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企業工會組織作為職工的“大學校”,肩負著弘揚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責任,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任務,將職工宣傳思想教育融入企業文化發展的大格局,為職工隊伍培根鑄魂,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匯聚精神力量。
在思想認識上要更加堅定。職工文化、宣傳教育也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職工、團結職工,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領廣大職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職工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堅定,真正從政治上堅決擁護、情感上深刻認同、行動上始終跟隨。
在宣傳實踐上要更加堅定。工會組織加強職工宣傳教育,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活動載體,堅定職工群眾的文化自信。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活動中弘揚真善美、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把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上來。要融入企業文化建設,通過職工文化活動中的自我教育功能,引領價值追求,促進思想認同,弘揚企業正氣。
在實際行動上要更加堅定。開展職工思想宣傳和文化工作實踐要堅定以基層為重點,職工為主體,不斷創新形式內容。要創新工作方法,把活動的載體、宣傳的“大課堂”搬到一線車間、班組,走到職工中間。要選準活動切入點,運用職工喜聞樂見的方法,吸引職工參與活動。
在融入中心上發揮作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工會宣傳教育工作的落腳點。要把職工文化宣傳活動與弘揚踐行鐵路企業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時代使命結合起來,引導廣大職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要聚焦鐵路安全生產、經營創效、改革發展、鐵路建設、隊伍穩定等中心任務,選準職工宣傳文化與中心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切實在凝心聚力、鼓勁加油,塑造形象、鼓舞斗志上發揮作用。
在典型宣傳上展示作為。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鮮活的價值觀。要深化開展“講好企業故事,贊我最美職工”活動,充分運用企業中全國勞模、先進典型、職工工匠等為代表的先模資源,挖掘典型事跡,講好企業職工奮進故事。要組織學習研討,通過研討會、報告會、座談會、交流會等多種形式,不斷深化先模精神的學習討論,切實增強職工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引領職工見賢思齊。
在匯聚人心上體現優勢。一線職工情況千差萬別,開展職工文化宣傳活動不能搞“一刀切”。要遵循職工特點和規律,注重分類指導,區分不同系統、崗位,提高職工文化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職工在活動中真正感受到組織的用情用心。要把握節奏、注重長效,把活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以讀書活動助力職工素質提升。勞動者素質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要提升職工綜合素養,打造形成“書香企業·職工讀書”文化品牌,加強組織推動,豐富載體形式,強化骨干帶動,不斷增強讀書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要大力倡導多讀書、讀好書,通過讀書月、讀書沙龍等各種活動,吸引職工參與讀書,養成習慣,升華思想,鑄煉意志。
以提素活動助力職工強技賦能。各級工會組織要在提高職工業務技能上下功夫,深入推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隊伍建設,為職工提高職業素養、掌握技術技能創造條件、搭建平臺。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安全生產運動會、小練兵小比武等活動優勢,實施職工素質財力、物力、人力助推,開展寓教于文的職工文化活動。
以競賽活動激勵職工創新創造。開展群眾性勞動競賽是工會組織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傳統優勢。各級工會組織要以“中國夢·勞動美”勞動競賽為統領,開展崗位創新、崗位建功、崗位奉獻等立功競賽,挖掘競賽內涵,宣傳活動成效,激勵職工立足崗位增強技能。要發揮勞模工匠傳幫帶作用,利用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勞模協會等資源平臺,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培訓和技能競賽,引導廣大職工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
著眼于服務基層,建強文化組織。近年來,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針對站區一體化建設布局,啟動文化普惠職工工程“雙三十”計劃,建設30個文化項目基地和30個示范站區,健全職工文化興趣小組,增強文體活動的群眾性和廣泛性,多層次推動職工文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推動基層一線職工文化繁榮發展必須持續用力,進一步發揮文化組織優勢,探索職工文化組織發展模式,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服務保障,實現站區職工文化活動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推動站區職工文化建設。
著眼于服務一線,建強文化陣地。文化陣地建設是發展職工文化的基礎。要以評選“紅旗協會基地”“紅旗文化站區”為載體,加強對職工文化站以及文化宮、俱樂部等文體活動場所的指導服務,在資金、人力、設施等方面給予扶持,在各單位普遍建立設施優良、功能完善、職工滿意的文化示范活動陣地。要堅持貼近一線、貼近職工、貼近生活的原則,因地制宜建設職工活動場地,配套文化設施,構建覆蓋全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職工文化網絡。
著眼于服務職工,活躍職工文化。堅持寓教于活動的原則,重心下移,活躍基層,組織開展特色職工文化活動。要著力加強職工體育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服務職工身心健康。挖掘和推廣一批基層單位開展的特色鮮明、形式新穎、職工踴躍參與的文化項目,提升活動的群眾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文藝性。廣泛開展“送文化”志愿服務等深受職工歡迎的文化惠民活動,延伸服務手臂。
深度挖掘企業文化基因。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擁有百年膠濟文化,底蘊深厚,歷來是廣大藝術家文化創作、孵化文化精品的一方沃土。推動職工文化精品創建,就要立足鐵路傳統文化、紅色基因文化、優秀企業文化,創作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要面向廣大職工文化骨干加強鐵路紅色基因、膠濟鐵路工運史教育,搭建具有文化傳承的活動載體,以創作文化精品涵養優秀濟鐵文化,展示職工精神風貌和企業形象。
著力培養企業文化鐵軍。文藝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加強廣大文化骨干隊伍建設,多層次開展培訓、交流、學習活動,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藝術訓練,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努力追求德藝雙馨。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領廣大文藝骨干堅持精益求精的態度、崇尚精雕細刻的技能,保持嚴謹、專注、專業和對待事業的敬畏,增強思想活力,滋養浩然之氣,激發勇立時代潮頭的激情和創作活力。
持續打造企業文化精品。搞創作就要以人民、職工群眾為中心,深入實踐、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要緊貼企業發展,注重精品和現象級作品的創作,吸引鐵路內外藝術家在深入基層中尋找靈感、激發動能、燃燒激情,用心用情投入創作。要堅持以職工為中心,通過采風、采訪等方式,組織骨干隊伍深入實踐、深入職工、深入生活,把鐵路線當作“創作室”“大舞臺”,打造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化精品,推進文化興企,展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魅力風采。
(作者為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工會副主席)