制。工匠榮譽評選從長遠來看,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分層評選,來引導工匠型人才的階梯式成長。通過對工匠和技能人才的等級劃分,細化、量化、等級化榮譽評級和考評指標,大型國有企業的工匠評選可以實現由基層單位的評選作為起始,最終進階到地市級公司工匠、省部級工匠和國家級工匠。建立工匠榮譽逐級遞進的評選機制,高級別的工匠榮譽需要有低層級的工匠榮譽作為積累,既能激發內部工匠的學習創新意識,從而增強自身技能;同時能夠為普通員工提供努力方向,形成長期激勵效應,帶動他們的工作熱情,促使自己努力具備全面的工匠素質,引導工匠型人才實現階梯式成長。
(作者單位: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